|
|
| ·阿里成功带给我们的财富 2014-10-16 | 制度性改革的启示,创造新业态发展制度环境的启示,改变投资人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的启示,对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制度完善的启示,是阿里巴巴带给中国市场最大的财富。 | | | ·国资投资民企应成“国混改”主攻方向 2014-09-09 | 国企或国有资本主动以合适的方式参股或者投资民企,可能是国企改革方式的重要突破,或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的制度创新。 | | | ·马年中国经济能否走稳的最大不确定性 2014-02-18 | 打破增长对投资与债务的依赖,改变金融机构成为资金占用主体的状态,并化解正在累积的金融风险,就成了今年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所在。 | | | ·全球经济因美国退出QE笼罩在迷雾中 2013-12-20 | 无论美国平衡巨大的财政赤字的方式如何改变,都会带来全球经济格局的巨变。我们为此制定一些保护性应急措施非常必要。 | | | ·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向新平稳增长阶段 2013-12-17 |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会多关注市场配置资源改革释放的要素有效性的提升,如果2014年没有突发事件,中国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今年的平稳态势。 | | | ·IPO改革成功还需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2013-12-09 | 不过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要获得上述效果,还有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必须完整认识审核制与注册制的本质不同及其市场影响,并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 | ·注册制能让市场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2013-11-27 | 从“审核制”向“注册制”改变,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制度性改革之一,IPO发行体制的这一重大改变,将带来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制度性转变。 | | | ·本届诺奖昭示经济学理论的危机 2013-10-17 |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说是颁给三位大家的学术成就,不如说是引起对经济学理论危机的关注。 | | | ·“负面清单”:上海自贸试验区 2013-09-13 | 如今执行“负面清单”,那就意味着投资领域在方框之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骑马人更可以放马驰骋。这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第一个试点。 | | | ·改变规则:人民币加入SDR的切入口 2013-09-09 | 如果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为了应对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那么改革进入SDR的规则,就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跨出的第一步。 | | | ·美国退出QE更可能引爆局部性危机 2013-09-02 | 欧元与美元同属国际货币范畴,一直呈现与各自基本面和危机变化态势一致的相对常态升跌转换,QE退出的信息已在常态转换中被充分吸收,不会带来欧元区资本流动的突变。也就是说全球不具备爆发QE退出的危机条件了。 | | | ·没有风险约束的“创新”必是危机推手 2013-08-27 | 交易方式“创新”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投机性,必然破坏资本市场的投资性。这样的“创新”是证券市场的倒退而非进步,是推动证券市场投资功能和投资行为为主的进步和发展的负能量。 | | | ·新观念,新战略,新范式 2013-07-16 | “新政”释放的关于不纠结短期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尊重经济规律,释放改革红利,培养增长后劲等信息,应该是实现中国经济新发展目标的过河之道。 | | | ·下半年中国经济会突现“黑天鹅”吗 2013-07-09 | 可能的“黑天鹅”事件是影子银行的风险暴发。“钱荒”就是警示。所以,尊重经济规律,保持一份镇定和清醒,“平稳”货币发行,在当前至关重要。 | | | ·“影子银行”过度膨胀的一次局部爆发 2013-07-02 | 此次“钱荒”事件应被视为是已被警示了很久的“影子银行”规模过度膨胀风险的一次局部性爆发。这次由个别机构违约引发的事件是件好事情,提醒我们务必正视“影子银行”扩张的严重性,更警示我们,是到了该整合“影子银行”的时候了。 | | | ·降息对当前今后中国经济都弊大于利 2013-06-14 | 中国经济并不处在危机状态,大幅降息释放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误导各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扭曲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甚至决策者的行为,造成更多更大的问题。 | | | ·当前政策着力点:创造有效投资需求 2013-06-05 | 中国经济已走进了与过去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不然会误判形势,误导政策。防止货币政策围着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转动从而加大货币“堰塞湖”决口的风险,是近期最应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 | |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也亟需“升级版” 2013-05-22 | 宏观经济形势研究理该更多关注有效投资需求,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关注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新的增长点,并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具备成长性的投资领域,发现新生产力的突破口,挖掘未来真正的经济活力。 | | | ·宏观经济研究不能让“预期”闪了腰 2013-05-13 | 在中国经济形势呈现明显稳定态势,世界经济复苏过程的波折也已成“常态”的大环境下,太有必要对铺天盖地的各类“预期”保持一份清醒了。作为参考未尝不可,而“迷信”“预期”,并把“预测”当“真”,就难免走火入魔了。 | | | ·我国何时按“新国际标准”核算GDP 2013-05-07 | 对于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把企业的研发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激励重视GDP增长的地方政府更有力地推动企业投资研发,而不是简单扩大规模生产的意愿,这对于我国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无疑是正能量。 | | | ·“唱空”中国经济者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3-05-02 | 处在经济转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战略家着眼长远的思想,不盯着短期内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纠结短期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更不被所谓增长“预期”牵制,而从经济发展战略出发,按照既定方针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全力培育发展后劲,推动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 | | |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之策 2013-04-25 | 政府回归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包括一些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包括保障性住房等等所需要的投资,只要设计合理,也可以通过一些让民间资金参与的模式来完成。由地方政府主要出资的地方国企担保地方政府发债来完成这些公用事业,也是可取的。 | | | ·评级下调利于风险防范制度完善 2013-04-19 | 在QFII、RQFII以及港台个人投资者都可参与债券投资的市场上,评级影响可能扩大,其对债务风险爆发和蔓延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认为,评级下调或许能倒逼正视债务风险,从而完善必要的制度以避免债务危机爆发。 | | | ·筹组金砖发展银行最缺什么 2013-04-18 | 这些质疑和担心都不是关键,金砖发展银行在筹备期内达成金砖各国对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共识”,才是最核心、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 | | | ·土地流转改革是中国城镇化的新探索 2013-04-10 | 这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是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的一部分,更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途径、世界各国可能都不曾走过的必由之路。 | | | ·金砖发展银行将开辟全球化新路径 2013-04-03 | 如果“金砖发展银行”的发展思路得到实施,将大大有利于短期避开全球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释放全球化更多的正能量,有利于发达国家走出危机,中长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更趋平衡。 | | | ·金砖银行对当今国际金融的特别意义 2013-03-27 | 如果真能由金砖国家发起成立一家银行,将对当前全球格局下推动新时期的全球化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如果“金砖银行”采用非美元的货币运作,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非常积极的推动,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就此跨出历史性的一大步,对世界经济金融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 | | ·政企分离后铁路运行机制将怎么改 2013-03-21 | 如果铁路运行机制继续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就一定要引进竞争机制,至于如何引进民间资本,需要认真研究。 | | | ·如何达成通胀调控目标与经济平稳增长的平衡 2013-03-13 | 如果货币政策能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控制在13%的水平,则不论动用什么货币工具,都不要看成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是在通胀的调控目标与经济的平稳增长之间达成的平衡。 | | | ·中国创新领域渴求更多“天使”投资 2013-02-04 | 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创业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是不能靠资本市场融资的,也不符合借债每年还利息的条件。创新企业需要“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 | | ·没有结构调整哪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2013-01-28 |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绝不是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简单补库存的恢复性增长,而只能在新增长点形成的新产业结构上才能开启。因此,不主动变革调整,而让短期“增长”为结构调整让步,根本违背经济规律。 | | | ·中国影子银行潜在风险警笛已鸣响 2013-01-17 | 当下国内影子银行业务已如火如荼,衍生品也在加速发展,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金融世界,监管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 | | ·2013年汇市或将有大规模投机 2013-01-09 | 外汇市场上更大规模的投机,很可能是2013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投机操纵汇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非常不利。我们务必对外汇市场的投机狂潮保持高度警觉。市场失灵以后没有外力不可能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政府非得扮演外力平衡角色采取相应干预政策不可。 | | | ·尊重规律的新发展观 2013-01-04 | 中国需要改革的是体制性问题而非简单个别方面的问题,而系统性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整体改革不能全面出击,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乎整个系统的改革,一定要求系统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才能使整体系统的体制改革有真正的执行力。实际上,协调机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改革和改进的体制性问题。 | | | ·2013世界经济将延续2012的纠结 2012-12-28 | 全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可能成为影响2013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货币市场的投机活动会加大。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压力加大,新兴市场国家干预汇市的概率也可能加大。 | | | ·以全新思路推动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 2012-12-17 | 经济结构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是企业问题。因此,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捋清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理应回归到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主动调整和聪明才智为动力的思路上去。 | | | ·人均收入如何翻番 2012-12-13 | 若没有必要的改变,10年后GDP翻番,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必翻番。如何在实现GDP翻番的同时实现可支配收入翻番,是有必要从现在起就要直面的问题。 | | | ·该从根源上解决股市制度性缺失问题了 2012-11-27 | 不理性的下跌与市场充满投机行为相关,而投机变成常态和主流行为,且完全不见改变迹象,就很有必要追究其根本原因了。投机行为的常态化,归根结底是制度长期缺失或执行不到位。 | | | ·培育经济新引擎让7%增长更有效率 2012-11-20 | 十八大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照规律科学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理念。中国经济将在这个理念下按照经济规律发展,人为推动高增长的“暖冬”不符合十八大精神。 | | |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 财政悬崖逼近 2012-11-08 | 在现行规定下,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安排,明年1月起美国税收将大幅增加,政府支出将下降8%至9%。若各方不能达成共识和妥协,美国将濒临“财政悬崖”,抵消经济刚刚呈现的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在2013年上半年再度陷入衰退概率很大。 | | | ·香港楼市新政的效应 2012-11-07 | 香港楼市已脱离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在热钱推动下逆市上扬,巨额游资可随时套现离场,资金大规模流出可能引发危机。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当然需要预防1997年金融风暴后负资产个案暴涨的风险。 | | | ·中国经济关键不在增速 2012-11-05 | 中国经济增长要突破增长瓶颈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调整才能产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 | ·光伏产业终于有了出离误区的新思路 2012-10-26 | 对于大规模的民间资金和大量投资者来说,投资新兴产业就不再是个概念的投机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可从新兴产业发展中获利的理性投资行为。 | | | ·今年经济保持7.5%以上增长已无悬念 2012-10-22 | “经济稳定论”与“经济下滑论”的分歧,实际上来自不同的利益驱动。只要不纠结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起落,达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符合经济规律的共识,把稳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将稳增长的政策和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就能创造实现平稳可持续长期发展目标的途径。 | | | ·服务定价 大有乾坤 2012-10-11 | 服务质量信息难以充分对称的“软条件”,非常容易造成服务市场定价的混乱和不公平。银行和一些服务提供机构利用这种定价机制的软约束,过高收费或者巧立名目乱收费也不可避免。 | | | ·高速公路长假免费之后…… 2012-09-26 | 公路收费牵扯各方利益,对各种意见简单说“对”还是“不对”都不合适,有必要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找到实现公路资源更公平使用的游戏规则。 | | | ·培育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政策突破 2012-09-19 | 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真正放开村镇银行,取消由金融机构当大股东的限制。为防范没有发起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可从有了三年规范操作记录,不良贷款率低,真正服务农户的优秀小额贷款公司中以及担保公司中挑选一些升格成村镇银行。 | | | ·CPI增幅回升显示经济缓慢企稳 2012-09-12 | 货币政策没必要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延续现在的思路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实现调节流动性的概率较大。 | | | ·为什么华尔街急不可待吁求QE3 2012-08-31 | 贪婪是QE3期待走火入魔的根源。QE3是美联储印钞票购买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QE1是购买包括MBS在内的衍生品,QE2是购买机构持有的国债,总规模达到2.6万亿之巨。这实际相当于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 | | | ·民资“稳增长”还缺临门一脚 2012-08-22 | 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组建了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如果这些基金能转变观念,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自可成为民间资金参与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新思路的正确引导平台,应该是对准民间资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大门的临门一脚。 | | | ·CPI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2012-08-13 | 货币政策可能会坚持与实体经济同步的稳健态势,价格机制改革会继续推进;粮食收购价格会适度上涨,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通过流通环节的价格调整产生稳定食品价格,进而平衡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可能会更加积极。 | | | ·剖析稳增长的操作思路 2012-08-13 | 至于CPI平稳货币政策就应转向,货币政策随通胀变化非紧即松也是对货币政策的误解财政政策特别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改善边际收益较低的中小企业的成本,推动企业有效投资需求的释放。 | | | ·解析稳增长的三种操作思路 2012-08-13 | 在中央座谈会定调下半年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以后,如何稳增长成了焦点话题。不同学派,不同利益导向,不同思想方法都纷纷“建言献策”。在此,笔者对部分观点作些探讨,以期对稳增长政策有更正确的认识,对可能出台的政策有更合理的判断。 | | | ·稳增长目的是保民生 2012-08-08 | 稳增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赋予了“经济增长”最真实的含意,跳出了长期以来“为增长而增长,就增长论增长”的怪圈,确立了政策制定的基础,强化了政策的“针对性”。 | | | ·设置与现实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目标 2012-08-07 | 为了提供足够的承接回流人民币的市场空间,需要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包括国债市场、企业债市场以及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同时渐进开放资本市场。 | | | ·应将人民币跨境进口结算视作铸币税 2012-08-02 | 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铸币税收入,不必有天上掉馅饼的惊喜,因为“收税”后是有责任的;但也不必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产生的非对称问题而焦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体现。 | | | ·巴克莱利率操纵案 折射混业经营之困 2012-07-27 | 巴克莱事件也警示我们,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时,不能被现有国际金融规则牵着鼻子走,特别是选择本国金融市场发展方式上,要有独立思路。 | | | ·宁要水分较少的增长 2012-07-23 | 为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确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但稳增长的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要高度一致,切忌过度的刺激违反规律推动短期过高增长。 | | | ·楼市又到了火山口 2012-07-17 | 如果房地产价格反弹,不仅上一轮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还未解决的乱象继续恶化,还可能造成实体经济的产业空心化,进一步增大金融风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 | | | ·不能只靠货币政策单枪匹马稳增长 2012-07-09 | 贷款利率下降传导到经济增长是有过程有条件的。在银行的利差盈利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不应对货币政策寄于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结构性减税,对于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成本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的制度性安排,应是未来相关制度建设重点。 | | | ·“稳增长”需兼顾长期发展 2012-07-02 | “稳增长”要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民间资本唱主角,立足创造有效总需求,坚持结构调整。不论外部经济环境有多么恶劣,没有后顾之忧的“稳增长”思路将保证中国经济保持较长且持续的平稳增长。 | | | ·利率政策应着眼转变银行经营模式 2012-06-13 | 当前的利率政策仍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贷款利率仍有继续下调的必要和空间。不对称的利率调整可能兼顾稳增长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假如存款利率不变而缩小存贷利差,则既可发挥稳增长的作用,也能推动银行经营模式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迈出实质的一步。 | | | ·鼓励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中担当主角 2012-06-04 | 5月PMI同比增长50.4%,比上月回落2.9%,显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仍在50%的临界点以上,仍属温和的放缓。分析今年前4个月数据,经济放缓主要是无效投资放缓,但民间投资显示有效性高于其他投资主体,因此,不论是从有效投资需求创造角度,还是从投资资金供给角度,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都应在稳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 | | ·希腊走出困境须改变债务拯救方式 2012-06-01 | 6月17日的希腊大选将是希腊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选出合适的政治领导人,带领希腊走出“紧缩-援助-再紧缩-再援助”的死胡同,只有希腊人自己才能救自己。 | | | ·让“稳增长”与调结构齐头并进 2012-05-25 | 究竟如何“稳增长”,如何处理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还需更高更广视野的决策,否则,解决了近忧可能加剧远虑。 | | | ·左小蕾:中国崛起须提防资本异化 2012-05-21 | 国际金融危机不是资本主义的“主义”问题,而是“资本”出了问题。危机是“资本”的概念被严重异化的结果。因为资本的异化,导致“市场”的概念本身也被异化。所以应该还市场的本来面目,才能找到市场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 | | | ·金融创新理应与监管制度创新同步 2012-05-15 | 华尔街危机凸显了对复杂的金融产品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新的监管规则对衍生产品提出了发行人必须持有5%的信用风险并不能直接间接转移这5%的自留的信用风险的规定,但这未必能真正防止衍生品复杂性对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伤害。 | | | ·温州试点为多层次投融资市场探路 2012-05-08 | 围绕着如何使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沿着正确安全的方向前行,笔者上周五在此谈了对当前民间金融现状需要进一步认识的四个问题的看法,今天再谈四个问题。 | | | ·一切为了激发中国金融最强竞争力 2012-05-04 | 要使金融综合改革沿着正确安全的方向达到预期效果,尚需对民间金融现状和一些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避免因为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而导致改革走上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 |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必须躲开的陷阱 2012-04-20 | 据经济学基本理论,市场决定价格,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价格,自然由市场确定均衡兑换汇率应该是最终汇率形成机制的方向,而且决定汇率价格的“市场”当然是外汇市场。 | |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应力避“隔靴搔痒” 2012-04-06 | 《意见稿》对沪深股市的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历史上的第十次改革意见,包括了新股发行的各个环节。我以为,《意见稿》提出了许多“增量”改革的意见,对“存量”问题解决力度显得不够。 | | | ·给予民间金融业国民待遇 2012-03-28 | 打破金融业的国有资本垄断,放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门槛,是近期关于金融领域改革最多的建议。实际上,随着多年的推进,民间资本已经开始进入金融行业。 | | | ·价格下降并非房地产调控终极目标 2012-03-15 | 既然要房价合理回归,而且要回归到与居民收入相适应,那也就是说,房价回归后还必须稳定。什么样的房地产的价格可能被稳定,投资性房地产价格可能稳定吗?再清楚不过,调控的终极目标是要让房地产回归其以居住为主的属性,未来房地产主要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 | | | ·货币政策无需“非紧即松” 2012-03-14 | 当前通胀回落,货币政策应该回归正常,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衰退的宽松状态。 | | | ·IPO不审需要“切毒瘤” 2012-03-03 | 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已改过多次,与之相关的规则也并非完全没有。多次改革制定了不少规则,但因为不敢对“毒瘤”动刀子,资本市场仍然缺乏治理良方。所以,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不但要改变规则,还要下决心切除“毒瘤”。 | | | ·别让预期主导了对经济实情的判断 2012-02-22 | 读许多对今年1月经济数据的评论,多数都认为与“预期不符”。笔者对此想说的是,千万要注意,如果老拿“预期”去“套”数据,这有可能使“预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对经济实情的认识并主导了对数据的解读。 | | |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再闯六大关 2012-02-14 | 当前探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除了在新股定价方面的巨大问题外,超额资金募集的管理、管理层的辞职套现、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规范中介公司行为、增强投资人用脚投票的权利意识、把握上市公司的门槛这六个方面也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 | | ·以竞价“众包”来场新股发行革命 2012-02-07 | 笔者从“众包”的所谓“群体力量驱动商业未来”的概念中得到一个重要启发: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借助投资者群体的力量,实行新股发行机制的革命性变革呢? | | | ·IMF:请重新定位角色 2012-02-02 | 到了全面调整解决欧债危机思路的时候了。在短期注入流动性防止发生立即违约的同时,一定要把治本之策提上议事日程。而根治欧债危机,必须减“赤”和“免”债两手并举。IMF要真正担当起维护稳定全球的重任,必须变筹资者的角色为银行“免”债重组的组织者角色,才有可能。 | | | ·没有理由引发新的恐慌 2012-01-18 | 当下国际债券市场的这种评级制度,可能严重受到利益驱动和超出债券市场信息释放的导向。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三公秩序建设,非得破釜沉舟不可。 | | | ·把通胀平稳回落解读为放松货币政策会误大事 2012-01-13 | 既然现在通胀呈现了平稳的态势,货币政策就该回归正常,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衰退的宽松状态。如果货币政策总在非紧即松或者非松即紧的交替状态,可能使本来平稳的经济变得不平稳,甚至制造更大的波动。 | | | ·金融业“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2012-01-09 | 未来五年金融业有很多急迫的事情要做。笔者认为,指导原则应以风险防范为主线。要格外警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被误导,格外小心人民币汇率在外汇交易市场的投机套利行为和预期主导下“被形成”。
| | | ·证券监管新政:当前强化执行力更加重要 2012-01-06 | 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推出监管新制度和完善旧规则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一下几方面的建设:首先,设法加强事前监管;其次,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另外,还有很多新的制度需要有新的规则来完善 | | | ·约束财政 管住银行 2011-12-22 | 如果欧元区各国能严格执行新的财政纪律,向约束政府行为的方向迈进一步,解决欧债危机思路就能从“应急治标”向“治本”的正确方向调整。 | | | ·假如银行继续“自我膨胀” 2011-12-21 | 政府财政纪律严重缺失与银行“不务正业”的自无膨胀是欧债危机的两个重要根源。若不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形成原因,标本共治,全球经济恐怕还会进一步疲软甚至衰退。 | | | ·中国迫切需要经济高质量平稳增长 2011-12-14 | 如果适当放慢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可能由生产曲线上两个百分点的投入带来一个百分点的产出的相对优化的位置,与现在的投入产出比例比较,增长质量和增长效率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 | ·明年内外经济环境不比今年更复杂 2011-12-07 | 中国经济渴求新的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渴求新的增长理念,这要求逐渐接受平稳的增长速度,逐渐放弃靠印钞票来扩张的偏好,尽力避免用高风险方式累积更大的风险。 | | | ·金融泡沫交易保卫战 2011-12-06 | 互换行动的最主要目的是缓解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局势,与推动投资、消费的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力无关。将这次高调的互换,视作美联储第三次量化宽松,拆借给六大央行支持再次“联手救金融市场”的行动,应该更合适。 | | | ·货币政策不能被乱用滥用 2011-11-24 | 发达国家从政府到私人部门破坏了货币财政纪律,经济活动破坏了基础经济理论,经济行为破坏了基本的游戏规则。 | | | ·经济决不能被过度虚拟 2011-11-23 | 过度膨胀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使全球经济误入歧途失去稳定发展的基础,全球的严重失衡经济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 | | ·被滥用了的凯恩斯主义 2011-11-10 | 借用凯恩斯的举债干预的基本工具,而拒不按照其最有价值的刺激有效需求的思想去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凯恩斯思想被滥用至面目全非,被指责误国误民十恶不赦,凯恩斯若泉下有知,想来会死不瞑目吧? | | | ·拯救欧债思路有了根本转变 2011-10-31 | 欧洲新的一揽子救助计划的思路有了关键性突破。如果还能有上述更细化的安排,欧债危机应能走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值此关键时刻,中国理该施以援手,加盟欧债危机拯救,参与欧债救助资金的扩容,参与重债国资产出售的竞标,如果允许,参入实体经济投资。 | | | ·强化市场监督机制对地方债的风险控制 2011-10-25 | 地方债发行的制度安排,除了预算硬约束的第一约束条件以外,还绝不能缺乏完善规范的监管机制和公平、独立、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制。 | | | ·任期内预算硬约束应与地方债同步 2011-10-24 | 如果地方政府发债的任期内预算硬约束制度在发债试点的制度安排中成为重点规则,国人对地方债发行种种担心就可以减半了。 | | | ·非主权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从何突破 2011-10-21 | 当SDR行使国际货币的定价和支付功能后,各国本币仍然可以在国内实施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但跨出国界的影响就小了很多。 | | | ·小企业信贷 请找小银行 2011-08-23 | 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难,是当前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决策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讨论解决之道前,先要捋清思路,以免被误导而找不到正确的方案。 | | | ·美债风险把全球经济推向二次探底边缘 2011-08-09 | 我们有理由对美国国债信用怀有更多担心。为防范风险,切实保护自身利益,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应与美国政府谈判,对所持或者增持的美国国债锁定本币升值和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损失,力促美国改变高度依赖债务的发展方式,回归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并接受更多国际直接投资资本。 | | | ·增长无虞 通胀可控 2011-07-27 |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9.5%水平上下。全年通胀水平控制在5%左右,这与当前收入增长水平相匹配。但较长时间的负利率会加大通胀预期压力,从而导致储蓄流出金融体系之外的“脱媒”运作。金融“脱媒”成为导致通胀的重要新增货币因素。 | | | ·下半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是什么 2011-07-14 | 假如听信“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像2008年下半年那样的经济下滑”的观点,误导政策像应对危机那样一刀切地放松货币政策,迎合和支持高增长偏好的发展思路,放弃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结构调整,那才可能带来真正的风险! | | | ·税率怎么调才能真正改变奢侈品消费模式 2011-07-07 | 掌握充分信息的相关方面能站在进口战略的角度加强对奢侈品关税下降的利弊分析,并作量化计算,以此制定既有利于中国经济近期增长,也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包括税收以及配套的最优政策决策。 | | | ·别对拉加德期许过高 2011-07-04 | 有些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改变受利益约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改变还需靠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努力推动。不可对拉加德任期有不切实际的期许。 | | | ·联合利华被罚和涨价两件事大有区别 2011-06-07 | 联合利华这样的言行不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发改委并非简单针对“涨价”处罚,而是针对联合利华 “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 | | | ·货币政策并未超调 2011-06-03 | 世界经济近期和未来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密切关注,但是中国经济有诸多远虑而无太大近忧。 | | | ·揭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面纱 2011-05-27 | 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并不是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资金缺口在非主营业务的资金链环节上。 | | | ·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关键一步 2011-05-26 | 为前瞻性预防金融和经济风险,国际板推出尚需伴有一些具体制度性安排。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民币的多元购买力,以此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和实力。 | | | ·风电千万别走煤电老路 2011-05-24 | 新兴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汽车行业,各国基本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我们少走弯路,就有可能跻身新能源汽车的世界领先行列。 | | | ·社会融资总量管理别漏了民间融资 2011-04-27 | 相比银行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概念包含的信息要宽泛和完备得多,但漏掉了非常重要的民间融资部分,大量民间资金的存在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能会加速。 | | | ·虚实分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新路 2011-04-19 |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是为了应对不合理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带来的危机,因此,不能按照“美元”模式来争取,那会重走美元本位老路,可能强化美元本位。 | | | ·控通胀政策短期难变 2011-04-18 | 面对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短期内通胀管理仍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一揽子政策组合的取向不会改变。 | | | ·建立稳定房价长效机制 2011-04-08 | 最近,各城市都在房价调控目标的最后期限发布了房价调整目标。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事关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调控政策需从长计议。 | | | ·通过汇率控制通胀是个认识误区 2011-03-30 | 近期油价的上涨,并非当年石油危机时石油输出国联合提价所致,而与美元的宽松货币政策直接相关。因此,全球通胀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因油价拉动的通胀,归根结蒂还是个货币问题。不过这是美元过剩的流动性衍生的问题,而不是各国本币的问题,只有美国提升利率才会对全球油价产生实质性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 | | ·促使老龄化转化为第二人口红利 2011-03-25 | 老龄产业市场广阔,产业链很长,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一般社会化老龄产业的模式,都以房地产作为养老产业载体,投入养老服务产业市场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很好的转型。 | | | ·中国老龄服务市场规模理应全球之最 2011-03-23 | 巨大的需求市场,政策的全面支持,一个具有巨大潜在成长性的新兴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将引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老龄服务的需求市场的规模,完全可能创下全球纪录。 | | | ·热盼中国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型 2011-03-08 |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应是与经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的增长,是能保持投入产出基本平衡的增长,和谐的增长。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出发,我们就不必过分担心经济增长太“快”,也不必过分担心国内外经济失衡。如果我们坚持制度性改革,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就一定能实现“低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 | | | ·部分可兑换条件是人民币加入SDR关键 2011-03-02 | 人民币进入SDR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特别是如果在SDR功能重新定位后进入,人民币就成为实质上的国际货币。不过,按IMF现在的货币条件进入SDR,中国需要认真考虑完全可兑换的风险。 | | | ·新职能定位三大原则与实现路径 2011-03-01 | 为了改革后的SDR能承担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同时具备极大可行性,SDR重新定位须基于三大原则:第一,改变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遏制美元本位带来的既是主权货币又是国际储备货币之间的巨大利益冲突;第二,充分发挥SDR原有功能的优势;第三,避免SDR原有功能劣势。 | | | ·如何规避SDR发行和创建难题 2011-02-28 | 如何改造SDR?以SDR为基础产生合适的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即新版SDR,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总之,不能沿着现在“美元本位”的思路重新设计SDR。 | | | ·承担新角色前赶紧修补先天不足 2011-02-25 | SDR只是一种权利。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有形的货币,只是一种账面资产。作为IMF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SDR不具备实际的支付职能,是IMF成员国货币的潜在要求权而非货币使用。 | | | ·为什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会聚焦SDR 2011-02-24 | 根据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国际社会似乎别无选择,而改革SDR是国际社会可接受的共识,这就不存在是否“最”优的评价和判断。只能寄望在SDR的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创造出新的思路。 | | | ·疏导万亿民间资金 2011-02-14 | 针对已经形成巨大规模的民间资本,除了禁止炒作,有效维护市场秩序等,还更需要“疏导”性的政策。 | | | ·房产税不是“财产税” 2011-01-31 | 关于“房产税”有三方面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一个基本概念,房产税不是财产税;第二个基本概念,“房产税”不能简单按照房价来计算;第三个基本概念,“房产税”的试点和实施是长期财税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工具。 | | | ·外汇管理新政需要“中投二号” 2011-01-27 | 外汇管理新政实施更需要一个“中投二号”,由其来专门司职存放在境外的出口收入的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专业化投资管理,避免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曾经遭受的较大损失。 | | | ·谋求适度失衡下的一般均衡 2011-01-20 | 如果世界的一般均衡以美国与各国的双边适度失衡为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在实现一般均衡的过程中,各国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 | | ·美元本位是全球失衡根源 2011-01-19 | 要真正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需要正视主要矛盾,务实地寻求失衡双方都能接受的再平衡方式。 | | | ·货币政策“稳健”地控制通胀 2010-12-28 | 货币政策不能不以国内通胀上升态势为重。至于遏制国际“热钱”流入,应采取其他措施。短期内不排除采取相对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 | | | ·新信贷管理体制是一场市场化变革 2010-12-24 | 新信贷管理体制是银行体制的重大改革,利率调整将逐渐将成为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央行货币政策由此引起的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 | |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2010-12-14 |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大闸门,可以最有效地稳定通胀预期,而稳定的通胀预期是控制通胀恶化政策成功的关键。 | | | ·政策稳健比紧缩与宽松更难拿捏 2010-12-09 |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宽松货币政策的尺度拿捏并不容易;紧缩货币政策的时点也很难把握。实施既不“紧缩”又不“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就是要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寻求货币政策的平衡,那当然是更不容易。 | | | ·别太书生气,人民币汇率压力并未解脱 2010-11-17 | 我们注意到,对各国关注的弱势美元政策,首尔峰会的宣言没有明确的说法。“逐步过渡到由市场决定”和避免“竞争性贬值”,有针对其他各国货币之嫌。所以虽然美元贬值是首尔峰会被关注的主题之一,但并没有解脱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 | | ·最大威胁来自过剩流动性 2010-11-12 | 流动性管理,是防止通胀形势恶化的重中之重。国内的流动性管理,货币政策可能要通过利率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以及正回笼的公开市场操作,把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严格控制在政策目标之内,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率+CPI增长几个百分点的水平上。 | | | ·美元已成当今全球经济最大不稳定因素 2010-11-11 | 美联储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动作,让全世界认识清楚了两个问题:美元才是最大的全球不稳定因素,必须约束和改变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 | | ·在“盛宴之前”撤酒杯 2010-10-27 | 美国在任时间最长的联储主席威廉马丁先生有句名言,货币政策控制通胀“一定要在盛宴之前撤掉酒杯”。意思是等通胀恶化了货币政策再出手就为时已晚。 | | | ·绝不让汇率之争变成贸易战导火线 2010-10-21 | 危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全球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根本特征。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循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以各自为中心的行为,会形成全球灾难性的“合成谬误”。 | | | ·稳定全球汇率才有望避免更大危机 2010-10-12 | 此时此刻,各国政治家理应拿出最大的智慧稳定全球的汇率而不是施压人民币升值。否则,拿选民的利益当儿戏,势必成为触发全球第三次大萧条的推手。 | | | ·中国应对可以更智慧 2010-09-17 | 301条款打击欧洲钢铁,广场协议逼日元升值,现在国会立法逼人民币升值,莫不如此。对于这种新的经济掠夺方式,在强势美国经济决定的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市场框架下,如果屡受打击之后,还没有更智慧的应对之法,那就是我们的问题了。 | | | ·提请高度关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 2010-09-14 | 特别值得担心的,是私人资金借近期政策调控之际,利用产能和产量的概念不清晰,不论政策调整是否造成供给缺口,进行投机性较强的价格炒作。 | | | ·推动新兴产业须有新观念新视野新方式 2010-09-10 |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主要着眼于投资,融资和产业化。从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避免产业还未发展就产能过剩的尴尬,促进最终消费是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 | | ·房产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 2010-09-06 | 如果此时放松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投放,无异于把已开始全力排毒、戒毒的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再次送进莫测深渊,资产质量问题的暴露可能被延缓,但是中毒程度会更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 | | | ·中国经济开始呈现趋稳迹象 2010-09-06 | PMI综合指数和11个分项指数中的大多数指标已有明显改善,尤其需求上升和过剩供给得到限制,正一定程度改善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经济朝着总需求总供给渐趋平衡的方向演进。 | | | ·外储新布局彰显人民币国际化方略 2010-08-25 | 从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角度看,中国新的外汇资产布局是比较智慧的应对措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但没有转持美国其他的美元资产,渐进部分脱钩美元,可能出乎美国相关方面的预料之外。 | | | ·高度警惕美国金融监管新规大漏洞 2010-08-06 | “亡羊”未必被“补牢”。全球对于美国的新监管方案理应保持一定的审慎。根据历史的经验,遭遇无妄之灾的新兴经济体,在认真研究新规则,取其精华的同时,切莫疏忽了这些新规则仍然存在的误区和漏洞。 | | | ·经济下滑无忧 内生动力可喜 2010-08-06 | 我们认为,大多数指标下滑幅度明显收窄,传递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有趋稳的信号。宏观政策不会有大的方向性改变,利率上升的压力不大。 | | | ·美国经济是否探底失业率说了算 2010-08-03 | 通缩还是通胀?美国经济究竟有多“复杂”?笔者认为,判断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最重要的指标不是经济增长率,而是失业率。高失业率是阻碍复苏最大的困扰。 | | | ·第三次大萧条渐行渐远 2010-07-30 | 现在可以这么说,只要不再爆出类似希腊债务做假那样的不可预测的事件,近期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已经降低,相应的变数基本应在可测范围内。 | | | ·完善市场制度才是楼市调控之本 2010-07-28 | 以满足居住需求为主,投资以自有资金为主,银行房贷一定要严格贷款人的信用检查等等之类的规定,都应成为长期规则而非短期政策。如此,当可避免楼市徘徊于短期价格调控——反弹——再调控的怪圈之中。 | | | ·别让恐慌性预测干扰宏观政策 2010-07-09 | 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也在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上一季度的11%的增长下调至10%,9.8%不等。并且给出不看好中国下半年经济的评论,唱衰中国经济。笔者认为,这些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都值得商榷。 | | | ·经济转型期中国不需要过高增长率 2010-06-21 | 中国不需要过高的增长。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实际达到11.7%。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9%。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续一季度那样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9.5%至10%的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会出现经济偏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