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两种不同的判断的分歧,因为三季度GDP增长低于7.5%而再次突现了出来。到底7.4%的增长率显示经济增长是稳定还是不稳定,不同的观点不断给市场和决策层以及相关各方增加诸多纠结。笔者在比较了不同观点的分析后认为,7.4%的经济增速在现阶段是合理的,是正常的,符合经济规律。今年全年保持7.5%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悬念。
首先,“缓慢稳定”的观点是根据GDP增长数据仍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的信息做出的判断。根据经济学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理论判断,7.4%应该落在潜在增长区间内。如果7.4%就属于充分就业增长率,也就是长期均衡水平,就该具有“稳定性”。四季度增长乃至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都应该保持在这个区间内。三季度GDP增长较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属于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惯性影响,而且是在潜在增长率水平区间内的变动。稳增长的政策效果将在四季度逐渐显现,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环比都会有所增长。
“经济继续下滑”的观点,主要根据是GDP增长较上季度在下滑0.2个百分点,认为这延续11个月以来的下滑态势,而且PMI仍在临界以下,表明采购经理人对近期未来信心仍然不足,这显示着经济活动还未恢复必要的活跃,经济仍有继续向下的可能。
“缓慢稳定论”关注GDP增长仍然稳定在潜在增长率区间内,不在意与上季度的0.2个百分点的区别;“经济下滑论”强调GDP增长较上季度下滑0.2%是延续下滑态势。笔者认为,这种“还有半杯水”和“只有半杯水”的纠结没有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分别对应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别对应的不同的发展观。
“缓慢稳定论”充分考虑了已实施政策的效果,周期调整接近尾声加上正在实施的财政、货币和相应产业政策的支持,认为无需增量刺激经济的政策今年稳增长的目标可以实现。而“经济下滑论”则强调更多增量政策,特别是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事实上,不同政策预期短期对应的是不同的当期经济形势的判断,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应不同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不同的发展观。“经济下滑论”更多关注短期增长,并对增长目标的预期停留在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偏好中,所以期待像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再次出现V型增长。国内外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经济形势分析都有这个特点,开出的宽松货币药方也非常相似。国外是通过悲观的增长形势预期,挟持QE3和欧洲央行实施购买成员国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甚至施压西班牙申请救助让欧洲央行购债注资金融机构的政策成真。国内是通过强化继续下滑的增长预期,不断释放存准率下调的预期和调动市场的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这些分析的另一特点,是不关心政策的后续影响,更忽略持续增长和更远的发展战略。
“缓慢稳定论”有三大特点。第一,接受中国经济适度放缓符合经济规律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过去高增长的基本环境和条件已发生变化。国际经济危机外需萎缩的现状,以及对后危机时代美国、欧洲举债消费的模式将被迫改变的经济再平衡格局,过高的对外依存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驱动力不可能持续,转型内需成为保持持续增长的不二模式。而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有其必然性。国内30年高增长的比较优势也在变,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高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增长推动电、煤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在新的制度性红利和其他非要素投入因素没有增量提升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必然下降。三季度没有大规模失业的7.4%的增长,符合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定义,应该印证了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长期均衡增长率或者说潜在增长率可能就在7.5%左右的基本判断。全社会都应接受中国潜在增长率适度放缓的事实,不该停留在对两位数增长的偏好中,也不必为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速差异纠结。
第二,稳增长是“稳”在合理的水平上。与2008年经济的大幅下滑大面积失业压力需要经济增长迅速反转的形势不同,如果7.5%的增长符合经济规律的潜在增长水平,稳增长目标就该是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而不是推动过高增长,所以稳增长不需要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第三,稳增长兼顾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实现稳中有进的目标。稳增长是短期行为,在外需萎缩和国内一般消费不会大起大落的刚性特征的状态下,稳投资成为比较有效的稳增长举措。但盲目投资和有效投资会有非常不同的结果。盲目投资可能会助推资产价格泡沫,加剧产能过剩,加大能源环境约束,增加通胀压力。有效投资应针对性较强,如加强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清洁能源的重要技术环节的突破,大农业水利建设等等,这些投资既可稳定当前的增长,又不会累积未来经济结构的更大问题。中西部未来资源开发和承接的沿海转移企业将得到基础设施的支持,城市交通瓶颈的缓解有利于未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清洁能源如能部分替代传统能源或者得到更广泛使用,制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环境约束也会得到改善,农村水利大规模投资对未来必然的农业集约化发展趋势是必要的铺垫。稳定有效投资将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稳定当前的增长,并稳中有进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的形成。
“经济稳定论”与“经济下滑论”两种观点的分歧,实际上来自不同的利益驱动。而笔者认为,当下只要主流观点不纠结GDP增长的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起落,并且达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符合经济规律的共识,把稳增长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使稳增长的政策和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实现今年稳中有进的目标就没有悬念,同时也能创造实现平稳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目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