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欧洲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国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降,对下周将要发布的二季度数据,各方似均持相对较低的判断,中国经济第二次探底和大幅下滑的声音越来越大。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也在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上一季度的11%的增长下调至10%,9.8%不等。并且给出不看好中国下半年经济的评论,唱衰中国经济。 笔者认为,这些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都值得商榷。 首先,什么是二次探底,“底在何处”?笔者之前在本栏已论证过,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滑,是指增长率下降,
PMI本身是上涨的,而且在50%的临界线之上,只是增长速度比上个月慢了1.8%。这与2008年11月受危机冲击影响大幅下滑到38%的PMI数据的“底”不是一个概念。PMI增长速度放缓,可能预示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增长相对第一季度11.9%的增长的放缓,而不是下降到被危机冲击至6.1%的“底部”。
而被修改后的10%左右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正是发改委信息中心计算的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 经济指标的变化,应该是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 不要忘记,年初我们面对的是与11.9%的高增长伴随的高通胀预期,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膨胀的形势。直到5月初,经济过热,通胀恶化,升值加息仍然还是经济形势分析的主要判断。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陆续出台。半年过去了,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形势正向调控目标方向变化。 首先,经济回到了在均衡水平上的增长。市场预期,第二季度经济增长10
%至10.5%。这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已经从第一季度11.9%的过高增长,回到均衡的合理的增长水平。 其次,成功管理了通胀预期。适时的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化货币政策,在提供了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20%的M2的增长的基础上,把去年非常态货币供应造成的过剩流动性灵活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大大缓解了通胀预期。现在,全年通胀水平控制在3%至4%的可承受水平已是共识。 第三,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大幅下降。一系列从银行信贷控制、第二套房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等等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推动房地产泡沫的投机活动,虽然存在与政策的博弈,但是只要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向平稳回归。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得到控制。在地方债务的全面清理,控制了地方债务风险得的继续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希腊主权债务引发欧洲危机式的,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债务蔓延引发政府整体债务危机的风险。 宏观调控效果非常显著,政策目标基本达到。 从全年角度分析,总量增长的三大驱动力都具有相当的确定性,一些指标下滑,并不影响今年实现10%的经济增长目标。从投资方面分析,去年9.6万亿的新增贷款,实际增长27%,拉动了32%的投资增长,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今年7.5万亿的新增贷款加上近两万亿的表外信贷增长,实际新增贷款的增长率达到24%,完全可以保证25%的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超过5或者6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去年实际消费增长16.7%,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我们现阶段的消费增长仍然属于刚性需求推动,所以不会发生大起大落。加上财政今年增加的1000亿预算资金,主要是支持就业,民生和当期消费的补贴政策,消费增长应该可以保持15%至16%的实际增长,完全可能像拉动经济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基本达到10%。 从进出口方面分析析,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形势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已是事实。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际环境不如年初的估计,但是无论如何应该比去年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状态要好。去年美国经济全年下滑2.6%长,欧洲下滑3.9%,日本下滑5.9%。今年在欧洲危机后调整的增长率预测,美国3%,欧洲1%,日本-0.5%。今年全年的进出口顺差应转负为正微弱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微弱的边际贡献。 由此,笔者以为,中国经济将呈现低通胀预期低风险的平稳增长态势。 不过,要保持这样的平稳均衡增长态势,短期内政策需要有所作为。第一,财政政策对民生的支持更积极一点。比如加大保障型住房建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用保障型住房补偿被征用的土地的方式参入保障型住房的建设,鼓励银行制定适合保障型住房购买群体的信贷产品,把保障型住房的价格定在可获得资本平均利润的水平上,鼓励开发商参入保障型住房建设,这样既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稳定了因为房地产调控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担心,同时对释放居住需求套住的当期消费支付能力,推动消费增长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货币政策尽可能保持动态调整的灵活性。我们观察近期货币政策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密切关注资本流入和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边际上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全年19%至20%的M2的增长可能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实际目标。 最后,政策不应受一些机构的带着恐慌性表述的“预测”和评论的干扰。特别对外国机构的一些评论,不要忽略其背后的利益关系。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陷入危机不能自拔,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希望和推动中国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高增长拉动全球经济。如果中国经济在现阶段的10%的均衡增长水平上增长,却仍在被高调唱衰,那就不能排除刻意推动中国经济更高增长之嫌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25%,欧洲占24%,日本占7.5%以上,中国与日本差不多,哪里能拉动全球经济?更何况中国经济复苏还屡遭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打压。 别过于在意那些带着恐慌性口吻的评论,若回到应对危机时那样的刺激政策,那将失去结构调整的良机,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