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食用物质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公布
  为配合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日前下发通知,公布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中包括17种非食用物质和10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17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罂粟壳。[详情]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长期以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到底安不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美国网络医学博士发表了最有争议的五种添加成分的最新研究成果,《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进行了解读。[详情]
五大最具争议的食品添加剂
  合成色素。在许多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等食品中大量应用。2007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份英国研究显示,摄入人造色素会加剧孩子的多动症症状。为此,欧洲食品标准局要求食品制造商主动停用人造色素。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一直允许使用经过批准的人造色素。
  对此,范志红表示,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对此家长们应提高警惕。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应尽量远离色彩过于鲜艳的产品。
  高果糖玉米糖浆。这是一种由玉米制成的糖浆,不仅使用在糖果中,在碳酸类饮料中更为常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会增加肥胖和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医疗协会最近也发表声明,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坏”这一观点;如果摄入过多,它们都会损害健康。对此,范志红解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果糖玉米糖浆不能算作食品添加剂,其实它和蔗糖一样都是糖,都有热量,只是口味更清甜,还有保水性,喝了这种糖浆配制的饮料之后,人们几乎没有饱的感觉,不知不觉就会多喝,从而可能增加肥胖危险。
  阿斯巴甜(一种非糖甜味剂)。它被作为增甜剂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面包等。它曾引发多种健康担忧,如导致癌症、癫痫、头疼以及影响智力等。但大规模的研究显示阿斯巴甜与上述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在过去23年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26次证实它的安全性。范志红表示,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白糖的200倍,用在食品中的量是极小,故而它不像白糖那样增加膳食热量。
  苯甲酸钠。英国食品专家认为,饮料同时含有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生成苯。苯是一种致癌物。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化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同。苯甲酸钠在人体内能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其实人们每天通过呼吸而进入体内的苯比喝软饮料而摄入的苯要多,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中都含有少量的苯;吸烟、汽车尾气以及油漆、洗衣粉都含有苯。不过,专家提醒,苯甲酸钠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部位,对于肝脏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少喝饮料。[详情]
消费者如何维权?
  ■ 消费者要提高维护自身权益和健康的意识,不要漠视加了非食品添加剂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慢性危害的认识,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
  ■ 在挑选食品时,尽量要到信得过的商店购买大企业生产的名牌食品;
  ■ 不要过分追求外表和口味,尤其是要抛弃一些消费“老眼光”:过分白亮、过分靓丽、口感过分好的腐竹、面条、粉丝等很可能含有非食品添加剂;
  ■ 购买食品时应索取发票,用作维护自身权益的依据。[详情]
近期世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美国“沙门氏菌病”: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危机
  2008年7月1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宣布,最近在美国42个州肆虐的沙门氏菌已导致至少1220人患病,这是美国10年来最严重的沙门氏菌病疫情。
  该中心称,实际染病人数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要高得多,因为许多人染病后没有就医。
  自4月10日发现首个沙门氏菌病病例以来,美国有关部门就一直在寻找造成此次疫情的源头,但迄今没有明确结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官员戴维翻艾奇逊说,目前沙门氏菌病蔓延速度已经-减缓,但民众不可放松警惕。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沙门氏菌是通过食物传播的一种病菌,肉类和禽蛋是导致人类感染这种病菌的主要源头,谷物、水果和蔬菜也可携带这种病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恶心、腹痛、发热等。[详情]

食品添加剂相关管理规定
  ■2008年6月1日
  卫生部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其中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和食品自身质量缺陷。
  ■2008年9月1日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食品中有防腐剂必须标注。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
  ■2008年11月19日
  卫生部发布并施行《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食品中香料使用规定》,其中特别规定,0至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详情]
 
 >> 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系统而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动手解决滥用添加剂等紧迫问题的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行动。
 >>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组织食品行业开展自查自纠。时间为2008年12月10日-1月10日。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公告,要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单位以及餐饮经营单位要立即停止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各执法部门将通过明查暗访、产品抽检和举报线索摸排等方式,全面梳理排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
  第二阶段是全面清理整顿。时间安排为2009年1月11日-3月10日。各执法部门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行动,追溯非法添加物源头,依法严厉查处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及相关人员责任,有效遏制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巩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时间安排为2009年3月11日-4月10日。将进一步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清除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销售黑窝点,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渠道。对仍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制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理。
 >> 四项措施
  一是向社会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将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或电子邮箱,希望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线索和违法行为,以便根据线索追踪调查。
  二是积极向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广泛宣传滥用添加剂的危害,大力传播有关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非使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三是严惩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监管部门如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涉嫌犯罪的,将立即通报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对那些置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于不顾,无视法律、见利忘义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予以惩处。
  四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将组织专家队伍和实验室对各地整治情况进行抽查、产品抽检和效果评估,对行政部门和人员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肃查处。
 >> 官方声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正常用食品添加剂从没造成过食品安全事故
  毛群安强调,专家告诉他,在已经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事故中,没有一次是因为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信息。最近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就是要整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详情]
 >> 分析
■ 目前食品添加剂存四大安全隐患
  一、在食品生产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标使用氧化苯甲酰;在粉丝等食品中超标使用明矾;在方便面等食品中超标使用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双乙酸钠等防腐剂;在泡菜等食品中超标使用食用级色素等等。
  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在牛肉干等食品中添加色素。
  三、滥用非食品添加剂于食品生产,如甲醛、硼砂、吊白块、沥青等。消费者由于不懂“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的区别,误将“非食品添加剂”认为是“食品添加剂”。
  四、在生产食品时采用工业级(非食用级)原料,如把工业级过氧化氢、电池级二氧化硅、工业级氢氧化钠、染料用色素等应用于食品的生产。 [详情]
■ 添加剂本身没有错,出错的是整个行业不够规范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违规生产企业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被媒体曝光以后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的普遍恐慌,甚至对整个行业失去了信任。添加剂本身没有错,出错的是对它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详情]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存在五大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问题食品被曝光的频率越来越高,而食品添加剂却成了食品安全的“替罪羔羊”。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对酒类、饮料、蜜饯等产品进行抽查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超标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为赚“黑心钱”而降低成本、制假掺假、违规操作,生产出不合格的添加剂产品并出售。[详情]
■ 超标滥用添加剂,直接伤害人体健康
  对于食品添加剂,“剂量决定危害”。比如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谁都知道它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但如果一次性大剂量食用食盐的话,也有可能造成人的急性致死。超量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后对人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详情]
■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现在我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详情]
不解决体制问题食品安全有点难
  还是那句话,安全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我们的相关部门别说“不关我的事”、“不该我负责”。法规制度都是死的,而如何认真实施、不扯皮推诿才是重要的。另外,重视食品安全不能停留在口头,把食品安全纳入考核,要做就得做到位,要做就得做到底。[详情]
整治食品“乱添加”沉疴当用猛药
  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目标是诸多的“乱添加”行为。“乱”字既可解释为非法,也可解释为“滥”,其实,“乱”字的意思还须拓宽。一些食品添加剂标识不符规范,是一种乱;添加剂超范围超剂量使用,也是一种乱;同时,更要看看有多少实际意义,若仅仅为了产品好看,而置民众健康于不顾,也当在整治之列。[详情]
食品行业亟待建立“黑名单”制度
  相信通过“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强化事先的预防,通过食品企业与具体食品的“黑名单”,两个“黑名单”将更有力地加大食品安全的防范力度,有利于我们的食品安全建设,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详情]
打击乱“添加”不应有期限
  不管普通民众心里有再多的疑惑和担心,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很支持这样的专项行动的,只是不希望这样的整治行动,落得个猫吓老鼠——一阵子。所以,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治行动不应设定4个月,而应是无限期,这样才会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震慑力。[详情]
食品安全,更需常态整治
  这次专项整治运动的成果,在运动以后如何得以巩固下来,怎样在日常的监管中有效保障百姓的食品安全,怎样有效打击不法商贩违法添加有害添加剂,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怎样追究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失职渎职行为。[详情]
食品安全“严打”亦有局限
  也许我们有些过于心急了,事情还得一步步来;也许我们有些吹毛求疵了,国外也有食品不安全的案例。但是,古谚有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在涉及到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不妨苛刻点,设出一个“绝对安全”的目标来,不断为之努力。[详情]
食品“安全阀”须尽量前置
  若仅将监督视线停留于下游环节,仅视其在生产加工环节有否掺入非食用物质、有无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添加剂是否超标等,而对其原材料中是否含有害物质不予提前把关,则难以有效确保食品安全。将食品的“安全阀”尽量前置,正本而清源,才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路径。[详情]
控制食品安全应该常态化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食品安全不是在短期的“集中式严打”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因为不止是现在人们需要安全的食品,以后直至永远都需要。所以,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长效的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对食品安全的高压态势也应该长久的保持下去。[详情]
公布安全食品添加剂名单如何
  时下,已到了公众感到什么食品也不敢吃的地步。要么,严格禁止使用添加剂;要么,分门别类明确允许使用何种添加剂的食品。除此之外,不可再给生产者留下任何选择的余地。并像新出台的方便面标准一样,要求必须在产品包装或者销售柜台明示使用的添加剂名称。如是,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监督起来,也不至于无处下手。[详情]
别糟踏了添加剂的名声
  卫生部的这份名单,全称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说实话,读了这个名称,心里不会太舒服。因为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用甲醛、罂粟壳等冠以“非食用物质”,想起那些喝了毒奶粉的“结石婴儿”、吃了罂粟壳火锅损害了肝、肾、神经系统的食客,“非食用物质”叫得太中性、太文绉绉的了,这些“非食用”的玩艺儿,有的分明就是要人性命、损人健康的毒药![详情]
增白剂之恶在于利益取舍有偏
  张殿是绍兴城里开粮油铺的,从事粮油零售近30年,面粉质量好坏,抓一把揉一揉,就能分出三六九等。他说,面粉企业滥用增白剂是公开秘密,现在国家条件好了,应该保护消费者健康。 一个小本生意人,踏踏实实做好自个的小买卖得啦,何必去管什么国家大事,何况这事涉“水”很深,国家相关部委之间意见就不一致。[详情]
添加剂信息公开后民众如何监督
  12月15日,卫生部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该名单详细披露了食品生产中存在的使用违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合法添加剂的情况,涉及数十种公众熟悉的日常食品。[详情]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问答
  问:食品中不使用添加剂会如何?
  答: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能在货架上保存?酱油还没拿回家就已经长霉了。蒸馒头也要加添加剂,发酵会产生酸,然后加小苏打去中和酸味,小苏打也是添加剂。没有添加剂,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肯定没有了;如果不允许添加色素,那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肯定也不是现在的颜色。[详情]
 >> 专家声音
曾庆孝:科学理性应对食品安全
  曾庆孝说,零风险的食品不存在,只有被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或可能造成危害的才是不安全食品。[详情]
钱和:造成食品添加风险的两大形式
  我国政府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制定了严格的生产、使用、申报、标志的规定。[详情]
陈洁:把食品添加剂认为是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错误观点
  我国至今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有2700多种。[详情]
 >> 专家建议
广州人大代表建议:食品安全监督和行政许可分离
  有代表指出,按照行政许可的原则,食品安全的监管“谁许可、谁监督”,出现了多头执法的情况,“每次开会都提这个问题”,仍然监管不到位。他建议,应该将行政许可和监督分开,把各个部门的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可以从人大、法律的角度提出建议。[详情]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典型的统一立法体例的模式。虽然,欧盟各国原先都有本国的一套食品安全法,欧盟层面也颁布了一些关于具体方面的食品安全法令,但很长时间并没有制订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律。直到2002 年1 月28 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了第178/2002 号法令,即通常所称《欧盟通用食品法》,并建立“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其后几经修订,最终于2005年2月欧盟委员会提交《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经欧洲议会审议并通过,确定欧盟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令,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欧盟食品安全法框架。[详情]
 ● 成都将启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详情]
 ● 黑龙江出重拳保食品安全 [详情]
 ● 赤峰市要为食品添加剂清理门户 [详情]
 ● 武汉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 [详情]
 ● 天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 [详情]
 ● 河南南阳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电子备案查询系统 [详情]
 ● 石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 [详情]
 ● 上海将建食品添加剂检测平台展开专项整治 [详情]
 ● 浙江把脉食品添加剂行业 [详情]
 ● 宁夏向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开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