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卫生部发布了首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被媒体大力曝光的非法添加物质都列入了此次的“黑名单”。记者从本市卫生部门获悉,上海正按照国家卫生部等9部委要求展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27种物质上“黑名单”
在乳及乳制品中违法添加蛋白精、三聚氰胺;腐竹、粉丝、面粉、竹笋中违法使用吊白块;咸蛋、辣椒粉中违法使用苏丹红……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首批“黑名单”共列出17种非食用物质名单和10种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市民常吃的馒头、油条、肉制品中可能易滥用的添加剂品种,包括馒头中违法使用漂白剂硫黄熏蒸;油条过量使用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准;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超量使用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小麦粉中违规使用二氧化钛、超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硫酸铝钾等。
近期抽检主要市场
根据国家卫生部等9部委的规定,即日至2009年1月10日为专项整治自查自纠阶段。记者从本市卫生部门获悉,上海近期将抽检主要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阶段。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单位以及餐饮经营单位按照要求开展自查,市食品药监部门接下来将展开抽查。 据悉,本市主渠道食品总体安全可控。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本市评价性食品抽检样品共近4万件,按有关国家标准评价,食品样本总合格率超过94%,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市食品药监部门昨天在接受市人大代表年终视察时透露,本市将建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平台加强检测,在保障全市人民食品及用药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状况“两高一低”
记者获悉,目前,本市食品安全面临的基本形势依然严峻。据介绍,上海全市70%的猪肉、禽蛋和水产品、50%的蔬菜都来自外省市,涉及食品检测面广;此外,食品消费需求参差不齐,尤其低收入群体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随着食品安全受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仍存在信息误读的情况,容易造成市场和行业波动。 本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呈现“两高一低”态势,食品安全评价抽检合格率保持在高位,监督执法保持高压;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发生率控制在低位。同时,监督性抽检针对性正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