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生日期:1961年8月4日 教育经历:1983年哥伦比亚大学学士;1991年哈佛大学法律博士 政治经历:1996年,成功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当选联邦参议员 婚姻:1992年与米歇尔?罗宾森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在平民单亲家庭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涉足全国政坛不足4年即当选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 | |
| |
|
|
美国总统怎样选出 |
美国的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主要包括预选、党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和全国选民投票4个阶段。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目前全国50个州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
票。若要当选总统,至少需要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因此,各州选举其总统选举人的日子也叫总统选举日(一般是在选举年的11月)。全国选举后,在大选中获胜的总统候选人要通过各州总统选举人组成的选举人团的投票表决,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 美国历史上只有1824年的大选候选人没有获得多数选票。 | |
| |
|
杜鲁门选举日大逆转 |
最近60年,美国总统选举曾发生过两次大逆转。 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媒体及民意测试均一边倒地认为杜鲁门必败,杜威会取得压倒性胜利。大选前夕,《生活》杂志刊登了杜威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下届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杜鲁门获得303张选举人票,战胜杜威,当选美国第33任总统。 |
戈尔赢了普选输了总统 |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日当天,在佛罗里达州的结果出来前,戈尔获得266张选举人票,布什只有246张。但计票结果显示,布什的普选票比戈尔多537张,因此拿走了该州全部25张选举人票,从而在最后关头以271比266险胜。后来的统计显示,戈尔在全国普选票上比布什多0.5%,即54万张。 | |
| |
|
|
奥巴马政见一览 |
金融危机:支持实施金融救援计划,但认为救市只是临时措施,应同时加强监管;支持在救市同时推动实施为中产阶级减税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 税收:将为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施行的减税政策,但将增加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的税收。 健康保险:支持延续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支持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儿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设立国家健康保险项目。 贸易:敦促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重新谈判,以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支持与秘鲁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能源:同意有限度开采近海石油,但把重点放在新科技上;建议在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同时给从事这类研究的公司提供税务优惠。 伊拉克战争: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在竞选中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撤出美军作战部队。 阿富汗战争:承诺当选后向阿富汗增兵7000人,并曾威胁巴基斯坦,称巴若不对巴阿边境的恐怖分子采取行动,美国将单方面发动未经巴允许的打击行动。 外交政策:强调谈判比军事行动更重要,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领导人谈判。 | |
| |
|
|
奥巴马当选 全球时代世俗智慧的美国结晶 |
|
选战尘埃落定,政治激情必然要让位于对经济合理性的构建,这在今天,对“出了两本畅销书就当了议员,刚进参议院就选总统”的奥巴马来说,才是真正的问题。而全球经济生产力的收益能否满足这个时代人们对石油、粮食和水等基础物资的需求,才是这个时代的世俗智慧必须进一步回答的问题。[详情] | |
|
|
|
最大的美国梦就是奥巴马式奇迹 |
|
美国如今正面临着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民气低落。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老百姓每四年就有这么“牛”一次的机会。对选民来说,这一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重新对自己建立信心,也让国家有一个新的开始。[详情] | |
|
|
|
是什么成就了奥巴马的“美国梦” |
|
一个黑人总统的诞生历史并不是像看上去那么阳春白雪。仅仅在100年前,美国还是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大部分女性和全部黑人都没有投票权,工人缺乏工资和福利的集体谈判权,选举中存在着普遍的贿选和暗箱操作。[详情] | |
|
|
|
“奥巴马奇迹”只具象征意义 |
|
美国人希望改变,希望有人给他们带来希望,而奥巴马则寄托了美国人的梦想与希望。一切似乎正如他的自传《无畏的希望》所兆示,他和他的竞选智囊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像罗斯福一样临危不惧的美国总统。[详情] | |
|
|
|
恭喜奥巴马当选美“物业公司”负责人 |
|
确实,我们怎么看待物业公司的,美国人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政府的:政府是雇来打理自己物业的,人们选举一个总统,只不过是选择一个雇工,并未从实质上减少自主权。如果这个雇工做得不好,还有类似于业主委员会的参众两院制约。[详情] | |
|
|
|
奥巴马胜选秘笈:品牌年轻化 |
|
对目标消费群体心理的精准把握,和个人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奥巴马”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他用年轻性感的品牌形象俘获了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群体:年轻人和女人。用强大的个人魅力提升品牌忠诚度,把品牌影响力扩大化,深入化。[详情] | |
|
|
|
奥巴马获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
|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般优势的奥巴马成功竞选美国总统,未来可以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美国公众是否选举出了他们理想中的总统,美国公众拭目以待;而以奥巴马为总统的美国政府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世界正在拭目以待。[详情] | |
|
|
|
奥巴马面对的全球性挑战 |
|
奥巴马的成就使他在第一个任期的表现变得格外重要。他的竞选主题是他同其他政治人物不同,会带来真正的改变。他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热情的人群,加上善于利用互联网,也让他赢得空前的400万捐献者,并促使大量的非洲裔美国人和年轻选民登记在总统选举中投票。[详情] | |
|
|
|
奥巴马上台须首先拼经济 |
|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给冷战后的三位总统表现打分,结果都不合格。如今,布热津斯基已经加入奥巴马的政策团队,亲自为其出谋划策。4年或8年后,布热津斯基会给奥巴马打多少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详情] | |
|
|
|
奥巴马能否重振美国的道德权威 |
|
布什的八年统治的最大遗产,就是在内政外交上都让美国的道德权威严重受损。作为美国宪政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总统,奥巴马能否带领美国实现他所承诺的“改变”,重拾美国曾经的道德权威?我们且试目以待。[详情] | |
|
|
|
奥巴马能拽起日益下沉的美国巨轮吗? |
|
其实麦凯恩并不是输在能力上,政策和奥巴马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再说了竞选时候选人所说的政策和到时候执政的实际政策是有差别的。麦凯恩生不逢时,这是美国处在特殊时期的一次大选,金融危机帮了奥巴马很大的忙。[详情] | |
|
|
|
奥巴马时代的美国从中右到中左 |
|
如果美国还是保守派比自由派多一倍的国家,奥巴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优势?他凭借什么拿下那么多“红州”?更大的可能是,在未来半年的民调中人们也许会发现,美国选民中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比例将出现比较大的变动,选民在整体上开始左转。[详情] | |
|
|
|
奥巴马如何领导一次经济复苏的变革 |
|
如今奥巴马和美国选民都如愿以偿:选民们可以欢呼布什时代终于结束,新政府将带来新的经济政策;而奥巴马则已经在欢呼大选的胜利,他可以全球第一政治、经济、军事强国领袖的身份,领导一次迈向经济复苏的变革。[详情] | |
|
|
|
奥巴马所面临的期盼与现实 |
|
无论如何,奥巴马的当选确实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客观上有助于改善美国的道德形象。但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这种“奥巴马效应”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加速改变的契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在未来执政的绩效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详情] | |
|
|
|
奥巴马担子不轻 |
|
作为非洲裔美国人,应该说这一胜利来之不易。但是,等待新总统的不只是支持者的热情,还有众多的棘手难题。奥巴马在获胜演讲时也认识到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包括“险恶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两场战争”,等等。他坦承:“我们前面的路真的很漫长。”[详情] | |
|
|
|
奥巴马新官上任该烧的三把火 |
|
如果奥巴马能够在储蓄增长、贸易平衡以及金融体系改革这三方面早日展示其领导力,那么美国和全球经济的状况将会大大优于当下。同时,在这个日益纷扰的世界局势中,美国也将能借此机会显著改善其形象。[详情] | |
|
|
|
奥巴马当选美对华政策不会大调整 |
|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两国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虽然中美之间依然存在分歧,但近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动荡。随着两国联系的进一步密切,两国的冲突都将是有分寸的。在这一基础上,领导人的更替对于两国关系的影响会比过去要少。[详情] | |
|
|
|
中国如何与奥巴马打交道 |
|
总之,对奥巴马上台对中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必要过于担心。本着合作的精神,在双方关心的议题上进行双赢性的沟通与合作,才是重中之重。[详情] | |
|
|
|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任上将小幅高升 |
|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美国总统选举,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美国总统选举?我们关注,是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变化;我们关注,也是因为我们力图挽留一些不变的良性框架。奥巴马时代的变与不变,都将直接影响到美国和中国的未来,这是我们关注的根本原因。[详情] | |
|
|
|
奥巴马将给中美经贸带来多大变数 |
|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威胁到全球经济稳定的今天,中美两国均是经济衰退的受害者,更何况中美两国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中国目前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时美国政府的7000亿救市计划需要中国部分买单。[详情] | |
|
|
|
奥巴马将逼中国加速扩大内需? |
|
人们欢迎奥巴马,不是因为尚未走马上任的他已经显示出过人的经济才能,而是因为过于厌倦以往的日子,奥巴马的“改变”刚好迎合了这一风潮。人们已经厌倦了替华尔街代言的白宫,厌倦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倒闭与衰退。[详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