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退潮
报道说,共和党完败意味着过去30年来席卷华盛顿的保守势力彻底退潮。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时代”以来,共和党代表的保守主义是美国政治的主流色彩。 凭借这一势头,1980年以来的7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赢下5次。即使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当政,他的施政框架乃至政治语言也不得不带上保守主义色彩。1994年以来的大多数年头,国会也成为共和党囊中之物。 一夜之间,攻守易势。从选举结果看,共和党丧失了改革话题主导权。民调显示,希望看到变革的选民中,89%投票给奥巴马。其次,共和党在国家安全、税收等传统强项上几无亮点,没能说服选民把票投给他们。从地域看,共和党不仅没有夺回城市选民,更流失大量郊区选民,甚至包括铁杆保守势力云集的部分远郊和乡镇选民。 此外,共和党一贯有效的“文化价值观之战”宣布失效。2000年和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成功地把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和约翰?克里分别涂抹成“非主流”和“撒谎者”。这一招在今年选举中却未能动摇奥巴马的优势。
两党此消彼长
共和党在这场选举中溃败,不仅丢掉白宫,在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也遭遇惨败,眼睁睁看着民主党人在国会两院更加强势。 奥巴马在获胜演讲中向共和党伸出橄榄枝,赞赏共和党的价值观,呼吁避免重新回到“长期荼毒美国政治的党派纷争”。奥巴马的言论或许真诚,但华盛顿政治的原动力之一就是政党争斗。民主党30多年来首次强力控制国会两院后,追求的恐怕不会仅限于推动和制定更多法案。 《政治周报》认为,新一届国会将迎来大洗牌。民主党人将把共和党势力从联邦政府中的关键位置和院外集团中驱除。不仅如此,民主党还将在联邦一级的司法机构安插更多同党;他们还将抢走一些共和党的传统捐款人、招揽优秀人才角逐2010年中期选举。 此消彼长,人、财、势陷入低谷的共和党可能迎来政治寒冬。
政治更加“多彩”
肤色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就政坛人口构成而言,今后美国政治将更加“多彩”。 出口民调显示,白人选民中,支持奥巴马的达到43%,比2004年选举中支持克里的白人比例还多2个百分点。只有不到一成的白人选民认为,种族是决定他们投票的重要因素,只有极少白人把种族视作决定性因素。 民主党在参政人口多元化方面比共和党更突出。2006年,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成为首位众议院女议长时,美国舆论轰动一时,而现在,妇女参政的“玻璃天花板”已经千疮百孔。民主党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距离白宫只有一步之遥。黑人众议员吉姆?克莱伯恩则跻身众议院民主党领袖行列。 相比之下,共和党在吸引少数族群方面乏善可陈。共和党甚至未能推出一名有机会当选众议员、参议员或州长的少数族裔候选人。新一届国会中,仍旧没有一名黑人共和党议员。 被选举人多元化才能激发选举人的热情。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拉美裔选民青睐奥巴马;非洲裔选民中,95%把票投给奥巴马;他还得到6成女性选民的支持。 《政治周报》认为,白人主导的共和党如果继续抱残守缺,无视选民多元化趋势,随着白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继续下降,共和党或许将被边缘化。
告别“60年代”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生态带有浓厚的越南战争“遗产”。上世纪60、70年代,越战造成美国社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分裂,此后,整整两代美国人无法摆脱这种烙印。即便在2004年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越战中的经历仍是相互攻击的关键。 但是,以这场选举为分水岭,《政治周报》认为,“60年代终于结束”。越战正酣时,奥巴马还是个儿童,他对贯穿“婴儿潮”一代的社会文化冲突毫无兴趣。麦凯恩津津乐道的越战经历没能给他的选情带来多大助益,反而让一些年轻选民质疑他活在过去。 同样,枪支、上帝、同性恋等“原则性话题”尽管不会很快从两党政治中消失,但新一代选民今后将更热衷于争辩全球变暖、金融危机等新的社会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