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长假即将拉开序幕,又到了一年的旅游旺季。航班延误、行李丢失、意外受伤……保险专家提醒出游者,应提早对旅游保险做统一规划,以便让旅途更安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旅游保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8年,旅游出行保险总体呈上升趋势,酒店取消险、航班延误险等消费体验更强的保险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出境游升温 境外游保险销量上涨
“今年国庆,我们全家要去德国,我已经提前买好了境外旅游意外险。”上海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觉得保险可买可不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后来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是事故,所以现在出游我一定会把保险纳入考虑范畴。”
原来,去年国庆长假期间,黄先生参加了旅行社组团赴外地旅游。旅途中,大巴车停车后突然倒车,导致车厢内前面的一个人压到了黄先生,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骨裂。黄先生回忆道,在外地看病,医疗费就花了一万多元,一半左右都是不能进医保报销的,幸好当时出行前投保了个人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因此在受到意外伤害后,按照流程报案出险,不到一周时间就结案拿到了保险赔偿金。
慧择旅游险产品专家贺建告诉记者,当前消费者在境外旅游主要会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风险,一是盗抢风险。在一些国家中国人多被打上了“多金”的标签,特别是欧洲、美洲更易出现盗抢事件;二是医疗及救援责任。这其中,医疗费用太贵或医疗条件太差是两大主要风险因素。
记者从多家险企采访获悉,出境游上升带动了境外游保险销量上涨。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的大数据显示,境外出行购买的热门保险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障全面、适合去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乐游全球产品;另一类是价格适中、适合去周边国家游玩的乐悠游产品。此外,境外出行的客户考虑到救援服务,会更倾向于选择知名保险机构的产品。
不过,要注意的是,境外旅游保险也有一些“坑”须防范。比如,跳伞、滑翔等项目在海岛游中消费者经常会体验,但这类项目一旦出现意外,不少境外意外险是责任免除的,并不在保障范围内。
珠江人寿保险规划师提醒消费者,如果喜欢探险或前往一些安全系数较低的地区,在投保旅行意外险时,应关注保障范围、免责条款和保险生效时间等,避免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购买酒店取消险 并非可“任性”退订酒店
记者注意到,国庆假期一些险企也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创新升级”,以期更好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的逐年递增,由于退订损失而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取消险由此应运而生。比如,平安保险推出的“旅程保障计划”,保障条件是由于被保险人直系亲属死亡、遭受严重伤害、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主客观原因造成的旅程取消。
再比如,酒店取消险的问世。该保险是专为客人在预订酒店时提供的取消险增值服务,只要客人购买了该险种,由于航班延误、行程改变以及发生不宜出行的情况,酒店取消险都可为消费者提供预付款赔偿保障。
不过要注意的是,购买了酒店取消险并不是就可以“任性”退订酒店,还要符合保险公司的理赔条件才行。记者在携程上看到,预订酒店付款时携程推荐的“众安因故取消险”,理赔情形包括指定入住人因公务行程变更,且无法继续原定行程;指定入住人因签证被拒签,且无法继续原定行程等。
险企须提升产品研发水平 实现业务新增长
尽管我国旅游保险近年来已加快了发展步伐,但目前整体投保率并不高,市场空间巨大。对于旅游保险的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议,一方面,险企要提升旅游保险产品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对旅游险市场和旅游险条款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保单,尽可能为所有的游客提供合适的保单,针对团体、散客以及公务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特点设计不同的保险条款,确定不同的费率,加强风险防范。
另一方面,要加强特殊风险领域旅游保险产品的研发。针对特定的旅游项目设计单项保障,对特殊风险基于不同的费率,提供专门的产品和服务,以释放特殊风险相对刚性的购买需求。比如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探险旅游、野外生态旅游、漂流、登山、峡谷旅游等项目已日渐流行。保险公司可设计该类项目的相关保险,将过去不可承保的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