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引言 别让印钞机闲着
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最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再没有其它东西比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因而也没有其他东西能为培植伪善提供这么丰腴的土地。 ——马卡连柯 随着帷幕被缓缓拉开,诸位将看到一场类似于泡沫剧式的表演秀,但不幸的是你无法从中取乐。若你从呱呱坠地至今都未能亲历这其中的任何一场悲剧,你不必沮丧,更不必担心,它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垂青于你,因为它的编剧是个混蛋。 首先欢迎尊敬的格林斯潘先生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发言。这个发言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在这位先生上任的第十周,道琼斯指数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烈欢迎,在那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刚刚结束的第一天突然集体狂跌23%,紧接着,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纷纷发来贺电,表示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个欢迎仪式,皆跟风狂跌。这场大恐慌在十四年后的今天被我们称作是“黑色星期一”。伟大的人总是有其伟大之处,就好像伟大的格林斯潘先生,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欢迎仪式时仅仅用了一个异常简短的发言便使风雨戛然而止。他大致是这样讲的:“美联储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于是奇迹出现了,次日股指回升。 在格林斯潘掌舵美国经济的18年里,大家见证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在白宫笑傲江湖18年后,格林斯潘退隐,写了一本书,名叫《动荡年代》。我们要知道,领军人物的一举一动通常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在这本书里,格林斯潘预测,未来欧元很可能取代美元,而欧洲央行也将成为世界经济中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到这里观众还是一头雾水。直到本·伯克南上任,因格林斯潘著书吹捧欧盟而引发的欧元热浪还未散尽,一股莫名其妙的巨大势力浮出了水面,其手段之高明、战略之诡谲令人咋舌。 早在1992年,那些刚刚从冷战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亲眼目睹了莫斯科在最后的日子里连一支牙刷都买不到的惨景,经济发展随之成为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主基调。而在格林斯潘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正如日中天,全世界都要向美国看齐。欧洲国家为了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无不费尽心思想要摆脱美元带来的贸易束缚,最终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欧洲联盟来对抗美元,并用7年的时间缔造出一个新的货币体系,这就是今天的欧元区。可人们未曾想到的是,就在欧元区成立的同时,华尔街一群聪明的家伙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计划,在欧洲各国忙于经济扩张而无暇他顾的时候将一枚炸弹悄然无息地埋在了那里。当格林斯潘隐退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疲软,而欧元的强劲势头全世界有目共睹,这时他们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引爆了这枚炸弹,不仅在国际货币市场击败了欧元,还令整个欧元区陷入了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中,至今仍不得解脱。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危机会变得旷日持久。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这场多数人认为是狙击战的货币对垒中,身为一号炮灰的希腊有何感想。当记者的镜头和话筒对准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的时候,此君似乎有些眩晕,憋闷半晌道了句:“希腊有能力偿还债务。”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悲剧。这件事情,如果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模糊掉,只留下主线,那么大致如下:A欠别人钱答应10-15年还给人家,结果现在10年过去了,某权威机构经过调查研究证实A还不上这笔钱,顿时媒体蜂拥而至,好似一群苍蝇发现了一只鸡蛋上的裂缝那样兴奋。在聚光灯下,A沉默半晌,然后表示自己有能力还钱,其省略语示意你们不要再跟着起哄了,我已经够苦了。其实聚光灯前的这份辛酸远不能够说明什么,这仅仅是表面文章而已。乔治·帕潘德里欧最大的痛苦在于,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假如一个人被人从背后一枪崩了,他连回头看看的机会都没有,九泉之下死不瞑目,这可谓是一种不幸;但假使一个人被人坑得倾家荡产,而当他看到自己的仇家时却以为是朋友,相信哀莫大于此。 如果你说你未曾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也未曾感受过80年代“黑色星期一”带来的恐慌。那么好说,虽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离我们很遥远,但自欧元完败的那一刻起,大通胀时代便在下一站恭候着你的大驾,无论你是去是留,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这一切如果从头去看,恐怕得让时光倒流至少一个世纪。越是浮躁的时代,观众越是没有耐心。你很难想象一个老主妇会坐在电视机旁听这种老掉牙的故事而不会愤怒地将鞋子扔向荧幕,所以不如先来看看结果。结果就是,美联储的那群精英们在过去的3年里,连续两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对金融风暴: No.1时间:2008年底至2009年初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10000亿美金 No.2时间:2010年底至2011年中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6000亿美金 不得不说,制定出这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人是活雷锋。你说你缺钱了,那么我来帮你印。于是大家纷纷拭目以待,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 还记得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课本里有一项关于价格理论的概念,这个概念里有两条线,分别代表供给与需求。老师给我们讲,当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如何变化。但当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教科书唯一珍贵的是那些纸张,除此以外它的内容把我们彻底搞糊涂了,让我们原本渐渐有些明亮的双眼又再度患上了近视症。 货币的供给大于实际需求——通货膨胀,概念一贯如此,但问题来了,美国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为什么非但没有使其发生通货膨胀反令其物价下降了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像个白痴一样盯着供给与需求的两条线,那么我会为你默哀3秒钟。 自从本?伯克南接替了格林斯潘的宝座之后,他的口号便是:不要让印钞机闲着!连续两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显示出其疯狂印钞的决心,表面上看,这样做似乎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使其更快复苏,但若将这一切联系起来观察,会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No.1时间:1985年9月22日 主角:竹下登 职位:日本财长 武器:日元 特点:自觉,识时务 当日战绩:签订《广场协议》并主动提出日元半年内升值30% No.2时间:1987年10月19日 主角:艾伦·格林斯潘 职位:第十三届美联储主席 武器:美元 特点:惜字如金 当日战绩:一言救市 No.3时间:2011年9月11日 主角:帕潘德里欧 职位:希腊总理 武器:欧元 特点:不抛弃、不放弃 当日战绩:咬紧牙关表示希腊有能力 偿还债务(你可以选择不信) No.4时间:2011年08月27日 主角:本?伯克南 职位:第十四届美联储主席 武器:美元 特点:长相儒雅,废话连篇 当日战绩:在连续两次量化宽松收效甚微之后,此公对媒体表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讨论延迟一个月,令在场人士感到失望;但在连续两轮的发钞结束之后,美国仍然没有发生通胀,这也可以列入其战绩统计当中。 当你仔细研究之后会发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逻辑联系。每当金融和经济出现动荡起伏的时刻,只要美元出现动作,那么就会触碰到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10年前高盛用美元汇率给希腊埋下一颗定时炸弹,10年后的今天引爆欧洲债务危机,作为欧盟柱石的德国在刹那间亦显得惊慌失措;逼迫日元升值间接摧毁了日本的经济泡沫,使其至今仍未走出大衰退的阴影,这一切又是以汇率为噱头;连续两轮的量化宽松使得全球经济迎来大通胀时代,而美国却反而通货紧缩;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重大难关,而美元的一路贬值更使得美元债券成为考验中国经济的一道选择题。可怕的是,躲在一切背后的那个叫美元的东西,不过是一堆纸而已。 从这里开始,我们仿佛雾里看花,美元强攻日元,拖垮欧元,现在又在对人民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暗战策略,这些事件既独立又存在着隐秘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凡是经济迅速扩张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元的贸易流通地位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的经济区域及国家,美国坚持一贯性态度,坚决采取各种措施将其击垮。此刻暂且不去剖析其技术手段如何,我们只希望能够从这些事件中寻找出货币的本质,在这里谁都无权否认自己正在为货币所掌控着,这种局面亦难以改变,但至少我们需要看清它伪善的面具之下是一副怎样的嘴脸。 贝壳、羽毛、金属、纸张,几千年来我们被这些毫无实际用途的象征物奴役着,由于货币而引发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比历史上所有的重大天灾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多出好几倍。如今,随着象征主义被实用主义所渐渐取代,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货币的意义。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