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有人甚至曾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这些人把自己戏称为“过劳模”,就是过度劳累的模范。
  改造“过劳模”并非全新的话题。然而,最近的一则报道,让这个话题突破了健康和医学的讨论层面——
    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七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七成,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它意味着“大多数”。其实,抛却这个数字,我们亦可感受到身边充斥着为生计为家庭为事业“挣命”的人,甚至我们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过劳模”的改造,传统的探讨是,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来缓解疲劳。这种讨论简单、偏面,它造成一种假相——“过劳模”现象可以通过个人对生活的调解而消除。事实上,“过劳模”并非单纯的个人观念和生活工作态度的问题,在更多的情况下,“过劳模”是数种因素挤压而成的,改造它涉及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法律保障和观念建设等多个方面。

杭州:
  "过劳模"也不少

  前段时间,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也作了一份类似的调查,他们向辖区内一高档写字楼85家公司中的白领,发放了400份问卷 。
  在收回的386份问卷中,最显眼的是,这些白领把“沟通交流”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88.1%的白领、83.1%的白领老板,认为最需要“沟通交流”。
  对第二位的需求,白领和他们的老板不一样。79.4%的老板将第二需求投给了“政策信息”,而85.1%的员工第二需求则是“文体娱乐”。
[详情]

长沙:
 白领逾八成亚健康

  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和第四医院体检中心获悉,去年共为6万多市民进行健康体检,年龄从3岁至90岁,其中20岁到40岁这一年龄阶段占了75%,有72%的人属于亚健康人群,而收入较好的白领阶层有八成以上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林敏教授解释说,“亚健康”是一种介于有病与无病之间的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活免疫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表现为:经常感觉身体不适,容易疲劳,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或常感觉头疼。林敏认为,工作压力大、体育锻炼减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广大公务员陷入“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公务员等办公室人员平时应该多走路、多跑步,有条件的也可以做一些“工间操”。
[详情]

    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过劳死高发人群中,科技教育和IT行业一直排在前面,五一节期间,记者对这些行业里过劳程度不同人员的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探究过劳背后的心理和经济原因。[详情]

[患者讲述]

 

超十万年薪背后的危机

    孙宁雨,女,29岁,原中图公关公司客服经理
    过劳之前:工作起来有些自虐
    健康状况:整个人都垮掉了
    职业状况:正式辞职,专心治病

站着就能睡着的工程师

    潘海,男,34岁,富通科技公司工程师
    过劳之前: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健康状况:经常发火,颈椎病严重
    职业状况:多数时间在旅途和工地

[记者调查]

 

八成市民为高奖金自愿过劳

     搜狐网站一项参与调查人数达到11121的关于过劳死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2%的人偶尔或经常感到心慌、超过56%的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近50%的人对过劳死感到困惑、近30%的人为过劳死感到震惊。
    慧聪网关于“你认为过劳死的原因”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5.38%的网民认为是心理压力过大、认为过劳原因是工作时间过长占23.08%、只有11.54%的网民认为过劳的原因是劳动强度大。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8.2%的人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条件是“奖金足够高”。

三种心态助长过劳死蔓延

     自愿过劳型:“我刚在东四环订了一套房,不加班哪来的钱供房子?另外,我爱人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上班,收入远远超过我,收入比不上老婆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我的理想生活是没有贷款压力,家里能有点积蓄,至少能保证孩子将来上学的花销,每年能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两次,这样的目标现在只能做梦时想想……”
    被迫过劳型:“不加班?肯定就得走人,我们公司十天半月不接一次活,一旦接了活就得连轴干。我们老总的口头禅就是‘活儿始终是那些活儿,今天不干明天还是你干’。”
    跟风过劳型:“我们老总特别爱加班,经常熬通宵,公司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几乎清一色的加班狂,很多人为了跟风,甚至故意拖延时间加班。”

[背景链接]

 

过劳十大判断标准

    1.“将军肚”早现。   2.脱发、斑秃、早秃。
    3.频繁去洗手间。     4.性能力下降。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八类人群最易过劳

  1、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
  2、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3、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4、超时间的工作者。
  5、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6、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7、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8、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跨国企业员工过劳原因

  很少活动                  50
  周末经常加班              27.7
  经常很晚才回家            27.2
  不进行定期的常规体检      26
  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24
  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2.4
  工作量增多                19.5
  喜欢吃油炸食品            12.1
  晚上经常聚餐饮酒          9.5

跨国企业员工的“过劳”情况

    出现7项以下症状    75.7%
  7项以上            15.4%
  有7-9项症状        10.4%
  有10项以上症状     5.0%
  无过劳症状         8.9%

五病因易造成猝死

    “过劳”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是在持续熬夜后突然发病的。有些人的“过劳”纯粹是“熬”出来的。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有些毒素随着血液进入大脑,能迅速引起中枢系统“中毒”症状。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体内的激素分泌规律发生改变,使血管收缩较早睡早起的人高50%。
    据华山医院心血管科主任范维琥教授介绍:中年人发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是急性、猝发的,危险性极高,很难抢救。这一时期,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只要遇到过度疲劳等诱因,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造成猝死的前5位原因——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这些疾病的真正始发原因在医学上尚没有明确的解释,目前医学只能减慢“背景疾病”发展的速度,并尽力杜绝以“过劳”为主要代表的诱因出现。据统计,50%的心肌梗死病人平时只会偶尔出现胸闷和胸痛的现象。
 追问企业  追问法律  追问社会
企业文化
  文化者,首要的含义是人性,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看重。企业文化的第一要义,当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真正视为企业的最大财富,在企业管理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如一地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但那些把个人政绩、个人升迁、个人发财放在至高地位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不顾员工身心健康,以“表扬”、“奖励”等方式要求员工加班加点连轴转,让员工在疲劳状态下透支生命,对企业而言是过度消耗人力资源财富,对员工个人而言无异于“谋财害命”,何言“文化”?[详情]
企业制度
    在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场“潜规则”也很多,有能力的没有关系难以获得提拔和晋升,没有能力但有关系的,则随时都可以获得提拔和晋升。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旦获得职务上的提拔和晋升,在利益上就能获得很大的回报。因此,对于那些没有关系的员工来说,就只有用努力、用加班加点、用穷尽时间和精力来引起老板的注意,获得提拔和晋升的机会。这也是导致许多白领要“钱”不要“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详情]
企业责任
    “过劳”的背后,其实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博弈下的后果。在就业岗位成为稀缺产品的时代,面对有苦难言的白领加班,拥有绝对话语权的资方自可以装聋作哑地无视白领们的生命和健康,而成为白领“过劳”的唯一受益者。 [详情]

■ “过劳模”考问劳动法
  “过劳模”成为普遍社会现象,导致“过劳死”者数量日趋上升,既折射出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氛围,又衬托出相关法律制度在执法强度与立法完善方面的问题。[详情]

■ 过劳模和不敢去要的加班费
  要想让“过劳模”逐渐消失,要想每个员工都能不担风险地拿到自己的加班费,劳动执法部门首先要先硬起来,要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帮助员工们维权。即使企业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即使单个的员工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个体,劳动执法部门也应该有勇气正确站位,尽力成为劳动者权益的真正维护者。[详情]

■ “过劳模”源于权利贫困
  “免于匮乏”作为一种权利未能得到有效实现,并非全是制度不完善、法治有欠缺等因素使然,其与我们仍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的现实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来解决,但如何在发展中更好地让公众实现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须直面的问题。[详情]

■ 法律保护乏力
  不可否认,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是导致“过劳模”的重要原因,但是,从法律保护角度看,“过劳模”现象的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还是法律对劳动者保护的乏力。[详情]

■ 过劳模能跨越十年门槛吗
  不管是“过劳模”,还是“10年门槛”,反映的都是法律对劳动者保护的缺位。如何补上这个空位,工会大有可为。否则,“过劳模”往前一步就是过劳死,“10年门槛”就永远难以跨越。[详情]

“过劳模”是被逼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白领成为“过劳模”?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白领们“对职业规划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而忽略了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发展阶段,而且他们最初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设立“过高标准”?真有人“自愿”过劳吗?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而主要的则是就业压力。体面的工作得来不易,失去却很容易。[详情]
“过劳模”说明了什么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王芳称,减轻过度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赖于整个社会保健系统的健全。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都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心理保健“但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职业心理保健还只能靠个人调节。”[详情]
拯救“过劳模”社会应有所作为
    从短期看,要将“过劳死”纳入职业病范畴,给予法律干预;矫正畸形的“加班文化”,遏制用人单位随便强迫或诱导劳动者加班。从长远看,我国还需要逐步完善各种保障制度,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避免劳动者再拿生命赌明天。 [详情]
“过劳模”折射社会保障体系缺失
    终归是人不是机器,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是必须尽早建立劳逸结合的工作指导理念。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想靠个人注意劳逸结合是很难做得到的,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制度方面的保证,这又得等到何时才能建立起来呢? [详情]

警惕“统计偏见”背后的利益控制

    “白领70%过劳模”的调查是北师大做的,身份似乎客观,但也不能排除其研究受到了某个利益集团的控制。[详情]

别让“过劳模”生出两样感慨

    依据“过劳”的公认标准,或者即凭经验也可以想见,最基层的体力劳动者比如工厂的工人,同样会成为“过劳”者。[详情]

“过劳模”不是白领的“专利”

     要说“过劳模”,还有出租车司机、护士等等,虽然“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与他们无缘,但他们却是十足的“过劳模”。[详情]

过劳现象不能“矮化”为“精英病”

     遗憾的是,调查数据指向的仅仅是白领这一精英职业群体,似乎“过劳”是一种“富贵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