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日报】应试教育的根长出补课的苗 [王旭东] |
禁令式阻止教师补课只是“抽刀断水”。只有教育摆脱应试的怪圈,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考试分数不再是“学生的命根”,补课失去强大的市场需求,有偿补课才能真正减少。
[详情] |
|
【中国经济时报】当“封堵思维”遭遇“群体性需求” [卢荻秋] |
这个时候,寄希望于习惯性的“封堵思维”,指望通过一纸公文、一条禁令就能轻而易举加以化解,无疑是苍白无力的痴想。从这个意义上讲,“禁补令”遭到过半群众的明确反对,既宣告了“封堵思维”的失败,也提醒有关部门应该全方位反思当今教育现状和弊端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详情] |
|
【华商报】“禁补令”竟然没人叫好 [作者:苏立芬] |
应对假期补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更人性化的政策。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保证一个相对较短的日均补课时间,绝对不允许开新课,以及比正常上课要多得多的体育锻炼时间等…需要有禁令,更需要有疏导,简单地下个“禁补令”,不是一个应对假期补课的好办法。
[详情] |
|
【东方早报】“禁止补课”不得人心?[李先梓] |
应试教育体制不改,相关措施不配套,只一味“严打”有偿补课,根本无益于问题解决。既然现阶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主管部门至少可以淡化应试教育的氛围而不是推波助澜,譬如取消联考排名。[详情] |
|
【半岛都市报】应试教育下“禁补令”是句空话[王攀] |
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补令”被喻为棒打鸳鸯。对于“禁补令”的减负初衷,学校、家长、学生等都心知肚明,但各方仍旧结成“利益共同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详情] |
|
【现代快报】“禁补令落空”根源在教育不公[司欣] |
现在教育有一种怪现象:不是努力制造教育公平,而是在刻意拉大受教育者的权利差距。教育界有句最盛行的口号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成了许多家长共同关心和忧虑的问题。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起跑线上的孩子,而在于起跑线本身。如果起跑线本身是公平的,孩子无论跑出怎样的成绩都是无可非议的。但现在我们有没有把所有孩子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的、经济的原因,天生不能跟另外一些孩子公平起跑,而一些学校注定要成为择校的牺牲品,这个问题不值得教育者反思吗?现代教育不患寡而患不均,多数家长支持学校补课,正是被一种担心自己孩子成为教育不公的受害者的心理所控制。而“禁补令”既不能改变应试制度的大前提,又无法消弭甚至可能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当然会遭到多重抵制。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