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鄂尔多斯:一个资本狂欢的城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鄂尔多斯这个“蜗居”在中国北部的城市,忽然间成名。只是,它的成名与曾经引以为傲的羊毛并没有一丝关系,它的扬眉吐气来自2009年一则“鄂尔多斯GDP超过香港”的新闻。 就GDP而言,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2000年,鄂尔多斯地区GDP仅为150亿元,2009年就超过了2000亿元,仅仅用9年的时间,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以上。 曾经有人问一名鄂尔多斯官员,这座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什么,他这样回答:“依靠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接着他可能还会反问:“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比鄂尔多斯好的地方有很多,为什么偏偏是鄂尔多斯?” 但是,无论怎么回答或反问,不可否认的是,鄂尔多斯的公共财政和个人财富,就是凭借煤炭带来的第一桶金,迅速完成原始积累的。 鄂尔多斯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富集区的核心地带,东起陕西榆林,然后一路向北,经神木、大柳塔,过陕蒙边界,跨越乌兰木伦河到内蒙古上湾,折向西纵贯鄂尔多斯全境,直达与阿拉善交界的乌海。在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是无人居住的沙漠,但70%的地层下都埋藏着煤矿。 现在,已经探明的煤炭储存量有1676亿多吨,预计储量近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这预示着,每天,全国煤炭所需总量的1/8就来自鄂尔多斯。除此之外,鄂尔多斯还有750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31.8%左右。 鄂尔多斯,这个曾经以农牧闻名的带有诗情画意之地,现在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黑金之城,每向前走一步,脚下踩的都是财富。 于是,采矿替代了原有的农牧业,一场疯狂的“掘金”盛宴开始,人们脑海中对草原脆弱的生态不再关心,只是充斥着对财富的渴望与冲动。 与山西、河南等储煤大省不同,鄂尔多斯的煤炭多为浅层煤,开采方式多为露天开采,用当地人的话讲,即“扒开草皮就是钱”。赫老板是鄂尔多斯数以百计的小矿主之一,他拥有15平方公里的煤矿,当牧民得到补偿搬迁之后,他用推土机只需在土地推出30米左右的深度,就可以看到黑黝黝的煤炭。 这些煤炭给他带来了体验财富的机会。当煤矿年产160万吨时,他体会的盛况是“每天进账200万元现金,数钱数到手麻!”现在,这种局面很快可能就要改变,一旦扩产到300万吨的计划报批下来,他的收入至少要翻番。 储存量大,且具有易开采性,鄂尔多斯也吸引了各路“煤神”纷至沓来。2008年煤炭市场火爆之时,一个原价为1.5亿元的煤矿,在半年之内转手两次,就可以炒到16亿元。在此过程中,一些煤矿贩子空手套白狼,轻而易举就能赚几千万元。“那是一个捡钱的疯狂年代,只要和煤炭沾边就能致富。”一位鄂尔多斯人如此感叹。 煤炭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富运动,暴富的故事在鄂尔多斯天天传颂,每一个鄂尔多斯本地人,甚至来此工作几个月的外地人,都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几十分钟一夜暴富或一掷千金的故事。据鄂尔多斯市某局长表示,在鄂尔多斯,亿万以上的富翁最少有2000个。 在2009年,鄂尔多斯的财政收入就达到365亿元,每天的财政收入为1亿元。这个数字,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却在一个加上外来人口共有75万人的小城市实现。然而,曾经的鄂尔多斯却是内蒙古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1978年时,全市区财政收入只有1900万元,人均不足20元。 仅仅30年的时间,让鄂尔多斯人体会到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差距,到处充斥的资本和穷人乍富的机遇,让人们蠢蠢欲动,开始了一场场资本狂欢运动。 在鄂尔多斯,攀比和炫富等非常规心态,已经成为常态。因为都“不差钱”,每个人都卯着劲,暗中进行较量。在一次购房活动中,一大群亲戚朋友结伴而来,有人要150平方米的房子,另外一个人肯定要180平方米;一个人选择6层,另外一个人肯定要选择更高的层;一个人购买一套房,另外一个人肯定至少购买两套。 此外,这种“比着买”的心态,也催生了鄂尔多斯好车遍地的现象。在鄂尔多斯,全市约有5000多辆陆虎,其中,市区有2000多辆,各旗县有3000多辆。而根据2009年一位汽车厂家代表来鄂尔多斯进行市场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英国陆虎在中国销售的90%都在鄂尔多斯。 上百万元的房和车,在普通人看来,需要耗费一辈子的积蓄,鄂尔多斯人轻而易举购入,或动辄成套购买,背后支撑的是雄厚的资本,以及一种迅速拥有资本之后的空虚与迷茫。 这种迷茫还表现在地下钱庄的发展上。在鄂尔多斯,民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家家房地产,人人典当行。”在街道上,抬头就可以看到典当行、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的招牌。在鄂尔多斯东胜区黄金地段的中心巷,不足一公里的街道两旁,就有十几家典当行。 名义上办理典当,事实上都在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其中,高利贷是不能回避的项目。“他们的钱多得花不完。吃吃喝喝也花不了多少钱。那边签合同的那位大哥,昨天跟我说他请几个朋友在鲍鱼王子吃饭也才花了几万块。”一位熟知内幕的人士表示,“他们的钱都放了高利贷,你懂高利贷是吧?在这边不是秘密。” 2009年5月,一位地下钱庄老板拿到了放贷三个月所得——280万元汇款和近30万元利息,之后,他辞退了最后一名员工。尽管在此后,他仍旧接到两个哀求的电话,表示想继续与他“谈生意”,但被他拒绝:“干这个就是刀口上舔血,起码现在我要收手了。” 此前,他进行的业务,就是将熟人手中的钱以每月1%~2%的利息借进来,然后再以3%~5%的利息贷出去。据内蒙古大学的一份调研显示,50%的鄂尔多斯城镇居民,参与到了放款与借款的资本活动中。 这种运营方式产生的借贷活动,没有正式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其数量自然难以统计。但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鄂尔多斯各类投资资金高达5000多亿元,民间资金约占3000多亿元,活跃的资金尚有1000多亿元,其中,大部分钱进入了楼市。 这种资本流向,直接推动了鄂尔多斯地区房价的飙高。即使在2008年全国楼市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鄂尔多斯的房价仍旧每日见涨,2005年东胜区的商品房价格还仅为1200元/平方米,2009年时就上涨到5500元/平方米,短短4年时间,房价上涨了将近5倍。 不仅在自己的地盘上“炒”,鄂尔多斯人还携巨款四面出击全国房地产市场,“鄂尔多斯炒房团”,名气直追“温州炒房团”和“山西炒房团”。他们一个团队十几个人,一掷千金买下整栋楼,北京的数家酒店就是如此被买下改造而成。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鬼城》的文章,将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推到世界关注的前台。“鄂尔多斯是一座现代化的空城,作为100万人新家的康巴什新区鲜有人居住,15分钟内不见一个行人,驶过的汽车不到10辆。正是这样一座‘鬼城’,其新开楼盘的房价已达6000元/平方米。与沿海一线城市一样,这里也同样充斥着炒房团的身影。……” 可见,鄂尔多斯房地产的发展,不是依托于刚性需求的增长,而是依托于资本的炒作而致。依靠煤炭和房地产,鄂尔多斯实现了资本的狂飙,但是,在这种资本狂欢下,隐藏着多少危机,也是鄂尔多斯人该思考的时候了。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