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一章 中国人真的勤劳不富有吗?
经济学家陈志武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书称,中国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劳,却依旧贫穷。 但是,事实情况的确如此吗?从一组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仅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就高达246920.53亿元,此外,企业存款为181713.04亿元。 现在,不仅中国这条大河“河水”充足,民间资本这条小河也已经碧波荡漾、春光无限了。 买房像买菜的温州炒房团 对于温州人有钱,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即“温州能买下整个中国”。 早在2006年,温州可流动资本就已达5000多亿人民币,当时有人这样算过一笔账:温州人手里的现金可以买下两个江西(2006年江西国民生产总值2830亿元),可以整体收购中部相对发达的四川和重庆(其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250亿元和5456亿元),可以操纵上海(2003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6250亿元)……如果将国内外温州人的固定资产,以及投资,再加上贷款,以此类推,温州人可以筹集到17万亿左右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买下整个中国(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 这种说法固然带有“戏说”的色彩,其中不免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温州资本数量之庞大由此可见一斑。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温州民间资本的海量:每年春节前后的10天,在外投资的温州人有30亿元资金从全国各地通过银行汇回温州“过年”,平均每天多达3亿元。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积累,现在,温州分布在全国的资本已经达到7500亿至8000亿之间。(温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温州市2009年1~5月份主要统计指标》显示,温州的社会资金总计有7390.36亿元。) 这些资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储蓄,截至2009年底,温州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4244亿元,其中一半是活期存款;二是散落在民间流动性强的民资,约3000亿元。 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其身上所负载的特殊意义,以及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赋予其强大的影响力。如此海量的温州资本,在很多人眼中是可怕的。首先,其可怕在于它们对市场、对政策天生的敏锐嗅觉,自2001年以来,温州资本频繁出入房地产、煤矿、棉花、小水电、石油等行业与领域,而且收入颇丰;其次,在于它们在追逐财富的利益驱动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得它们总是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当别人准备亦步亦趋地跟进时,它们已经开始向新领域进军。 从炒房、炒煤、炒黄金,到炒棉、炒电、炒矿产,虽然没有完全涵盖温州资本的投资领域,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温州资本的流动轨迹: 1999年,温州民间资本开始进驻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市场。2001年,温州资本兵分两路,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另一支前往杭州。仅此一年,投资在房地产的温州资本就高达2000亿元。而“温州炒房团”也由此诞生,至此,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2002年,全国能源紧缺,煤炭价格更是不断飞涨。面对煤炭这个高投入产业,山西煤老板自有资金有限,温州资本找到了用武之地,浩浩荡荡涌向山西煤矿。当时,“在山西任何一个产煤县市,都活跃着温州炒煤团的身影”,山西省60%左右的煤矿被温州人收购。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产总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 2003年,由于棉花减产,全国棉价上升,温州30亿资本进入产棉大区新疆,收购新疆棉花,新疆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温州资本在第二年获利退出;2003年,全国普遍出现“电荒”,几十亿温州资本轻松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富饶的地带,刮起阵阵“红色热浪”;2006年,商品期货呈现牛市,温州资本开始将触角伸向有色金属矿产;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50亿元温州资本涌向西部,大量收购油井…… 与此同时,温州资本并未满足于在国内的东突西奔,还“插足”于国际市场,在欧洲经营小百货,在美洲打造零售连锁巨头,甚至炒房炒到了迪拜。位于巴黎市三区的市长街和庙街一带,过去一直是犹太生意人的地盘,如今却成为温州人在巴黎的聚集地之一,街上汇集了温州人经营的服装、皮具、首饰等批发零售商店。 在温州人频繁的资本运作中,最受关注的,无疑就是炒房团。有人视他们为投资理财的高手,更多人认为他们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炒作者,炒高了房价,是很多人买不起房子的罪魁祸首。 2001年8月18日,温州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间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由此,“温州炒房团”诞生。 纵观温州资本的延续过程,似乎也验证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原始积累初期,企业家将自己最突出的优势当成划开市场的利刃,成功地进入市场;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着手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资本迈开了集中和积累的脚步。但是资本投资是把双刃剑,其所携带的风险性不能忽视,特别是当资本的投资结果被过分放大,进而演变成炒作时,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血本无归。 2010年4月以来,国家频繁出台地产调控措施,并实行金融紧缩政策,一部分温州人开始持币观望。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被业内称为房地产“新国十条”,或“史上最严新政”。 就在同一天,温州太太炒房团约50人赶赴安徽徽州一个大型地产项目,这也是温州太太炒房团最惨淡的一次。50个人的团,只有一个人预订,交付了5000元订金。更具戏剧性的是,即使唯一的预定也在回到温州后退订了,置5000元的订金于不顾。 但同时,在房产新政背景下,也有些更为坚强的温州资本,选择在此时“顶风作案”。 2010年4月18日,在国家连续出台房产新政后,温州市郊区“铂金府邸”楼盘最后一期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45000元的近百套房源被认购一空。在当场,很多购房者表示,首付50%和基准利率1.1倍的贷款利率在承受范围内,并表示只要年升值率达到20%,就比将钱放在银行里变死钱,比通货膨胀后钱贬值,强上几倍。 2010年5月13日,温州平阳县21个购房者赶赴新疆伊犁,先由当地经商的老乡考察伊犁及近郊霍城、霍尔果斯等地楼盘,签订55套之后,还谈了一个三星级宾馆的转让意向。目前,伊犁期房均价为3000元,鉴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铁路新近修通,预示着这个口岸城市的房地产将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 兜里揣着鼓鼓的资本,温州人行走在让钱生钱的路上。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