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打好全球碳交易“下半场”
环交所今年提速
    2010-04-13    作者:记者 方家喜/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中国低碳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参会者对全球碳交易和CDM(清洁发展机制)的完善进行了广泛讨论。记者注意到,与会官员和业内人士认为《京都议定书》到期的2012年以后,CDM机制会有新的完善和扩展,全球碳交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中国将会在碳交易平台、交易标准、全国统一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构建。

  聚焦1 各方热议“后2012时代”

  吉林石化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开展二氧化碳天然气的耦合试验。
  该院在天然气—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可使煤炭为主体能源结构的二氧化碳回收实现“有利可图”。
  记者日前从吉林石化获悉,该公司现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在创造了环境效益的同时,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13亿元。  (资料照片)

  在“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官员和学者们都提出一个问题,“2012年以后CDM怎么办?”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发达国家可以以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环保项目,以实现自身的减排任务。这就是CDM——清洁发展机制。
  近年来,基于CDM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1180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亿美元上升近一倍。
  经过几年的发展,欧盟、美国等在碳交易方面似乎成熟,但问题重重。一方面,“后2012年时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将对今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各国就对当前实施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有关规定存有广泛争议,2012年以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仍是个未知数,这将成为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政策性风险。
  另一方面是市场分割的问题。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排放配额的制定及分配方式、受管制行业的规定、是否接受减排单位、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等,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高度分割的状态。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3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有关部门在北京和上海搞了两次大的CDM能力建设活动,对地区和企业关于构建CDM机制进行调研。
  “经济前几年的发展,CDM处在中场休息的阶段,上半场已经完了,该得分的得分,该下场的下场,中场休息的时候要做好热身准备,这样就可以等待新规则的出台,这样你可以马上开始下半场的比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米川表示。
  由于国际CDM市场存在的问题,人们都预期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到来后,世界碳交易市场和CDM机制面临着重构和完善。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农业环境林业部门主任白嘉德表示,“在后2012时代,CDM市场情况还是不太确定,需要融资是肯定的,但对于监管的制度和如何进行监管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内容,当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2400多个项目,大概有700多个中国项目获得了注册,但签发的只有200多个项目。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到2012年12月31号之前把这些项目全部注册、签发恐怕是不太可能,有一定困难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管理中心副主任米川说:“怎么办呢?这些项目有它的出路。我们建议你能做CDM的一定还要做,将来肯定会有解决办法。至少中国国内正在制定自愿减排的细则,也许明年后年细则就会出台。”


123
  相关稿件
· 济钢 "碳交易"获益2300万欧元 2010-01-19
· 应对碳交易急需配套措施 2009-12-22
· “熊猫标准”明亮相 碳交易标准争夺战开启 2009-12-15
· 审慎参与国际碳交易体系 2009-12-14
· 联合国“禁令”催中国碳交易市场自强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