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打好全球碳交易“下半场”
环交所今年提速
    2010-04-13    作者:记者 方家喜/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聚焦 3 酝酿“中国体系”

  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告诉记者,从世界上来看,中国在CDM项目不管是项目量、减排量还是交易金额都是第一。陈欢表示,“英国在欧洲排放贸易体系建立之前,就建立了自己的排放体系,做得很成功,最终促成了现在的欧洲排放贸易体系。我们国家可以参考其中一些做法,这个也是在我们政府研究的范围之内。”
  业内人士表示,建立中国的碳交易体系,首先是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统一标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崔成说:“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地方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各机构只能催生地方的、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如果继续割裂发展,不仅不利于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更不利于中国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接轨。”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期间,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联合有关国际机构制定的首个自愿减排标准。它标志着中国对碳交易话语权的争夺开始延伸到碳产业链的最前端。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中,谁拥有交易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拥有了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一系列的话语权。“熊猫标准”确立了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并规定了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了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北京环境交易所发起制定的‘熊猫标准’,尽管只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它是中国第一次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最前端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后,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中国的声音会越来越有分量。”
  “中国体系”的另一个方面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多个城市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是交易所的功能仅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以及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撮合,真正实现的场内交易寥寥无几。
  根据机构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超过80%的碳交易都在场外进行,各地的环境交易所不仅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而且交易所林立的局面也增加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专家建议,在国家推动碳交易试点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强制所有的碳交易全部实行场内交易,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展电子报价系统,用以联动各地交易所的价格,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碳指标的配额管理。


123
  相关稿件
· 济钢 "碳交易"获益2300万欧元 2010-01-19
· 应对碳交易急需配套措施 2009-12-22
· “熊猫标准”明亮相 碳交易标准争夺战开启 2009-12-15
· 审慎参与国际碳交易体系 2009-12-14
· 联合国“禁令”催中国碳交易市场自强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