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技推动传媒变革 深度融合效应显现
2018-10-31 作者: 记者 班娟娟 王璐 实习记者 郭倩/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0月29日至30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1届年会在京召开。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中文媒体领袖共聚一堂,围绕“新时代的中文报业”这一主题,共谋新形势下的报业转型发展之路。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期,媒体综合实力和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媒体在做强内容的同时,也将重新配置资源,进行多种经营创新。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将加快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和普及,报业等传统媒体的转型已经迎来新的风口。

  10月29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1届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吴建峰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记者 王皓然 摄

  去年产业规模近两万亿

  过去一年,中国媒体事业发展依然迅速。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张研农介绍,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增长16.6%。就报纸媒体而言,2017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84种,总印数362.5亿份,总印张超过1076亿印张,定价总金额近400亿元。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7.5亿元人民币。

  与会嘉宾认为,在不断加快的创新变革中,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期,媒体综合实力和传播影响力也实现了新增长。

  在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陈清河看来,融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网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网络媒体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全媒体阶段,第四就是今天的融媒体阶段。融媒体来自于科技,科技改变了媒体的思维。”

  “传播方式正发生创新变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在线视频等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传播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可视传播、移动终端、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阵地。”张研农说。

  对于报业的核心价值来说,“不应该因为科技的改变而改变,但是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做法,我们的手段,我们的功能要改变。”陈清河说。

  转型热难掩行业发展困境

  在传统媒体转型热的同时,不少与会者也提出了“冷思考”。

  对许多海外华文报纸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仍是一个难题。“我们现在不仅做纸媒,也有网站、微信、APP等新媒体,但转型可能要比中国大陆要慢,因为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对报纸本身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是一份对故乡的寄托。”美国《美华商报》社长周续赓表示,对《美华商报》而言,未来对于文化的追求要比对信息的追求更重要。

  《菲律宾商报》副总编辑蔡友铭告诉记者,目前《菲律宾商报》的读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更多是依赖网络媒体获取新闻,所以走融媒体的道路对传统媒体未来5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转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未来很长时间内需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两轨制’。”蔡友铭说。

  人才缺失、人才流失也是不少海外华文报业所面临的问题。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表示,媒体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政府部门应当在传统媒体的资金、人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和支持。

  新技术赋能传统媒体转型

  对于纸媒而言,如何应对转型挑战?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长李祖泽表示,需要从纸媒的发展空间、传统纸媒与数字媒体的关系、媒介载体的发展方向、新闻立法等方面着重思考,推进中文报业与时代共发展,提升中文报业的传播影响力。

  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业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立足各自地区的创新发展思路。

  不少报业负责人认为,报纸媒体在内容生产特别是向读者提供深度阅读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变化的只是内容呈现的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媒体探索读者付费的可能性,报纸的内容可行性、独特性重新受到重视。”台湾《联合报》社长项国宁说。

  还有不少报业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转型,应对市场进行调整和升级。据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主管李慧玲介绍,该集团在成立新闻中心、做强媒体内容、维护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在重新配置资源,加强技术和数据整合能力。此外,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还进行了多元化投资、收购教育产业、改变媒体经营业务模式等多种经营创新。

  谈及报业的商业运营之道,香港《明报》业务部总经理高志毅介绍,除了传统广告商利用报纸头版包装广告突出品牌和商品形象外,不少品牌将广告宣传策略转至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脸书”专页等,报纸也会结合企业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增刊。

  “报业不能‘谈纸而已’,可以‘谈报业而已’,报业的希望之春还是存在的。”陈清河说。

  尤值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或加快普及应用,这也为媒体转型注入了新的动能。

  “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将有力推进报业等传统媒体的转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新闻生产过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对采编等过程的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

  刘庆峰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以及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中,信息的获取是随时随地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新闻采编的时效性,还能实现信息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态间的转变,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同偏好、不同情景下的需求。

  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人机耦合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人工智能设备可以根据关键数据自动生成数据新闻稿件,再结合记者的深度分析,进行进一步的人和机器的耦合,就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高质量的新闻写作。”刘庆峰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高速出入口“造景观”成地方新形象工程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重要街道路口等所谓的窗口、门面地区,正成为部分地方不遗余力打造“形象工程”的新的高发地。

·内蒙古新左旗:极寒之地的供暖困局

天津钢管:老国企锻造“大无缝”

天津钢管:老国企锻造“大无缝”

1988年12月18日,伴着海涛的共鸣,一片沉寂的盐碱地被铿锵的桩机声唤醒,“大无缝”——这个天津人为之骄傲的“一号工程”,在这里孕育萌生,打下了第一根桩。

·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