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老将出马不迟暮转机或在人换时
2018-08-14 作者: 张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业绩难追高债务 借钱有度需谨慎

  8月6日晚间,东方园林发布的公告显示,随着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行业的快速发展,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同比增长29.67%。实现净利润6.64亿元,同比增长42.04%。东方园林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和全域旅游,其中,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全域旅游业务主要通过PPP模式开展,在营收中合计占比近六成。但东方园林的资金风险也在快速增长。5月,东方园林计划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10亿元,但最终仅售出0.5亿元。按照原有计划,此次发行的债券中的5亿元将用于偿还一笔即将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东方园林对此表示,受整体市场影响,民营企业发债不太理想,此次发债情况不会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开展。但债券发行遇冷,仍引发外界对其依赖短期债券,“借新还旧”的经营模式的担忧。统计数据显示,东方园林目前未偿付债券达74亿元。2013年起,该公司的合计负债从68.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12亿元。2017年,它的营业收入仅为152.26亿元。

  曾经有很长时间,资本市场和媒体都曾经发出“不敢借钱发展的企业不是好企业”的流行观点,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借钱发展也确实成为企业进步的得力杠杆。不过,借钱是要还的,而且要加上利息偿还,这是不容忽视的巨大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顺利、融资费用较低的情况下,借钱发展大行其道,还债似乎不是问题。但是,当宏观经济发展步伐放慢,融资成本大增,以及去杠杆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借钱过度就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回到一个话题:企业借钱多少为宜?安全线或警戒线在哪里?其实,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对借债上限的约定都是有差别的,难以一概而论。还是希望企业在借款上要慎重从事,量力而为。尤其在大环境顺利、企业融资较容易的时候,不要狮子大开口,今天“轻松”借的钱,往往是未来引爆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扩张过度现金紧 股东减持挡不住

  8月3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三个首发股东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0.78%的股份,即合计不超过258.64万股。此次减持计划将在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之内进行。这三个首发股东均为有限合伙企业,分别是:天津瑞丰利永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瑞丰利永”)、天津融辉似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融辉似锦”)、天津众翔宏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众翔宏泰”)。三家公司都是暴风集团高管持股的企业。企查查显示,其中瑞丰利永第一大股东为暴风集团董事崔天龙,持股比例为17.79%;融辉似锦的第一大股东为暴风集团监事会主席,持股比例为16.39%;李永强等暴风集团高管持有众翔宏泰的股份。此次暴风集团首发股东、董事与高管的减持计划如若实现,合计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87%。

  暴风集团是一家中国知名的互联网视频企业,通过暴风影音等为视频用户提供服务。近年来暴风集团开始业务上的扩张,从VR、AR到AI,暴风都有相应的布局。在硬件层面,暴风还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暴风集团也曾经是资本市场的“红人”,顶峰时公司的市值高达400亿元,但截至8月6日,暴风集团市值仅为34.63亿元,可谓一泻千里。有业内人士分析,暴风的麻烦也出在盲目扩张上,这家公司正遭遇现金流困境,不少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对其前景不乐观。媒体还不断报道了暴风控股股东部分股权质押比重过高的消息。现在的问题是,在公司处于如此困境之下,大股东减持套现该如何评判?从法律法规讲,确定踩没踩红线有监管部门来认定;但是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此“临阵逃脱”,似乎说明公司大股东对自己的公司信心也在减弱。

  巨款遭遇强行转 欠账还钱似应当

  据媒体报道,深陷股权质押平仓危机的猛狮科技突然宣布,近日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在未告知公司的情况下强行划走了子公司福建猛狮募集资金账户6295万元,用于归还公司在该行部分到期贷款本金。截至公告日,浙商银行深圳分行仍未归还其划转的募集资金。公告显示,公司与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分别于2017年6月22日、2017年6月23日签署了《借款合同》,借款金额共计2亿元,期限为一年。在该笔债务到期之前,猛狮科技已向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申请借款展期,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初步同意公司的展期申请。今年6月22日,双方签署《展期协议》对部分借款办理了展期手续,两笔贷款到期日展期到2019年6月23日。然而,浙商银行此次却突然将公司的6295万元募资划走。此外,猛狮科技还透露,公司及福建猛狮部分银行账户也被冻结,申请冻结资金合计4.34亿元。

  最近一个阶段,不断有企业质押被强制平仓的报道。如果是个别案例,倒也不需大惊小怪,企业经营出了问题,或是违约失信,什么时候都难免。但是,如果出现较多的此类案例,且此前企业信誉一直还不错,就值得人们警惕和关注了。作为一个新闻人,每天要搜寻和阅读大量财经报道,而近期,这类质押到达平仓线,或到期债务未能偿还而被强行划拨资金的消息,确实多了起来。可以理解的是,有些案例确实是因为近期大盘的走势过于低迷,导致质押股权大幅缩水,企业陷入绝境;有些还是经营上出了问题,导致资金流不畅,甚至丧失偿还能力。违约违法,应该有惩罚,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大量、同时出现同类问题,还是要从更宏观的层面去考虑和分析,或许,许多实体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还是没有解决渠道。

  老将出马不迟暮 转机或在人换时

  据媒体报道,知名企业家王石出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这也意味着,今年1月请辞华大基因独立董事一职后,王石以新的身份与华大基因来了次更亲密的拥抱。只是,王石还是那个王石,华大基因却今非昔比,市值与风评遭遇断崖式下跌。2018年1月19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公司独立董事王石的书面辞任报告,王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更早前,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华大基因将取消王石独立董事的任职,此举意在为其出任华大集团董事长做准备。根据汪建的规划,王石由独董晋升为联席董事长后将关注华大集团经营层面事务,汪健则会更聚焦基因技术层面事务。

  对于处于困境的华大基因而言,没有向地方政府伸手,没有向银行乞援,而是把主要“解救”方向放在引进人才上。而且,这次引进的不是一般高管,不是高端技术人才,而是企业的“一把手”——董事长;不是引进泛泛之辈,而是比原来的高层汪建名声大得多的王石。应该佩服王石的胆量,在这把年纪、这个困难档口,敢于再战江湖,寻求挽狂澜于既倒的解决方案;应当佩服汪建的胆识,敢于把知名度远高于自己、在企业界享有盛名的王石引进企业,谁都知道,在中国,企业的“一把手”“二把手”关系很难处理好,多家知名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业界担心,王石会不会带上过多的“房地产”色彩。对此,华大基因高层回应,此举肯定和房地产无关,华大永远不会做商业房地产。不可否认,实践“跨界管理”的王石,面对的挑战依然严峻,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时候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涉假红头文件“夺走”千亿矿权

涉假红头文件“夺走”千亿矿权

自2006年年底以来,金宗博先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七百多封申诉、控告和检举信件,并于2017年6月12日通过微博实名公开举报青海省商务厅涉嫌出具虚假红头文件。

·房地产虚假广告“画皮”之下套路深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国家能源集团将新建煤直接制油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