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铜川:“花甲之年”重焕光彩
2018-07-13 作者: 记者 姚友明/西安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60年前,刚刚建市的陕西省铜川市是一座以奉献为幸福的资源型城市。当年,煤炭、水泥和电解铝这“一黑二白”产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和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命运类似,铜川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方式下,一度牺牲环境保护,沦为在“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现在的铜川,是一座在转型中不断发展变迁、孕育幸福的城市。抓住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重大政策机遇,铜川通过产业转型强基础,通过文化立城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昔日“渭北高原黑腰带上的明珠”,正在它的花甲之年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工作人员在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草莓星球”的温室内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记者 李一博/摄

  “除尘插绿”打响“蓝天保卫战”

  铜川古称“同官”,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它古老:弥漫过春秋战国的硝烟,留下过大唐帝国的避暑行宫、玄奘大师的弘法道场,也见证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记忆;它年轻:英姿勃发、俊朗勇毅。

  然而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等发展理念的影响,“挖煤卖资源、采石烧水泥”是铜川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常态模式。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白衬衫和擦得锃光瓦亮的皮鞋,都还是铜川市民出门时着装的一大禁忌。烟尘时常遮天蔽日,人们出门走一圈回来就变得蓬头垢面。1993年,有媒体称铜川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世纪之交,随着煤炭资源逐渐走向枯竭,铜川开始踏上转型发展之路。在铜川市王益区南边曾经存在过的40多家小水泥厂,开始经历陆续的关停与整合。2004年,声威水泥入驻铜川,原本加工水泥的机立窑、小旋窑,换成了日产量达5000吨的先进生产线。“为保护环境,铜川市要求域内所有水泥企业集中煅烧、分散粉末,水泥生产能耗高、污染大、产量低的旧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了!”铜川市声威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王军龙说。

  数据显示在世纪之交时,铜川市水泥企业每加工一吨水泥熟料,需要耗费1281大卡能量。如今声威水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成本月度测算时发现,通过十几年来不断的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加工单位水泥熟料的能耗已经降低到730大卡左右。

  王军龙说,为了体现企业的社会良知与责任,这些年来企业始终不断追加环保投入。截至2017年底,企业年氮氧化物、粉尘排放较建厂初期分别下降了65%、84%。铜川市环保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铜川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2,同比改善5.1%。“铜川现在的蓝天白云里,包裹着我们的功劳和骄傲!”王军龙说。

  王益区是铜川市的老城区,位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高原过渡的川道之中,城市发展空间一度受到很大局限。2012年,王家河工业园区在赵家塬上开工建设。在招商过程中只与新能源、新科技或新材料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成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笑坚持的唯一标准。

  “5月14日在丝绸之路博览会上有家企业跟我们签约了,当月26日它就落地开工建设了,”张笑说:“我们将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动力车间,利用天然气为园区企业统一提供蒸汽、水能、冷能、热能等能源。那个曾在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只会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十二五”期间,铜川市综合利用多项政策,共计引导退出煤矿21处,淘汰落后产能1058万吨,分别占陕西省总数的34%和3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幅方面,铜川市超过陕西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所有地市中排名首位。

  不仅有“蓝天保卫战”,铜川近年来见空插绿,每年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2017年底森林覆盖率已经接近50%。随着呼吸好空气、拥抱绿色和拍摄蓝天成为铜川人引以为傲的生活常态,“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纷至沓来。

  蜕变创新逐梦“高精尖”

  为顺应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新趋势,由老军工企业改制而成的陕汽集团东铭公司,最近几年进行了多项技改创新。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鲍鹏超介绍说,为满足某国产品牌电动车的动力要求,东铭公司开发出分体式车桥箱体。

  “经过近十年在新能源汽车车桥领域的深耕,现在我们与陕汽、东风、长安等多家国内新能源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鲍鹏超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订单排到了年底。为保证产品质量,不久前我们还和车企客户商量,主动砍掉了1万套订单。”

  看到铜川有工业基础并处在关中到陕北的交通枢纽位置,河北商人刘景阳2013年在铜川新区工业园中创办了大秦铝业公司,主要生产动车、民航客机上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在刘景阳看来,铝合金未来将取代钢和铜,成为工业的主体材料。为了解决引才问题,他甚至用高于自己两倍的薪水从外地聘来了专业技术人才。刘景阳说,他的目标是把企业建成一个集铝合金生产、轧制、锻造等多种环节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创新发展不仅停留在工业层面,2016年9月,海升集团投资建设的5万平方米现代智能玻璃温室草莓栽培项目“草莓星球”正式投入使用。项目采用智能升降温管理系统、精准水肥循环系统和基质吊架立体栽培等来自荷兰的工业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温、光、气、水、肥的智能精准控制,草莓实现了一年9个月产果,产量较以往提升了3倍以上。

  “草莓星球”负责人马军虎介绍,“草莓星球”已带动当地80多位贫困户顺利脱贫。未来海升集团打算在铜川打造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田园综合体,通过该综合体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好人品牌”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除创新转型发展之外,近年来铜川市还加速探索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径,不盲目追求见效快的“显绩”工程,而是通过礼遇好人、营造崇德向善氛围等措施,注重提升人的素质。由“铜川好人”变成“铜川人好”,“好人品牌”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出来。

  2013年,铜川市耀州区王家砭村村民帮助侧翻货车捡拾橘子,而在2014年初,其他一些地方村民哄抢苹果、饮料等事件相继被爆出,几件事情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铜川市宜君县宜阳街道办迷家塔村村民帮助侧翻货车捡拾苹果,并有村民彻夜义务帮货车车主看护苹果,除被事故车压坏的苹果外,没人拿走一个苹果。几年内两起类似事件,让“铜川好人多”成为陕西人茶余饭后的美谈。

  铜川市坚持打造“好人品牌”,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教育中。2015年在铜川投资兴业的福建商人唐孝标拿出500万元,设立了“唐孝标公民道德建设基金”。截至2017年底,奖励金额已超过50万元。以“好人品牌”为抓手,铜川市正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格局:今年初,铜川市成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与一般城市在转型发展中谋求快速吸引投资、上马项目的做法有所不同,铜川正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社会和经济潜能,注重通过打造“好人品牌”抓人心凝聚,使改革有后劲、可持续。在具有1400年历史的耀瓷故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打造集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和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王益区黄堡镇的10多处废弃企业厂房,目前已吸引来自德化、景德镇、宜兴等地的7户企业落户。

  在位于王家河工业园区的火凤凰艺术陶瓷公司,耀州瓷已经从传统的倒流壶、凤鸣壶等观赏瓷向摆件、餐具等方面延展。目前,火凤凰艺术陶瓷建设的现代陶瓷研发生产基地以陶瓷系列酒瓶、陶瓷工艺品和日用生活陶瓷为主要产品,形成每年高档日用瓷及艺术陶瓷15万件(套)和陶瓷酒具1300万件的生产能力,2017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

  铜川市委书记杨长亚说,铜川这样因煤而兴的城市转型,就是要不断挖掘耀州窑陶瓷文化、药王山养生文化、照金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培养特色文化产业,创造更多的创业平台和就业岗位,为人民群众带来更美好的新生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最严驾考”反成部分驾校谋财之道

“最严驾考”反成部分驾校谋财之道

驾考难度升级的同时,个别“神通广大”的驾校考场却暗地里为考生提供包过服务,只要花费数千元,就能在考试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大玩潜规则牟取利益。

·同质化泛滥“杀伤”会展经济

降费提效 天津港“断腕”启动新一轮改革

降费提效 天津港“断腕”启动新一轮改革

不久前,天津港正式启动新一轮改革,降费提效是此番改革的主基调。天津港试图通过此举,在求得自身发展突破的同时,也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建成世界一流黄金企业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