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这对成都而言,既是责任担当,又明确了未来方向。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地位和关键作用。而在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时,成都既被看作前者的起点又被看作后者的支点,为成都未来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眼下,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问题,这个不足既体现在不充分上,又体现在不平衡上。不充分,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悬殊。
如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所言,四川地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聚集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成都已初步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城镇化率达到50%后,区域经济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此时,已聚集在核心城市的大量资源呈现外溢趋势,需要临近缓冲区加以配套,消纳核心城市已无法覆盖的城市功能,同时以更加合理的比较优势模式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当下,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4%,成都则超过70%,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窗口期”已现。
近年来的发展,也使成都能够担此重任。以通道为例,从成都开出的中欧班列已超过2000列,连接境外1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是四川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础。货物的集散需求将成都与川内多个城市的货运铁路站点相串联,在此基础上,成都成为川内城市商贸出海的一个有力枢纽。
7月6日至7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必须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要用好以成都为四向开放起点的机遇,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势能;用好构建立体开放战略通道的机遇,加强开放能力建设,助力“全域开放”。
1956年,一根铁钉被埋在成都青羊区一条街道旁,铆定成都中心的“成都原点”诞生。自此,成都不仅成为全国城乡测绘统一坐标的第一座城市。在地理意义上,成都有了与其他城市相连的准确起点。
历史的新方位总会赋予城市无限机遇。中国新一轮的开放大潮正拉开大幕,而成都正站在新的起点,“成都原点”的含义也将不再只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