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鼎,先后从事多种工作,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1953年开始进入台湾财经决策层,是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主要规划者、决策者和实施者之一。他以“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政策”的经济理论有效地引导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和“台湾科技教父”。他敢作敢当,耄耋之年仍关心国家统一,并致力于两岸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他遗著千万言,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堪称学人典范。李国鼎,1910年生于南京。1926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后转入物理系,1930年毕业。[详情]

  尹仲容(1903—1963),名国墉,字仲容,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9年迁居台湾,当年,台湾经济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大部分重要生产设备均遭破坏,工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日本占据时代,生产和民生所需物资奇缺,人民食不果腹,物价不断飞涨,民穷财尽,整个台湾经济濒临崩溃。为解决台湾经济这一严重困局,当局在1949年6月成立台湾地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请尹仲容出任主任委员。从此,尹仲容正式登上台湾千疮百孔的经济舞台。他先后两次供职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详情]

  张国安在台湾汽车工业界久负盛名,被报刊杂志称作台湾的艾科卡。他从推销进口摩托车白手起家,经过30多年的努力,由他担任总经理的三阳公司在台湾500家大型民营制造业中名列第十。他先后兴办丰群、益群水产公司,摆脱日商对台湾渔业的控制和剥削,使自己的渔业基地遍及各大洲,被誉为“日不落的丰群”。此外,他的创业理念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创业者,被认为是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企业家。张国安1926年12月28日出生在台湾一个子女众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详情]

  王永庆, 1916年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物产匮乏,生活十分艰苦。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而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王永庆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积攒起来的几个铜板,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去念书。小永庆9岁那年,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详情]

  吴火狮(1919-1986)台湾新光集团的创始人,所营实业横跨纺织、保险、信托投资、水泥、煤气等众多行业,与台湾民众生活息习相关。在新光集团的每一个办公室里,处处可见“维持现状,就是落伍”的标语。他自忖学历不高,难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惟有永远往前冲,虽然苦干是每个企业家所具备的一个特点,但像他这样具有苦干精神,事事都身体力行的却是不多见的。吴火狮,1919年生于台湾新竹市东势潭后,幼时师事郑怡堂,学习汉文。父亲是一个小店主,膝下生有三男三女,生活并不富裕,但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详情]

  蔡氏早先世代务农,到蔡万春兄弟这一辈才发迹,成为当今台湾最富有的大家族。创始人蔡万春以“丸庄”酱油发迹,后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理事会主席,再又与其兄弟创办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国泰信托投资公司、国泰建设公司、国泰利市公司等,形成了台湾著名的国泰集团。蔡万春,1916年12月20日出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狮山庄。父亲蔡福安、母亲蔡甘尽均是农民,生有五男三女,蔡万春排行老二。蔡万春小时候家境不佳,尽管如此,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将其送进私塾,与邻居小同伴陈培元一起师从郑书生学习中文。[详情]

  在日军侵华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争给人们带来了苦难,也给有识之士带来了创业的激情。在这些人之中,就有徐有庠的影子。这个来自海门的企业家,以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在台湾打造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远东集团。并在几十年间成为台湾五大财团之一,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位老人虽然已离开我们,但是他奋发进取的精神、独特的经营风格以及发展事业的魄力仍将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徐氏远东集团的创始人徐有庠于1912年6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徐有庠的祖辈世代务农,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详情]

  刘铭传作为台湾第一任巡抚,成功地在台湾推行了改革,被誉为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台湾近代化之父、工业化的先驱。他在治理台湾任内,整顿吏治、协调民族关系,开发资源、创办铁路、发展邮电业,在繁荣经济和勃兴教育文化诸方面都取得卓越成效,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了铁路就不用部署数量巨大的军队,可以裁兵节饷,组成劲旅,枪炮军火的转运也可以朝发夕至,18个省联成一体,一兵可以抵以前数兵之用,这样一来,兵权和军饷就尽可以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用被封疆大吏所节制了。[详情]

  石凤翔是中国近代的纺织教育家、纺织技术专家和民族实业家,他致力于发展民族企业,并积极创办纺织学校,为纺织工业培养科技人才,并开创了台湾生产粘纤、锦纶及涤纶的先河。同时,他还组织成立了台湾纺织工程学会,致力于纺织学术之推广,对台湾的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日本的科技发达和经济繁荣与正处于被列强欺辱、朝廷腐朽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少的石凤翔的心中燃起了从未有过的爱国热情,他毅然跟随兄长参加了同盟会,并于1910年武昌起义时,回到国内参加了革命。[详情]

  台湾商界传奇人物张敏钰,其一生几经沉浮。早年在上海经营纺织业,历时20余载,先后创办兆庆染织厂、悦新纺织公司等多家纺织公司。1949年初,拆迁企业去台时,货轮沉没,设备丧失殆尽,遂于台湾再次艰苦创业,筹建益新纺织公司、嘉和面粉厂以及嘉新面粉厂等。后又投资创设嘉新水泥公司,使嘉新水泥公司成为台湾水泥业之骨干企业。1935年,张敏钰任职的上海义生染织厂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劳资纠纷。老板勃然大怒,横下心来关门大吉。面临这样的变故,张敏钰和另两位中层管理者纷纷劝说老板继续办厂。不料,老板却说:“既然你们对这份工作这样执著,我干脆把机器送给你们三人好了。”[详情]

  她戴着台湾“纺织女王”、“汽车皇后”和“铁娘子”三顶桂冠,是台湾实业界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1986年4月她推出台湾第一辆自产车“飞羚101”轿车,将台湾汽车产业推向一个新纪元。她的企业曾独占台湾年度纳税排行榜鳌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选入全球亿万富翁榜――她就是台湾裕隆企业集团前总裁、被岛内媒体誉为“经营女神”的吴舜文。吴舜文,一个来自江南的婉约女子,在她的人生旅途中,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一曲不俗的人生之歌。这个在日后被人称为纺织女皇、汽车王后的女子,于1913年12月5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据说,吴舜文生下时气如游丝,是父亲把她揣在怀中才保住了性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