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李国鼎,先后从事多种工作,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1953年开始进入台湾财经决策层,是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主要规划者、决策者和实施者之一。他以“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政策”的经济理论有效地引导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和“台湾科技教父”。他敢作敢当,耄耋之年仍关心国家统一,并致力于两岸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他遗著千万言,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堪称学人典范。
负笈剑桥,投笔从戎
李国鼎,1910年生于南京。1926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数学系,后转入物理系,1930年毕业。先后任教于钟南中学、金陵女子大学。1934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名额,赴英国剑桥大学,跟从诺贝尔得主拉塞福德从事核物理研究,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这里有当时的大科学家卢瑟福、汤姆逊等。他在剑桥大学最大收获是下午茶会时的自由讨论,可以发表学术见解,及时交流,调整思维,无形中养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终生受益。卢瑟福很喜爱这位也是他唯一的中国学生,在其完成学业后又为他申请进一步深造机会,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放弃作为物理学家的光明前途,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回国抗日。归国后,辞谢武汉大学的教授聘请,来到工资很低的防空部队所属的学校任教官,后又转至贵阳花溪镇任防空学校照测总队修理所所长,支援后方各大城市的防空设备及维修,并积极培训机械人才。1942年任资源委员会资渝钢铁厂工程师和工务组长职,参加炼钢轧钢工作,开始他的工业历程,在1942年开工生产第一个年度里,生产各种钢铁产品99082吨,1943年为377370吨,其中包括30磅轻钢轨、中型角钢、扁钢、工字钢及厚钢板等产品,有力地支援抗战。
“科学救国”、“实业救国”
他1948年至台,历任政府要职。从早期草拟“奖励投资条例”、推动加工出口区,到后来协助策划科技发展方案、创设科学园区、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杰出成绩,因对台湾经济建设贡献良多,被称为“台湾经济发展奇迹的缔造者”,“台湾现代化之父”,“科技之父”。
拟订“奖励投资条例”。1959年“八七水灾”之后,许多侨胞到台湾参观灾后的重建,向有关单位反映他们想要回台投资,但是繁杂的法令,有时连主管投资的官员都弄不清楚。于是李国鼎设计以“特别法”的方式,用一套法令去排除所有不合时宜的法令,这便是“奖励投资条例”,在“立法院”只停留了3个月,便在1960年9月1日起实施。这项条例受到最多质疑的地方是减税,李国鼎说“把饼做得更大,大家所能分到的就更多”,减税招来了投资,便是增加就业机会,虽然工厂企业与投资人减了税,可是众多的工人是更大的税基,可以收回更多的税收。奖励投资条例公布实施后7年中,共减少税收30亿新台币,但是“国民生产”毛额从1960年的620亿美元增加到1967年的1460亿美元,到了1975年,更增加到5600亿美元。台湾的“平均国民所得”从1960年的每人每年的153美元,增加到1975年的956美元。出口贸易的成长更快,1960年的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为1.64亿美元,到1970年出口已达14亿美元,从这时起,台湾进入了长期增长的阶段。
首创加工出口区。李国鼎率先提出加工出口区的构想,让所有生产材料可以不必课征关税或其他税负自由进口,所有产品也可以自由出口(内销除外);并在高雄设立了全球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提供廉价的劳工及土地,加上税务优惠及有效率的管理,吸引许多外国投资人。从此以后,加工出口区的构想在全球各地广受模仿。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自然不仅是减轻双重缺口,还带来技术、知识、市场、管理及新形态的企业文化。为了使外国直接投资能长久持续,李先生不辞劳累地主动与国外打交道。在那段期间,就连一年出口一百万美元的生意他也会亲自出马。
推动高科技工业。李国鼎注意到:面对台湾工资上涨及外国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才能维持台湾的成长率?他观察到当时在台湾蓬勃发展的产业如纺织及家电等,在日本及美国也曾繁荣,后来都不再风光,导致美国与日本都必须生产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为了维持逐渐提升的生活水准,台湾终究也必须升级到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但当时台湾的产业无法支持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准提升;有鉴于此,李国鼎早在高科技成为时髦名词之前就着手推动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大力支持成立日后极为成功的新竹科学园区。
李国鼎也透过他在全世界的人脉,为行政院的科技顾问群招揽人才,当台湾在发展高科技工业时,这个顾问群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做出很有价值的贡献;如今高科技产业成为台湾的骄傲,李国鼎协助奠定的基础功不可没。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李国鼎先生(前排右),南京金陵大学。 |
李国鼎在台湾的40年公职生涯,使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他的功业,也受到全世界的尊敬,颁获12个荣誉博士。1968年,菲律宾授予李国鼎“麦格塞塞政府服务奖”。他退休后,受到许多国家的邀请,请他讲述台湾经济成长的经验。美国哈佛大学在1990年设立了“李国鼎讲座”。美国史丹佛大学更以李国鼎之名,设立经济、生物医学、工程讲座,并将一个经济校区命名为“国鼎苑”。尽管他位高权重,但他个人的生活却以简朴著称,他的房舍内最大的房间就是书房,书籍多到让老书架变了形,因为书桌太小,常常在写作时,要到餐厅的大餐桌上去写。李国鼎在任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时曾说“即使只是半罐糨糊,也不可以带回家作为私用。官员只能为民众服务,不能贪图一点私人的享受。”他一生的作为也正是如此,他为在官场上的每一个人做了示范。
中国传统有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经典规范。李国鼎在儒家五伦的基础上,在上世纪80年代因现代社会需要提出第六伦:群己关系。就是人与陌生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团体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需要建立的关系。如果说“五伦”是小爱,“第六伦”则是大爱。李国鼎提出群己观念,倡导社会进行心灵改革,重建工业化之后人类精神文明的价值理念。
李国鼎先生生于清末民初丧乱之际,内忧外患养成他从小强烈的爱国心;考取公费留学英国,使他长存回馈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从1937年“七七事变”返国投笔从戎,到1988年以政务委员退休,服务政府公职前后长达五十年之久。
从动员抗战到胜利复员,从大陆到台湾,从工业建设到财经建树,从尖端科技到人文精神,李国鼎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台湾的现代化,以缔造安和乐利的社会。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STS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