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台湾商人吴火狮和新光集团
台湾近代工商业发展纪实之七
    2009-05-11    蒋玲    来源:经济参考报网站

    提要:吴火狮(1919-1986)台湾新光集团的创始人,所营实业横跨纺织、保险、信托投资、水泥、煤气等众多行业,与台湾民众生活息习相关。在新光集团的每一个办公室里,处处可见“维持现状,就是落伍”的标语。他自忖学历不高,难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惟有永远往前冲,虽然苦干是每个企业家所具备的一个特点,但像他这样具有苦干精神,事事都身体力行的却是不多见的。

    家贫不矢志 经商明变通

吴火狮铜像

    吴火狮,1919年生于台湾新竹市东势潭后,幼时师事郑怡堂,学习汉文。父亲是一个小店主,膝下生有三男三女,生活并不富裕,但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吴火狮10岁时,被送进新竹第一公学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一段时光,因家贫,几至辍学,多亏老师济助他完成学业,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因父患病、生活困难而辍学,由大哥吴金龙介绍到台北一家日本人开的平野商店当学徒。
    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布匹进口批发商,这对后来吴火狮的经商帮助很大。他日勤百务,夜则在稻江补校进修。因工作勤奋,才识过人,得到该店日本老板小川光定的赏识,便拿出3万元开设了一家分公司小川商行,1939年起,让年仅20岁的吴火狮出任经理。负责棉布批发,足迹遍台南及日本通都大邑,中日战争后期,经济统制,布业尤为萧条,吴火狮深明变通之理,小川商行遂能独步同业。

    瞄准纺织业 创办新光集团

    吴火狮在上世纪40年代认准纺织业是他的致富之路,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纺织业上来。1950年,他在苗栗创设了一家织布厂,生产丝织衣料。1951年在新竹创设染织厂,这是后来“新光”集团的母体。为了掌握印花技术,吴火狮的两兄弟吴金龙、吴金虎,跑遍日本每一个印染厂,学习先进技术,结果吴氏兄弟的纺织布品图案精美,质量可靠,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
    到了60年代,吴火狮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经营活动项目增加,他创办了“新光商行”。所谓“新光”,寓意为新竹之光。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新光”具有双重意义,“新”代表着他是新竹人,“光”则是为了感谢有恩于他的日本老板小川光定,也意味着“新竹之光”、事业兴旺发达之意。新光的快速发展与吴火狮的独具慧眼大有关系。1949年,当时台湾物资奇缺,物价一日数涨,其中以衣食两项最为显著,政府决定纺织开放民营,并大力扶植奖励,在1957年之前,因限制成立新纺织厂之法令,予以保护,并以代纺代织,低利贷款,扶植已成立之纺织厂,吴氏为把握此工业发展之契机,以化整为零方式,将纺织机器拆成零件,再以零件进口组合,创办新光纺织厂于新竹、苗栗等地,由布匹买卖,布料批发,跃升为织布工业,1954年,获得日本技术之支持,多方设法寻求奥援,获准成立“中国人造纤维公司”。这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生产人造棉及人造丝棉的公司,开拓纺织新纪元。

    开拓新天地 进军保险业

    1963年,吴火狮又由纺织业向金融、保险界进军。有一天,吴火狮发现一年缴的产物保险费,包括工厂进出口货物的金额数目相当可观。于是,他先后创设了新光产业保险公司和新光人寿保险公司,这是他在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当然,吴火狮的这个决定也是根据当时台湾当局的政策而做出的。
    1960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利润丰厚的保险业民营,各路豪杰纷纷出马角逐。要在众多高手中取胜,没有政界的关系与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取得经营权。吴火狮当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以雄厚的资本与当时“省议会副议长”谢东闵合作,取得产物保险公司的经营权,于1963年成立新光产物保险公司。同时,在谢东闵的支持下,吴火狮也于同年设立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吴火狮自己也不会想到,这两家保险公司后来成为新光吴家事业的支柱。
    根据新光保险的元老回忆,创业时期,老东家吴火狮骑着摩托车跑遍东南部各镇。保险事业在这些地方很难为民众所接受,人们觉得人寿保险不吉利,因为只有人死了以后才能领到钱,参加人寿保险,无异于是诅咒一个人的死亡,因而都不愿参加。可是有关部门规定:一家保险公司如果不做人寿保险,则有可能被吊销执照。吴火狮只好一起做了。当时,吴火狮虽是商界名人,但实力还赶不上国泰蔡家的蔡万春。北部的人寿保险市场可以说是蔡家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天下,垄断了大部分市场。吴火狮便决定和其得力助手吴家录南下,到南部开拓新市场,同时向乡镇进军,并进行大量、艰苦的宣传说服工作,逐渐打开了局面,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营业额在1966年到1969年4年内增长近10倍,从2亿多元增到20亿元,从而奠定了新光人寿在中南部的地位,也为日后事业的进一步扩大打下了基础。
    如今,新光人寿保险公司在台南是一个金字招牌,没有不知道它的人。虽然目前台湾的人寿保险仍以国泰人寿居首位,但是新光集团的营业收入,有一半是来自人寿保险。新光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最多时高达数万人,而吴火狮本人可算是这些业务员中的第一个。新光人寿公司成立时,是9家寿险公司中成立最晚的一个,但经多年努力,新光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仅次于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台湾第二大寿险公司。特别是近十年来,公司业务获得迅速发展。1986年吴火狮去世那一年,公司营业额为251亿元,资产总额359亿元;到1995年底,分别达到1042亿元与2437亿元,分别增长4倍与6.8倍,有效契约由十年前的79万件增为255万件,业绩十分显著。
    目前,新光人寿公司有330家分公司,市场占有率近30%;有270万投保户;员工近2.5万人。而公司在管理上坚持不辞退员工与重视外勤人员的企业文化,加强了员工的向心力,是业绩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左膀助右臂 “煤气”新骨干

    吴火狮的另一个骨干企业为大台北瓦斯公司,是新光集团赚钱较多的大型企业。他以锐利的眼光,看准了煤气事业有厚利可图。1964年以前,台北市的燃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整个城市乌烟瘴气。台北居民密集,人们健康受到影响。台北市原先有一家公营的煤气公司,设备陈旧,管理不善,始终发展不起来。于是,台北市议会提议将公营的煤气公司开放为民营,市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煤气事业在台湾是要特许经营的,又是大赚钱的买卖,最终这个特许给了吴三连和吴火狮。吴三连是前台北市市长,吴火狮就和吴三连一起合作创立公司。吴三连出资1000万元台币,吴火狮凑足5000万元台币。1964年7月,他们两人就以6000万元台币的资本建成了大台北瓦斯公司。最早由吴三连任董事长,到1967年,吴三连退出公司,经营权就落到吴火狮手里。从1967年到1986年10月,吴火狮担任董事长20年。如今,大台北煤气用户大约为20多万户,资本是1964年成立时的十几倍。
    煤气公司创立之初,1964年秋天,他专程去日本考察煤气事业两个月。从原料的提炼到煤气的输送,他都细心观察每一个生产环节。他主张一切工程设施,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他不惜以重金聘请日本专家,长驻公司作技术指导,并派遣公司的基层人员到国外实习考察。经过精心的经营,大台北瓦斯公司成为台湾省煤气管道最长、漏气率最低、用户事故最少的煤气公司,也是亚洲东部10大煤气公司之一。据说,这家公司每年净赚十几亿元台币,成为吴火狮新光集团两棵摇钱树中的一棵。以1985年为例,其营业收入达23.84亿元新台币,净利润12亿元。
    吴氏为求取新知及新技术,经常到国外考察,并将产品扩展至国外市场,自1957年起,先后到东南亚、美国、韩国及欧洲等地考察,观察各国经济趋向,贸易动态,以其获得新资料,供作决定经营方针之参考,终身奉行“保持现状即是落伍”的信条,在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创造性的企划力下,新光企业得以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诸如:人造丝染印,三班制作业之新光纺织士林厂,民营瓦斯、寿险电脑化,综合大型观光大楼及寿险业采固定薪资等,均为台湾地区首创。
    吴氏除悉心奉献实业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数十年来,每次发生天然灾变,都慨捐巨款,慰问灾民,并拨款设立基金会,如新光人寿奖助学金基金会、吴氏基金会、新光人寿慈善基金会等,1983年,捐助重点科技奖学金,曾获政府褒扬。其他如捐救护车,举办巡回义诊,及全国书法、作文、儿童绘画、摄影比赛等公益事业,不胜枚举,受惠人颇多。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STS研究中心)

  相关稿件
· [史话]台湾一代商业巨子:蔡万春 2009-05-11
· [史话]远东集团的领航人:徐有庠 2009-05-11
· [史话]台湾近代工商业发展纪实之四 2009-03-27
· [史话]台湾近代工商业发展纪实之三 2009-03-20
· [史话]台湾化纤工业的奠基人:石凤翔[图] 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