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难度大、个别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等现象,并不是由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过高,更多的是由于体制机制关系不顺。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各省减排指标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一方面,由于能耗强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欠发达省份大多正处在能耗强度上升的重化工业阶段,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潜力较小,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发达省份单位GDP能耗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降低能耗强度的潜力较小,节能减排难度也比较大。各省节能减排目标应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来确定。
第二,关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实现方式和考核办法问题。目前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灵活性。根据现有办法,各地必须严格按照设定的能耗强度下降指标进行节能减排,没有其他灵活的实现方式可供选择。这就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也使全国节能减排资源难以得到优化配置。
第三,如何选择节能减排政策工具。节能减排政策工具,包括技术标准、行政管制、排放权交易、排放权跨省拆借、碳税、跨地区减排合作、碳汇,等等。在权衡这些工具时,不仅要考虑其减排效果,还要考虑能否使节能减排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能单纯为了节能减排而节能减排。
第四,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各地进行低碳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如何避免“绿瓶装旧酒”,真正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在落后地区探索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模式,需要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