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区域经济格局将面临怎样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日益显现及其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区域经济重心在不断向西和向北转移。另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素跨区域的流动将更加便利,各地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经济带、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将更加优越。未来我国大中小城市将会呈现怎样的空间结构?去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开展的一项研究提出未来构建20个左右城市群。
第二,以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中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为特征的“双转移”趋势的加强将带来怎样的挑战?
农民工的回归有利于减轻跨区远距离流动形成的社会成本,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但这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东部地区如何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如何避免低水平的产业同质化发展?
第三,如何加强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国内区域合作在不断加强,不少地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流域治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展开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合作。但是,这些合作还不够充分,其主要问题是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不充分、底线竞争现象普遍;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选择、生态治理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协调。如何有效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壁垒,如何消除政策碎片化的负面因素,如何平衡区域间利益和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如何在没有更上一级的行政权力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经济激励而实现跨区域合作,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如何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方面,“半拉子城镇化”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土地城镇化”的负面效果令人忧虑;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交通拥堵、房价高企、城市贫困现象蔓延、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在城镇化不可逆转、大城市必然增多的发展阶段,特大城市如何应对人口规模调控?如何进行有效治理?这既是我们当前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