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估算,2008年中国居民“隐性收入”高达9
.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达5.4万亿元。2010年8月24日、25日,针对王小鲁的这一估算结果,国家统计局网站相继以个人名义发表文章对此提出质疑。对于这些质疑,王小鲁表示,由于统计局官方抽样调查时,接受调查者不愿上报真实的收入,很多高收入者也不能够纳入统计范围,所以统计局统计结果往往只包括工资性收入,而灰色收入的确存在。
王小鲁表示,他的调查借鉴了社会学调查方法,还采取了若干辅助措施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国家统计局所做的入户调查,在城市和农村各有6万多户的样本户。这个样本是根据统计调查要求的随机抽样的方法形成的。但是在这中间发生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问题是纳入样本的居民收入水平为自报,这中间就发生了报告收入不真实的情况,有很多居民没有真实地报告自己的收入,特别是工资以外的收入。再一个问题是遗漏高收入样本,因为调查遵循自愿原则,高收入人群更多地倾向拒绝调查。
为了避免上述两个问题,王小鲁所做的调查采取了一个不常用的抽样方法。他借鉴社会学的抽样方法,通过社会关系取得真实数据。王小鲁说,这种非随机抽样得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拿来推算整体的收入分布,但是却可以拿来分析不同变量间的相对关系。比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收入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
王小鲁在该研究里对恩格尔系数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然后按国家统计局的分法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分成了七组: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和最高收入。接着王小鲁对这七组的居民收入进行重新推算,结果发现低收入居民推算结果和统计数据差不多,中等收入居民推算结果略高于统计数据,差距最大的是最高收入这一组。这一组按统计数据,人均收入是43000元,但推算结果却是139000元,是统计局数据的3.2倍。王小鲁表示,这个差距就来自隐性收入,有相当大一部分收入是没有反映在国家统计局的收入统计中的,全国没有计入居民收入统计的隐性收入合计有93100亿。
国家统计局还有一个数据是来自资金流向表。王小鲁表示,如果用他推算的收入和资金流向表的数据相比,高了54000亿,这个54000亿即为当年全国的灰色收入总和,“经济普查是一个全面的普查,而这个信息主要是通过企业,而不是通过居民个人自报得到的。如果在经济普查中都没有办法查到这么一部分居民收入,那么可以认为,它就是灰色收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