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遇到的老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王小鲁说,收入差距过大,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并产生了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收入分配失衡,也出现了诸如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社会问题,由此也导致很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后,随着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才逐步得到改变。
马克思在1867和1894年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出版时,提出一个论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者的报酬被压低,导致了两极分化,导致了贫困化,从而导致了大众需求的不足。他认为这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他认为,收入分配问题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与生俱来的。
到了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于投资小于储蓄。因此当投资等于储蓄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据此认为,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投资,刺激投资扩展,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有效需求。事实证明,在解决经济危机方面,凯恩斯这一套理论可以起到很明显的正面积极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凯恩斯主义的这套制度常常导致滞胀,因为过分依赖扩张性政策,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收入分配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倒U型曲线理论。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库兹涅茨发现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这样一个趋势。王小鲁称,现在有一些经济学家错误地解释说,因为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就意味着收入差距必然要有扩大的阶段,随后差距会自动地逐渐缩小“实际上这并不是库兹涅茨原来的意思。如果看看库兹涅茨的原文,库兹涅茨并不认为,收入差距可以无条件地自动收缩。”
王小鲁表示,这些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缩小,取决于一些客观条件,包括涉及的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人口增长模式、政府政策,特别是政府采取的所得税和遗产税:所得税有利于转移支付和缩小差距,遗产税也有这样的作用。另外库兹涅茨还提到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认为很多国家在早期政治制度处在专制的状态下,政权常常有掠夺社会的倾向,它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而这些国家的民主化改革都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因此王小鲁表示,听任收入差距扩大的那种完全的自由市场的观点是危险的。
进入20世纪后,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改善收入差距的措施。比如上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就实行了很多诸如扩大公共投资、扩大就业、扩大公共支付之类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同时罗斯福在新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通过了公平劳动法,完善了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开征了累积所得税和遗产税等等。这样的措施减少了美国收入差距。这些制度上的变革,欧洲国家在20世纪也或多或少地实行过“所以,整个20世纪期间,大部分欧美国家都逐步建立了公共福利、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体系,改善了收入分配,减少了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王小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