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煤炭大市的“低碳”思考
    2010-08-11    作者:本报记者 韦夏怡/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朔州古今谈

  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邻忻州,北接大同,西北与内蒙古交界,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在朔州这片土地上,承载者历史的变迁。早在两万八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峙峪“猎马人”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旧石器晚期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朔州在唐尧时为冀州之城,虞舜时属并州,夏归荤育,商属下危,西周属北戎,春秋时为北狄所据,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筑城置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到明清,民国初废州设朔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晋绥边区。新中国成立后,归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划归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又划入应县、右玉县、怀仁县,现辖两区四县。
  而在时间线索之上积淀着的是朔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孕育出无数智勇双全的将帅、聪颖卓越的志士和名垂青史的豪杰。李存勖、刘武周等5位皇帝,辽代兴宗皇后萧太后、宋仁宗皇后郭氏等5位皇后以及王家屏、高汝砺等13位宰相都诞生于此地。此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也出生于朔州,山西历史上14个文状元中,唐朝状元苑论、宋朝父子状元安德裕、安守亮;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和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
  由于自古就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征战和交融的要塞,朔州有着浓郁的边塞文化。长期的金戈铁马,给朔州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古军事遗迹,如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杀虎口、戍边屯军的广武古城堡、掩埋汉代屯军将士遗骸的汉墓群、宋代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等等。朔州也是民族融合之地,中原的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铸就了朔州人豪爽大气的性格。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隶属于朔州的雁门关作为长城要口之一,雁门关东西峻峭,中路盘旋崎岖,附近峰峦错耸,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的战略要地。在古代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之说。自唐宋之后,雁门关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有“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之说。由此入中原,便可:从云中,入雁门,下太原;进而逼北京、扼西安。诚乃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据记载,古往今来,此处记录着从春秋战国到近代抗日战争,在雁门关发生过1000多起大大小小的战争。
  朔州还是座与佛有缘的城市,境内拥有全世界唯一的全木质结构的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释迦牟尼存世的两颗真身佛牙舍利,供奉在塔内。此外,朔城区内的崇福寺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它有着全国现存最大的、以罕见的减柱艺术筑就的金代建筑群。
  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现如今的朔州已不再是当年的“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蜕变后的塞外朔州已然旧貌换新颜,胜似江南了。


12
  相关稿件
· 城乡一体化的“朔州途径” 2010-08-11
· 山西“奶都”朔州市乳制品生产逐步回升 2009-12-11
· 朔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二五”的重点 2009-12-07
·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经济发展展示[图] 200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