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经济发展展示[图]
塞外紫晨今更妍
    2007-07-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北部30公里处有一座崭新漂亮的现代化新型能源城市,许多到过这里的外地人将其称之为“塞北小江南”,这便是镶嵌在朔州市北部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朔州市平鲁区。
    平鲁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与忻州地区毗邻,北接右玉县,南连朔城区,地理位置适中,素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全区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l8万,设2镇11乡,共有352个行政村。

    平鲁,古名紫河;现在,平鲁人把自己的家乡称之为“紫晨”。历史上平鲁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赵惠文王置武州,汉置中陵县,明谓平虏卫,屯千军驻防,清雍正改为平鲁县。新中国成立后,县驻地由平鲁城迁居井坪镇,归雁北区管辖。1990年撤县设区后,归属朔州市。境内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高岭土、石墨、石灰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最大,约为137.73亿吨,且储藏浅、品位高、易开采,为优质动力煤。上世纪80年代初,中美合资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在这里建成,这为平鲁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平鲁的煤炭产量不断增长,经济收入陆续翻番,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平鲁的主导产业。全区现有煤矿52座,发煤站五个,是全国煤炭百强县(区)之一。
    平鲁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在塞外高原谱写了一曲曲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美乐章。
    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以“一城三镇百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的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的城市建设,通过借力发展、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任务。200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0.3亿元(含资源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8691万元,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80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98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6%。今年1至6月份财政总收入3.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2%。

“四个优先”铸就平鲁和谐发展的基石

武家沟生态一角

屯军沟移民新村

    平鲁是一个产煤大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财政相对富足与农民收入低下的矛盾,经济发展加速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城镇化步伐加快与农村建设发展滞后的矛盾,发展加速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这四个矛盾直接关系到全区的长远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平鲁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影响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矛盾中入手,在制定政策和工作落实中进一步增强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审时度势,切准要害,围绕解决这四个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思路,作为开启和谐平鲁建设的一把“金钥匙”,使该区朝着经济繁荣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环境幽雅秀美,社会事业文明进步的和谐社会迈进。

“三大战略”是推动平鲁经济快速发展的车轮

    围绕“四个优先”的发展思路,平鲁区确定继续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作为推动平鲁经济发展的车轮。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该区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新建平朔露天煤矿、马关河、北坪三大工业园区。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该区立足全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的实际,走“以工哺农,以工促农”发展道路,依靠移民搬迁的形式,逐步形成“一城三镇百村”,以畜牧为支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农村发展格局。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生态园林工业城市建设。全区按照新建、改造与完善相结合的思路,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井坪城的建设力度,着力构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

“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改善民生

 

    今年以来,平鲁区把“坚持四个优先,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和谐平鲁”的这一总体思路,落实到全区干部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以工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四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着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保障民生。

区委书记郭健(右一)在矿区参加植树

区长李俊(中)在白堂乡就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能源工业夯基础

    工业是富民强区的支柱。平鲁区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的理念,按照“稳定地下,发展地上,项目扩长,规模拉动”的思路,着力推进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骨干企业规模化、区域产业高新化和工业发展园区化,构建以煤炭产业为主体,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多元支柱产业格局。
    按照“明晰产权、控制总量、关小建大、联营改造”的思路,在去年完成煤炭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今年重点以推广运用高新技术,严格落实产能产量规划要求为主,促进煤矿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党家沟新井等九座煤矿的改扩建工程。完成党家沟新井90万吨项目的验收投产,开工建设东日升、榆岭、北岭、芦家窑、小西窑新井、西家寨、陶卜洼七座煤矿90万吨项目和后安煤矿120万吨项目。二是做好资源整合矿井的后续工作。目前已完成17座整合矿的初设、环评等项工作,进入基建施工阶段。三是完成单独保留矿井采煤方法改革。四是完成20座煤矿标准化建设。五是进一步完善煤矿产权制度改革。
    在改造和巩固煤炭支柱的同时,该区借助煤炭资源优势和资本积累,大力发展地面骨干企业和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把主导产业调多,把优势产业调高,把骨干产业调大,把高利税、高附加值产业调先,形成煤电、煤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强势转变。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八大调产项目建设,即总投资1.25亿元的芦家窑300万吨选煤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矸石电厂二期工程,总投资4.7亿元的10万吨合成氨和15万吨多孔硝铵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6万吨聚合氯化铝和3万吨高纯二氧化硅粉煤灰高值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39亿元的大型水煤浆项目,总投资39亿元的甲醇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3.9亿元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项目投产达效,立项项目开工建设,意向项目签约立项。在日前召开的“中博会”上,平鲁区出手不凡,一举签回7个招商大项,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占到整个朔州市招商项目的一半。

誓让煤乡添新绿

    平鲁区创优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为二露矿洗煤厂
    平鲁区煤长水短生态差,这个区的生态植被、立地条件在朔州市6个县区中最差,全区352个村庄分布在2314平方公里土地上,18.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15万。去年以来,该区确立“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把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定位在生态优先的位置,政府大做生态文章,人民群众共唱生态戏,誓让煤乡还新绿,建设生态经济畜牧强区。
    近年来,平鲁区按照“一城三镇百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通过就近搬迁、合并组建、易地迁建等多种途径,大力度推进移民搬迁,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他们在去年铺开8个试点村的基础上,今年着重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和村容村貌落后等突出问题入手,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投资一亿元,搞好下水头、下乃河、下木角、凤凰城、西水界、东港、阻虎、白兰沟、中牌、陶村等1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移民搬迁3000人。力争年内完成街路建设任务,完成窑房主体工程。二是按照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的要求,铺开20个村的改路、改水、改圈、改厕整治工程,实现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生产生活环境有大的改善。
    今年该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有:完成榆平、陶平、回平三条道路续建工程,完成井坪—双碾、阻虎—凤凰城,109国道晋蒙界丁泉线和韩涧线三条道路路基路面改造工程,完成15个村通达工程,完成10个新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投资1.2亿元建成高级中学并投入使用,整合三中、五小,完成泉子坡、大有坪两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建设。完成安太堡、双碾、下面高、榆岭、西水界、阻虎、下木角、凤凰城、向阳堡9所寄宿制小学煤改暖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区医院,完成下木角、阻虎、榆林、下面高、双碾、下水头、西水界、陶村八所乡镇卫生院的新建扩建工程,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建设26个村卫生室;完成13个乡镇文化活动室、20个新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
    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区实施生态经济畜牧区发展战略,掀起了20多年来规模大、投资多、效益好的生态建设热潮,铺开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和环城绿化等五大绿化工程,今年春季共完成通道绿化173公里,植树85万株,绿化面积1.2万亩;交通沿线荒山造林1.3万亩;城镇新增绿化面积12.9万平方米;三北、天保等国家重点工程造林1.4万亩。矿区绿化和村镇绿化2000多亩。尤其是通道绿化工程按照一次成林,规模种植的施工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表扬。与此同时该区依托林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奶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走出一条适合平鲁发展的半农半牧生态农业之路。

塞外新城展英姿

    从2000年到2004年平鲁区投入8亿多元,建起一座现代化新城。突飞猛进的新城建设与古老破烂的旧城形成强烈的反差。从去年开始全区将投资14亿元,高起点改造井坪旧城,把区城建设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整个旧城改造工程聘请南京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改造面积2.35平方公里,共拆迁建筑80万平方米,动迁机关事业单位26家,动迁住户8000多户,涉及人口3.25万人。
    平鲁区委、区政府让利于民,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制定出台了“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得到了所有拆迁户的衷心拥护和广泛赞同, 2006年9月从清丈到拆迁仅用40天的时间,完成了胜利路、建设路、东环路、平阳西街4个地块的拆迁,共涉及5200多人,1300户,10多家企事业单位,群众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完成了拆迁任务。平鲁的旧城改造实质上是一种补贴百姓的惠民工程,旧城90%以上的住房是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砖混房,在评估时政府一律按当时平鲁楼房价格来折算。仅这一项,政府为群众补贴近4亿多元,老百姓用一平方米的旧房换取一平方米的新房何乐而不为呢?去年年底前,60%的拆迁户已搬进了崭新的楼房。
    今年开春,平鲁区旧城改造工地就到处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区委、区政府吹响“只争朝夕抢机遇、同心合力建新城”的号角,再擂旧城改造的战鼓,新铺的八项旧城改造工程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已呈现出了改造亮点和成效,形成了新的轮廓和框架。这八项重点工程分别是:溪泉河水街及北侧拆迁工程,拆迁范围东至建设路、西至胜利路、北至井东街、南至溪泉河水街,拆迁面积达9万平方米,5月底完成拆迁任务,并完成立项、设计、报批,已开工建设。胜利路、建设路道路延伸及沿线公建工程,两条路公建面积68140平方米,道路工程力争在6月底完工,道路两侧公建工程已全部开工。古城墙景观带美化工程,按照保护与完善相结合的思路,对古城墙进行整修,已铺开环城墙四周的绿化硬化,增添了新的景点。木材公司、畜牧局住宅小区拆建工程,5月底全面完成拆迁任务,6月中旬开工建设。明珠街拆迁及道路建设工程,预计7月中旬完成拆迁,8月份道路工程开工。平阳街西段拆迁工程,按照建设规划,6月底完成拆迁任务。东环路拆迁及两侧商住楼建设工程,目前拆迁任务已近尾声,招投标及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紧张进行,6月初道路工程及商住楼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菜园街排水供热管网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拆迁并开工建设。
    与上述八项旧城改造工程相衔接,该区今年还新铺了七项配套工程:包括绣苑、紫苑小区20万平方米周转建设,城市供水、供热、排水、路灯改造等。目前全部城市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呈现如火如荼的火热场面,城墙景观绿化、小区建设等部分已凸显旧城改造的效益,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实惠。

社会保障惠万民

    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坚持“和谐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关注公平、重视民生,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全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先后启动和运行了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大学生助学制度、孤儿院等20多项惠及万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区政府每年支出的保障金额达4000多万元。今年6月1日,平鲁区又启动了两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为城镇市民建立了医疗保险,二是为农村65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发放30元的基本养老金,这样该区已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养老金制度。

  相关稿件
· 飞机晚点奥迪失去山西公务车采购竞标资格 2007-06-28
· 山西公务车采购不迁就“大牌” 2007-06-28
· 山西电力行业协会呼吁进行第三次煤电联动 2007-06-22
· 山西:“大篷车”送10万农村青年城市就业 2007-06-22
· 卡拉OK版权收费工作在山西正式启动 200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