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顾名思义,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就是该国的主权货币可以在国际上流通和使用,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履行其作为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等货币的一般职能,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工具货币。 迄今为止,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多半是以上述概念为基础的,也取得了不少弥足珍贵的成果。笔者认为,从管理科学的视角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应当包括目标、手段和过程。即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手段,还是一个过程。 1.2.1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与美元及欧元并驾齐驱的地位。 一是人民币应当可以在境内和境外自由兑换成外币,可以在境外银行中开设人民币账户,在境外使用以人民币为基础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小规模地直接使用人民币现金。 二是在国际贸易合同中可以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而且不仅可用于我国进口和出口的贸易,还可以在不涉及我国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买卖双方都同意使用的计价货币。 三是在国际贸易结算时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甚至在一些未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贸易中,也可以经买卖双方同意采用人民币支付。 四是人民币可以作为国际投资和融资的货币。这不仅包括人民币可以在用于实体经济的绿地投资、并购等活动中,还包括人民币可以用于虚拟经济领域的各种金融资产及其衍生产品中,例如股票、债券、票据、保单、保函、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等。 五是人民币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可以作为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而且还应当在特别提款权(SDR)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应当看到,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政治体制独树一帜,难以与多数发达国家建立较深的互信,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达程度还不够高,金融的国际竞争力较差,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等原因,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于2013年6月16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仅为0.87,而同年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欧元为23.60。笔者估计,在国际形势有利,国内改革顺利的情况下,在10年左右可以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可能需要20-30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为此需要周密策划,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扎实推进,分步实现。 1.2.2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共十八大再一次明确了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币绝不应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应当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金融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发展迅速,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包括股市市值,债券余额,以及未平仓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数额)已超过800万亿美元,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实体经济所占的比例仅为50%左右。在货币脱离了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仅靠国家信用发行之后,货币就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欺压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手段。今天的发达国家已经不必像百多年前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从其殖民地或贫穷国家中掠夺劳动力和资源,只需使用其货币购买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和能源进行消费。而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外币之后,除了向发达国家购买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往往还受到很多限制)之外,只能将多余的外币用于购买发达国家的债券等金融产品,从而使外币回流到发达国家供其使用。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但是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在许多方面受制于人。例如在人民币坚挺的情况下,出口贸易合同中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对我国出口企业有利的,但2012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只有3500亿元,仅占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7.5%。又如在2012年全年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17亿美元中,使用人民币者仅为2535.8亿元,占36.1%;在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772亿美元中,使用人民币者仅为304.4亿元,占6.3%;2012 年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余额仅占世界的 0.27%(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13)。再如,人民币目前只在柬埔寨等几个国家中被纳入外汇储备,在特别提款权中尚未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大多用于购买外国债券,不仅用我国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去支持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例如美国债券的平均收益率约为4%,而投资的平均回报率则约为8%),而且还要承担外币贬值造成的损失,但这也确实是目前无可奈何之举。 上述情况说明人民币作为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不高,尚未能起到参与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我国政治保持稳定,经济较快发展,外贸基本平衡,人民币币值稳定,外汇储备充裕等有利条件下,努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金融力,逐步摆脱目前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桎梏,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 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起到促进我国国内金融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毋庸讳言,我国的金融体系的现状是开放度不高,效率较低,竞争力不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起到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作用。 一是可以促进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虽然自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并未实现真正的浮动,美元事实上仍是中国的“货币锚”。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发布的“汇率安排和货币政策框架分类报告”中,按照事实分类法将我国的汇率安排列为软盯住类中的稳定化安排子类,而根据我们的研究,硬盯住的成分还比较高;2011年的报告中则将我国归入类似爬行盯住一类中。2009年和2011年的报告中都将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归在“以美元为汇率锚”的类别之中。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会迫使我国的汇率制度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进行浮动的方向转变,逐步增加其透明度及灵活性,并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二是可以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要求放松对人民币利率的管制,让商业银行能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来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缩小套利空间。此外,利率市场化还有利于设计并推出各种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规模并建立更多的人民币回流渠道。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基本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以及存款利率的下限,但存款利率的上限还需要逐步放开。 三是可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及贷款业务将会增长,尽管其数量会因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而变化(预期升值时存款增加而贷款减少,预期贬值时贷款增加而存款减少),但由于人民币的境外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故存贷款总量仍然会不断增长。此外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增加和信誉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的中间业务也会增长,人民币衍生产品也将得到发展。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境况下,将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进一步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努力创新,拓展业务。 四是可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的增长,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将加速。这一方面将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将迫使我国的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将允许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从而导致B股市场的淡出。此外,随着人民币境外流通量的增大,需要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手段便利人民币的回流,从而有助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直接投资的比重。 五是可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当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很低时,为了防止发生货币支付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就必须有充足的国际货币作为储备资产。我国目前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虽然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但也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一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占款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是迫使广义货币M2超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 2)余额97.42万亿元,M 2与G D P的比例高达188%,创下历史新高。二是由于没有更好的保值增值手段,大量的外汇储备只好用于购买美国的债券,这不仅加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美元的依赖,还迫使我国承担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后果。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会更加合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趋向均衡,外汇储备的增速减缓,外汇的使用渠道也会实现多元化,从而可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六是可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水平。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成思危,1999)在东亚金融危机时就已指出:“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在我国于1996年开放经常账户之后,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经过十多年循序渐进的努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IMF,2012)中划分的7大类共40子项资本项目中,我国已有14项基本实现可兑换,22项部分实现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促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改善,努力做到依法、合理、适度、有效。同时也会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海关、税务、对外贸易等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最终做到“综合监管,混业经营”。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种手段,肯定是利弊并存的。当前,在国内也确实存在者反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其中大部分人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一是担心会降低我国央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国民经济的能力,增大防范投机资本流动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难度;二是担心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并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效益;三是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会改变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从而使我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四是担心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激烈的竞争,难以生存和发展。应当说这些担心都是有理由的,但是从总体上权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积极而慎重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利大于弊的。此外,我们还应当警惕少数人出于害怕竞争。保护既得利益,甚至企图继续利用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动机,危言耸听,反对人民币国际化。 1.2.3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绝不能只凭主观的愿望和我国政府单方面的推动,而应当是我国国内金融改革(内因)与国际金融体系(外因)相互作用而逐渐演化的结果。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看来,系统内部各成员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就会推动系统向一定的方向演化。回顾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可以看到人民币沿着以下几条途径演化的轨迹。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萌芽起源于边境贸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逐渐放开了边民之间的贸易,即两国双方边境居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买卖准许交换的商品。1992年初,国务院陆续批准黑河等13个边境开放城市,允许经批准的企业在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小额贸易活动。我国有关省、自治区已陆续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伯尔、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朝鲜、蒙古等国的边境地区开展小额边贸活动。由于人民币汇价稳定并呈升值趋势,故在边贸中作为支付货币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但是人民币这种非正式的跨境流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只能使用现金,不能使用信用卡或在对方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 二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资企业的增多,希望我国政府放松贸易项目下的汇兑限制的呼声也日渐增高,这就促使我国政府在1994年基本上取消了贸易项目下的汇兑限制措施,为了适应对外交往的扩展对居民个人结汇的限制也从1991年开始逐渐放宽。1996年12月21日,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我国于2001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顺差迅速增加,引进外资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在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和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逐步上升的背景下,在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允许人民币正式流通,设立了专门从事人民币兑换业务的兑换点,银行也开始接受人民币的存款和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还出现了在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需求。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2日,我国六部门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22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境内试点地区由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包括北京在内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境外地域范围由港澳和东盟扩大到所有国家和地区,明确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11年6月21日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2011年8月23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目前可以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已经基本上没有政策障碍,但是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等原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展进出口的比重仍然较低,大约仅占10%左右。。 三是居民个人境外使用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数量迅速增加,外汇管理当局也相应逐步放宽了居民换汇和外币存款的限制。但由于人民币币值坚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商店愿意直接接受人民币,而对我国出国的居民而言,也愿意直接使用人民币以避免汇兑损失,这就促进了在境外直接使用人民币的交易。这种交易开始时仅限于一些周边国家我国港澳台地区,规模也较小,以现金交易为主。随着我国居民的出境游增加,人民币已经在很多国家境内有了较为广泛和正式的使用。银联卡的消费更是扩大了人民币的支付范围,截至2013年初,中国银联卡跨境使用范围达到141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政府于1997年就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企业对外投资时必须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或其他可兑换货币,才能为对方所接受。这样不但会使双方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我国企业还要承担汇兑费用。为此在以政府项目为基础的境外投资和各类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中,要求对方同意接受人民币,用于购买我国设备或支付我国的劳务费用等。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深入开展,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到境外直接投资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2010年人民银行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有序的原则,开展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个案试点,受到了企业和银行的普遍欢迎。人民银行在2011年1月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便于银行金融机构和境内机构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内的对外投资。 随着我国金融实力的壮大和居民财富的增加,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用人民币在虚拟经济领域内直接对外投资的需求也随之增加。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允许內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9年将发债主体扩大至国家财政部以及香港银行在内地的附属公司,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普通企业及国际金融机构。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同年11月23日,温州市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在12条“实施细则”中提出“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上海、天津等一些城市也在积极争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包括以人民币或外币跨境汇款、跨境直接投资、融资、结算及金融市场投资等。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不仅取决于我国国的态度,更取决于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这就需要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维持汇率水平相对稳定,逐步扩大人民币的投资聚到,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对人民币作为硬通货的信心。 与此同时,我国应当努力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适度开放资本项目,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