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
汇率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纽带,汇率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之一。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外相关利益集体的格局调整,而且面临着汇率制度改革后难以预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汇率制度的设计者和决策者难以在改革之前就精准预知改革的目标状态,从而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适时地调整策略。考察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的改革目标,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化过程,由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变成国家计划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的外汇管理模式,再到以外汇市场实际供求关系决定结售汇汇率辅以政府调节的体制。在我国各个时期不同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演化过程,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5.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5.1.1背景 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为适应解放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统一货币人民币。为了适应对外贸易需要,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央行首次于天津发布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汇率,其中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80旧人民币。正值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经济秩序不够稳定,物价水平相差很大,地方在天津公布的汇率基础上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发布各自人民币兑换外币汇率。后来,我国财政金融统一制度建立并且完善,各地区经济活动也逐步走上正轨,物价水平趋于一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全国公布统一的人民币兑换外币汇率。其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经济正处于一种崩溃状态,这四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的汇率政策目标就是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5.1.2措施 这一阶段为了维护货币金融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汇集有限的外汇资金,充分发挥它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实行了外汇集中制。采取了鼓励出口、奖励侨汇和以收定支等政策措施,根据物价决定汇率。汇率调节以美元为基础,物价上涨则向下调节人民币汇率。这个时期之所以选择根据物价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整个商业系统中私营进出口商在占有绝对比重,据1950年统计,其机构数占比为98.7%,零售额的占比为85%。但在1952年,后者的占比下降到57.2%(叶世昌,2001)。要扩大出口,就必须依靠这些私营进出口商,给予他们盈利的可能性。第二,建国初期,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出口力量不强,外汇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侨汇。如果侨汇的购买力得不到保障,这部分外汇收入就会减少。这些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必然与国内外物价变化相一致。 5.1.3效果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经贸往来很少,进出口额都较低,但相比旧中国已有明显提高。1950-195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41.6亿元上升到64.6亿元,进口增长幅度较大,明显超过出口增长幅度,1950年进出口总额基本持平,到1951、1952年贸易逆差额基本在10亿元左右。同时也可以看出,1950-1952年期间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仅约为10%-12%,反映当时经济开放程度很低,数据详情见表5-1。另外,1952年我国年外汇储备仅为1.39亿美元,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外汇严重短缺。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