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盘山下“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2018-09-21 作者: 记者 陈晓虎 张亮 杨稳玺/银川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山大沟深,植被稀少,十年九旱,宁夏固原——六盘山下的这方水土,晚清重臣谓之“苦瘠甲天下”,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称其“不适宜人类居住”。这片背负着太多历史标签和发展欠账的黄土地,如今放下GDP的包袱,厚植生态根基,继而把好生态变现,向绿色产业要效益,走上“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坚持生态优先 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孟秋清晨,斜风细雨,记者驱车行驶在固原市彭阳县盘山公路上,两侧满目苍绿,不时姹紫嫣红,常有野兔、山鸡蹦出。薄雾偶开,眺望山峦,梯田花海连绵不断,山桃杏树一山放过一山拦。难以置信,这里曾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一度“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当地干部群众几十年坚持荒山植绿,当地森林覆盖率已由1983年建县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27.5%。

  彭阳只是“生态固原”的一个缩影。曾经的固原,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论上最多承载22人,却要养活142人,当地农民为饱口腹只能乱垦滥伐,以竭泽而渔的方式向生态要粮食;加上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让这片土地逐渐山穷水尽、满目焦黄。

  35年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18年的退耕还林还草,15年的封山禁牧等,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这里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2000年,固原市森林覆盖率为12.8%,目前,森林覆盖率达25.1%,林草覆盖度达73%。

  现在的固原承担着陕甘宁三省区13县180万人的水源供给,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固原全面实施全域绿化、碧水蓝天、生态富民‘三大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这一片青山绿水是我们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好山好水方相宜。修建水库、疏通河道、关停沿河污染企业,2016年起固原市对境内水系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既解决了老百姓吃水、用水问题,也促进了生态建设。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不大的城竟然有8处公园,山水林湖田,人行其间,一片祥和。在西吉县,曾经断流多年的葫芦河,如今重现生机,沿河前行,水涟漪,草蔓生,水鸟竞飞。

  生态改善和小区域气候的改良形成了良性循环。气象数据显示,2009年开始,固原市的降雨开始逐年增多,2012年以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固原年均降雨量达到450毫米。今年上半年,固原市降雨量更是达到近十年来同期峰值。不仅量大,固原的降雨还“更懂事了”。不少当地老人反映,这几年雨水越来越听话,春天第一场透雨来得早、来得巧。

  向好生态要效益 种风景也种产业

  面对着巨大的发展欠账和脱贫压力,固原市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产业发展路径。

  甚至一度曾迷惘过,也想走“工业兴市”的老路,但当地脆弱的生态经不起“高耗能、高污染”的折腾。走过一些弯路,固原最终还是回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多年积累的生态红利催生了一批绿色产业。原州区的冷凉蔬菜,西吉县的土豆、艾草,彭阳县的山杏、菌业,泾源县的苗木、草畜,隆德县的中药材,让在大山受穷的群众充满希望。

  水蜜桃已经挂果,巨菌草肆意生长,万寿菊迎风盛开……许多前所未有的植物正在这片大地上茁壮成长。张柱说:“我们要实现山绿与民富的双赢,让农民成为好生态的受益者。比如我们正在推进‘一棵树、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个一’工程,引进选育适合固原气候的经济作物,力求在种出风景的同时种出产业。”

  艾草,过去只是野长在山间,如今已经成为西吉县山绿民富的新“利器”。走进泽艾堂生物科技公司车间,一股浓郁的艾香扑鼻而来,艾草已变成艾贴、艾条、艾饼、艾枕、足浴包甚至艾草香烟等产品。“产品在网上卖得很好,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产值600万元,农民种一亩艾草能收入2000元。我们计划在西吉县推广10万亩艾草订单种植。”企业负责人林玉清说。

  守着好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固原人心。原州区养鸡大户刘玲建设了田园综合体“刘姥姥庄园”,从彭阳县考出的大学生陈泽恩放弃重庆工作返乡创业养土蜂,泾源县个体户马凤梅关了城里的饭馆回到杨岭村办起了农家乐……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说:“现在的固原,下雨就是下GDP。”

  摒弃“土里刨食” 特色农业“接二连三”

  年近六旬的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村民殷万平一辈子以养牛、种地为生,回忆起二十世纪70年代的苦日子时直摇头:“说不成,说不成。”现在,他家的牛托管到村里的养牛场,空闲房入股农家乐,每年仅这两项旱涝保收一万多元。

  一样的种地,一样的养牛,为何前后变化这么大?因“闽宁协作”来固原的福建农林科学院专家林戎斌说,固原穷就穷在“生产方式”上。种玉米种土豆永远只能糊口,难以致富。改变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才是固原脱贫的关键。

  张柱说,固原正在改变“土里刨食”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摆脱从种养环节入手的传统模式,转而从加工端、市场端发力,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农业的出路放在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接二连三”上,进而把贫困人口附着在产业链条上助力脱贫。

  基于这样的思路,杨岭村小打小闹的养牛业被草畜一体化的生态牧场取代。饲草配送体系建设、高品质肉牛繁育、高端产品营销,总部位于陕西的大田新天地有限公司全产业链接手杨岭村生态牧场项目。殷万平把家里的6头牛托管到牧场,不操心喂不操心卖,每头牛每年保底分红960元。

  马铃薯是固原这片黄土地上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被当地百姓称为“金蛋蛋”。然而“金蛋蛋”本身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时不时会出现“价低伤农”的现象。为此,固原市在马铃薯的下游产业做起了文章,重点引进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企业。

  宁夏黄土地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落户固原市隆德县,依托当地丰富的马铃薯产量搞起了方便粉丝生产。公司负责人黄玉仁说,马铃薯变方便粉丝进到超市,附加值增加了几十倍。我们的项目达产后,每年消化当地15万吨马铃薯,年产值3亿元,还能解决就业400余人。

  固原市计划到2020年,在5个县区各建成一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带动特色农业“接二连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医养结合试点遭遇“资源尴尬”

医养结合试点遭遇“资源尴尬”

甘肃兰州等地医养结合探索初见成效,但面对日趋旺盛的需求,医养结合机构面临床位少、护工少、机构少的紧缺局面,并存在医养分离的现状。

·“三高一低”:光伏富贵病缠身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