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西部大开发 质量水平待提升
本报“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专题调研
    2010-04-07    作者:本报记者 毛海峰 武勇 赵春晖 连振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西部大开发到今年已10年,今年3月下旬,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对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成就及下一步做法做了重要指示。在这十年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拥有1亿人口的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近日深入西北五省(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力图为广大读者勾勒出10年大开发后西北的新面貌。

    10年大开发给西北带来三大“红利”

    记者日前在西北五省(区)调研发现,国家1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不仅使西北的基础设施、民生、“退耕还林”有了巨大发展,而且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生态发展的可观的“红利”。这大大增强了西北内生性发展的能力,为西北今后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资源魔咒”难以摆脱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西北地区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以求摆脱单一困局。但是记者近期深入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采访了解到,由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西北地区的结构调整依然围绕资源型产业而进行,结果是资源性产业越做越大,结构畸形并未改变。

    关中-天水经济区能否成为西北经济"发动机"

    根据中央规划,去年6月份成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成为引领大西北发展的经济“发动机”。然而,记者近日在西北五省(区)采访时,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官员都对中央这一规划表示质疑,认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北的经济“发动机”目前尚不具备条件,还需要国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给予扶持。

    警惕西北部分地区利用“土地财政”大开发

    记者近日在西北采访了解到,随着去年国家4万亿刺激方案的实施,西北一些地方在争上项目时过度追求规模,但受财力所限,不得不利用“土地财政”大搞开发建设。专家们提醒说,西北五省(区)必须警惕这种现象产生的不良效果。

    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需进一步深化、调整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存在弱化的倾向。下一步西部的发展怎么走?西部专家学者认为,战略政策必须进一步深化和调整。

  相关稿件
· 国务院:七措施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2010-03-29
· 抢跑西部大开发 重庆首推万亿重大项目 2009-12-15
· 国开行鼎力支持西部大开发 2009-12-08
· 金融积极“输血”西部大开发 2009-11-27
· 重大工程服务西部大开发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