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个季度,随着股市持续走低,公募基金出现巨额亏损,基民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开放式基金普遍采用固定费率制,基金公司虽遭遇熊市,却依然“坐地收钱”,获取高额管理费,而操控数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们也拿着“百万年薪”。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遭到市场质疑,对基金收费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基金市值不断“缩水” 基金经理照拿百万

    伴随着股市的持续调整,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亏损高达1.3万亿元,不少基金经理已经从理财专家滑落到亏损明星的泥潭。在此形势下,作为业内十分隐秘的话题,基金从业人员的高薪酬状况再度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记者调查中发现,在基金持有人手中基金市值不断“缩水”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动辄上百万、数百万的高薪状况暂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降薪的预期却在弥散之中。[详情]
  基金收费“旱涝保收” 变更面临法律难题   熊市不误赚钱
  基金经理收入:从未在业绩报告中进行披露   基民亏损1万亿
 
  基民不满 期盼收费模式改革
    “我们基民亏损这么严重,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这怎么公平呢?”此类抱怨成为诸多基民的心声,也正是这种心声将管理费争论推上风口浪尖。[详情]
    不少投资人对目前的基金收费模式表示不满,认为必须要改革。[详情]
 
 上半年60家公司旗下基金亏损1.084万亿元
 上半年基金管理人收取管理费收入近188亿元
 股票及偏股型基金的费率1%-1.5%
 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型基金费率0.33%到1%
 基金经理年薪30万元至1000万元
 市场经理年薪14万-20万元,加年终奖约30万元
  利益共存 呼唤“业绩标准”
    由于被认为基金管理费收益和基民的利益并没有直接挂钩,现在正被绝大多数基金采用的管理费固定费率模式被不少专家认为需要修改,降低一定比例的收费标准,或者采用浮动费率模式。[详情]
  专家:加固基民对基金公司的信任
    某网站调查显示,受损严重的基民对于基金正在产生信任危机,若不能妥善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基民与基金之间的不信任感可能增强,这对基金业今后的发展不利。[详情]
 现行收费模式
    国内基金行业的盈利模式很独特,基金公司的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旗下基金提取的管理费用。
    广义上的管理费包括基民申购和赎回费、基金管理费、托管费以及运作费等,其中构成基金公司收益的是基金管理费和部分申赎费用等。
    由于这种收益方式与基金业绩关系并不密切,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旱涝保收”的盈利模式。
  弊端一
  基金经理目标扭曲
      旱涝保收的固定收费模式让基金公司不顾投资者利益,不看市场形势,一味扩大基金规模。[详情]
    虽然基金公司口口声声说持有人利益为上,但在股东利益趋动下,最直接的动机是做大规模。[详情]
  弊端二
  利益转移
      在投研体系,有很多资金主动找基金经理,请其代为操作,俗称“外盘”,即公募基金经理兼做私募。基金经理自己的钱也会通过亲属的账户或其他更隐蔽的帐户直接操作,俗称“老鼠仓”。[详情]
  弊端三
  投资者机会成本过高
      除了股票基金管理费大多按1.5%的年费率提取外,开放式基金要加1.5%的申购费和0.5%的赎回费,投资者承担的成本达到3.5%。若算上1年期银行定期储蓄近2%的利率,机会成本要上升到5.5%。[详情]
  弊端四
  基金惜于分红
      现行按净值计提基金管理人报酬的制度造成基金分红越多,基金净值就越低,计提基金管理人报酬也就越低。所以要使基金管理人报酬最大化,就必须使基金分红最小化。[详情]

体现风险公担 维护基民利益

    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师认为,基民亏损严重时,基金公司应考虑减少管理费的费率,或者是采取浮动费率的收费模式,这对于维护基民利益和促进基金业自身的发展都有好处。[详情]

利于基金业发展

    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曾表示不赞成固定管理费,并建议把管理费放开,用市场竞争的机制淘汰劣质的,使优胜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详情]
浮动费率将加大投资风险
    如果公募基金也采取浮动费率,最直接的也是最严重的后果是将改变公募基金的投资行为,过分追求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产品,会使公募基金也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追涨杀跌,更加加剧大盘震荡,难以发挥公募基金机构稳定器的作用。[详情]
浮动费率于法无据
    法律专家田泽则从法理角度指出,基金公司作为受托人不应参与基金投资的收益分配;不得从事不正当的关联交易;不得承诺收益或赔偿损失。[详情]
  最新报道
· [经济参考报] 基金市值不断“缩水” 基金经理照拿百万[11-21]
· [经济参考报] 基金经理收入:从未在业绩报告中披露[11-21]
· [经济参考报] 基金收费“旱涝保收” 变更面临法律难题[11-21]
· [经济观察报] 揭秘顶端生态 基金业薪酬全景[10-18]
· [深圳特区报] 熊市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型收费方式惹争议[10-13]
· [中国证券报] 专家:公募基金采用“浮动”费率将加大风险[10-09]
· [上海证券报] 浮动制未必适用公募基金[09-08]
· [证券时报] 净值亏近半 2.5%最高申购费再现令基民心寒[09-08]
· [第一财经日报] 基民亏损1万亿 基金公司赚了188亿公平吗[09-03]
· [证券日报]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基金管理费同比增长122%[09-02]
· [上海证券报] 基民巨亏 机构焉能心安理得稳赚[09-02]
· [经济参考报] 管理费飙升 基金收费改革呼唤“业绩标准”[09-01]
· [现代快报] 基金公司半年亏万亿 基金经理照拿百万年薪[08-13]
· [证券日报] 美基金公司现身说法基金收费[08-12]
· [国际金融报] 巨亏之下基金管理费能否停收?[08-06]
· [南方日报] 基金费率制改革不妨试行改革[08-04]

本专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经济参考报及其网站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