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服务指南
奥运要闻
听,奥运转播背后的中国脚步声[图]
让体育频道导演流汗的瞬间
业内人士认为:奥运会后国内车市将反弹
[刘洪看美国]美国人“隔岸”欣赏北京奥运
奥运餐桌160多万份食品均无一例安全事故
来自大草原的“黑骏马”
中国军团强势崛起 冲击世界拳坛格局
奥运经济
奥运场馆利用 能否再现“中国式奇迹”
奥运期间“中国”笔记本销量猛增
雀巢“能量棒”中国大陆亮相
企业营销进入"后奥运时代" 青岛啤酒签约NBA
两岸专家透视“后奥运时代”大陆经济走势
“开运金鼓”奥运特许纪念品限量上市
强生视光学苑助力奥运选手优化运动视觉
 
文化广场的后奥运使命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龙云

发布日期: 2008-08-28

  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局副局级巡视员阮兰玉就收到了一些区县提交的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报告。
  “从报告上看,大家都在思考两件事”,阮兰玉说,“一是奥运会及相关活动给北京留下了什么;二是我们如何借助这些‘奥运财富’或者叫‘奥运遗产’,实现城市文化体系的自我升值。”
  奥运文化广场是“人文奥运”的最佳注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广场活动每天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观众参与其中。统计数字显示,7月13日开幕至8月22日,26个奥运文化广场安排的各类演出共计419场次,共计接纳游客约230万人次。
  庞大的数字自然是对北京城市文化工作者的最佳褒奖,但更令他们高兴的是,文化广场作为政府服务于百姓的公益性设施,奥运会当中散发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在萃取城市文化精华、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提高公众文化趣味方面产生了超过预期的功效。
  北京奥运文化广场活动负责人张迁说,奥运文化遗产充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将承载着有关奥运记忆的文化政策、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信息、文化队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极大丰富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他认为,就操作层面而言,奥运文化广场留下了设施和活动两大块“财富”。
  阮兰玉指出,从近几年的经验看,文化广场在重大的国事庆典和普通的节假日中,都是百姓共庆盛世、分享喜悦的一个重要平台。她说,大屏幕等设施将在奥运会之后继续为广大市民服务,各区县将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设备开设免费的露天电影广场,或者组织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文艺演出,让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区县已开始研究如何对广场设施进行改造。丰台莲花池文化广场准备将下沉式广场顶部拉上膜结构,让观众看演出时更加舒服。
  北京市朝阳区文委副主任、世贸天阶文化广场负责人徐伟策划了一组兵马俑彩灯。100多尊包括妇女俑、孕妇俑、儿童俑在内的兵马俑灯在奥运会期间给中外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惊喜,就连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也赞叹不已。“优秀的创意作品如果在奥运会后束之高阁就太可惜了,它们应当有更好的归宿。”阮兰玉说。
  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是北京奥运文化广场的点睛之笔。在每个文化广场,不仅有与奥运相关的、突出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各类群众活动,还有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活动,以及一些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的创意产品。记者了解到,一些备受欢迎的广场活动已经产生了品牌效应,另一些则与当地旅游及拳头产业紧密结合,都将在奥运会之后继续为广大市民服务。
  许多奥运文化广场都安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展示,不仅让北京市民亲身感受到皮影、剪纸等民间绝活“依然活在我们身边”,而且为外国游客领略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提供了一个窗口。
  据专家介绍,文化广场具有四个属性——群众性、艺术性、参与性和互动性,非常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的“活态”传承理念。“在奥运文化广场上进行的现场展示,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市民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一位城市文化工作者评价说,“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利用文化广场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有力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
首页
国内
国际
深度
财金
产经
商情
人物
现场
互动
视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Copyright (C) 2000-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ICP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