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水华危机,无锡市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14日,在重庆出席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会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蓝藻肯定将再次袭击太湖。
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
林泽新称,蓝藻出现时间,过去一直在7-8月,但去年5月底,太湖就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而今年更早,这才4月初,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他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 林泽新解释,蓝藻出现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二是气温比较适合。另外,太湖水流动慢。“这些都为蓝藻在太湖的大面积繁殖提供了温床。”林泽新称,今年太湖蓝藻肯定会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蓝藻的出现和动向。 在另一场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接受采访时也介绍说,卫星影像显示,从4月3日开始,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开始出现成片蓝藻水华,标志着太湖进入一年一度的蓝藻暴发敏感期。 秦伯强分析认为,近日来太湖流域湿冷的天气和较高的水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止蓝藻的生长和水华的形成,延迟了水华大规模出现的时间。今年首次出现大面积水华的时间是在4月初,而去年3月份已经出现成片蓝藻水华。4月8日的卫星影像显示,太湖中成片的水华较3日明显减少。
11.9亿亿立方米江水济太
对于治理之策,林泽新称,今年将“引江济太”,即从长江引水进入太湖,从今年1月开始,全年将从长江引水11.9亿亿立方米。 林泽新称,从长江引水进入太湖,目前是增加水环境的容量,提高太湖的水位;另外就是加速太湖水的流动,从而改变蓝藻生长的环境。 林泽新表示,太湖治污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场持久战。太湖目前水质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化,水体已成“藻型生境条件”。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生态后果,即使努力控源治理,也可能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此外,中国环科院湖泊基地负责人金相灿教授日前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上说,太湖目前水质处于劣五类,主要是总氮超标,营养状态为轻度和中度,水体水质仍处“藻型生境条件”状况,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专家认为这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