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应该重视百姓的担忧
    2008-04-21    但纯    来源:中国宁波网

  近日,太湖再次发生蓝藻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引起了部分群众不必要的惊慌。专家认为太湖蓝藻已是常态,而非异常状态。这一现象会延续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国际上此类事件多有先例,采取科学措施理性防范和治理才是上策。专家呼吁,对于太湖蓝藻应理性看待,不必反应过度,更不必炒作。(新华网4月20日)

  专家的这番话在网上遭到了痛斥,腾讯网的跟帖全部都是痛骂的。甚至有跟帖认为专家的意思是污染都是正常的,这自然是一种歪曲。其实仔细分析,专家也提到了"采取科学措施理性防范和治理",这样的"理性"和民众的期待是一致的。但专家这话为何让人难以接受呢?我想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他"高高在上"地用了一个"理性看待",虽然这是对惊慌的部分群众而言,是让这部分群众不要惊慌,但"不理性"帽子却让人感觉扣在了所有群众头上,似乎百姓连担忧都不应该。
  二是他用了"常态"一词,很容易引起误解,专家的意思应该是太湖蓝藻这种现象存在并不罕见。而网民的理解是"常态"就是"正常状态",专家在"常态"后面又有一句"而非异常状态",更是加剧了这种误解。
  其实,这种担忧只要没发生到哄抢物品、谣言四起的地步,专家是没有必要担忧的,专家让百姓不必"反应过度",而他自己的这种呼吁也有些"反应过度",甚至将太湖蓝藻说成"非异常状态",那百姓就不理解了,既然是"非异常状态"为何又要"理性防范和治理"呢?这个"治理"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这说明即便是"非异常状态",但也可能发展成为"恶劣状态",所以才要"防范",而百姓所担忧的正是这个问题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这又何来不理性?
  百姓恐慌不恐慌,并不是专家一句"理性看待"就能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拿什么来让百姓不恐慌?太湖蓝藻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太湖治理更是多年就开始了,为何成效并不如百姓所期待的那么显著?专家应该看到部分百姓恐慌背后的心态——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以及对环境治理的期待,这个担忧恰恰是"理性"的,是符合百姓认知的"经验理性"——去年太湖水发臭,没法饮用,周边地区一度瓶装纯净水等供不应求。(虽然后来有专家论证太湖水发臭并非蓝藻一种原因)在这样的"历史"在前,百姓当然会关心,今年会不会出现自来水不能饮用,会不会出现再饮瓶装水的"困境"。
  这样的担忧是有必要的,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对待这种担忧,做好预防工作,而不是用一顶"不理性"的帽子"扣"之大吉,你要民众如专家那般"泰然自若",有关部门总得做点实际工作吧?也许,这种实际工作已经在做,汇报给大众,其"安抚"作用远比专家的这种"理性"呼吁来得更有效。

  相关稿件
· “理性”与蓝藻危机感并不矛盾 2008-04-21
· 别拿“蓝藻常态”推卸责任 2008-04-21
· 蓝藻都不算反常了 还让人怎么理性看待? 2008-04-21
· 理性看待民众对蓝藻的关注 2008-04-21
· 对成为常态的蓝藻不能麻木 200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