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再次袭击太湖,问题出在哪
    2008-04-21        来源:中国保险报

    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危机,无锡市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近日,到重庆出席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会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蓝藻肯定将再次袭击太湖。林泽新称,这才4月初,蓝藻就再次提前现身太湖。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4月16日《新京报》)

    蓝藻再次大面积袭击太湖,这事实在令人震惊。自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危机后,从中央到地方,对蓝藻的治理都在下狠功夫。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主页《建言献策》开辟了《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建言献策》专题,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媒体随后的报道来看,全国不少热心人士包括顶尖级的专家、学者等都纷纷建言献策。而在此之前,原环保总局一直在征集有关治理太湖的方略。因此,从理论上讲,太湖的治理是不乏方法和策略的。
    从资金方面来看,一直以来,国家对太湖的治理是非常舍得花钱的。为了改造太湖水质,避免大面积的污染袭击太湖,2005年,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110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工程预算1000亿元(据新华社)。而在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之后,政府对治理太湖的资金投入力度更是有增无减。可以说,太湖治理是不缺钱的。遗憾的是,方法和策略有了,钱也到位了,可是,太湖的治理结果却非常糟糕,以至今年太湖提前开始暴发蓝藻,这实在令人费解。
    问题在哪里?是蓝藻过于顽劣,根本没法治理?可是,当年频频遭遇蓝藻之害的云南洱海,在当地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努力下,咋就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去年滇池在为蓝藻袭击焦头烂额时,洱海却仍然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秀丽,“清清碧波和舒适的海风却让人感到惬意。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达3米-5米”,这是2007年6月28日新华社对洱海的描述。洱海的治理结果告诉人们,蓝藻并不是难缠的妖魔鬼怪,关键还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是不是真正花了心思去治。
    行笔至此,我不禁想到去年8月17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的一则新闻,说蓝藻暴发导致太湖地区饮用水受污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和江苏省环保局对太湖沿岸的污染企业加大了整治力度。然而,记者在太湖沿岸的一些地方回访调查发现,在离太湖较远的乡镇,一些化工厂仍在生产,仍在排污。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有毒工业污水,经隐藏在杂草丛中的暗渠最终汇入太湖。不仅如此,就在太湖边上,有一些被关闭的企业仍然白天停产晚上偷偷开工,大肆排污。
    试问,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下,我们的太湖能治理好吗?

  相关稿件
· “理性”与蓝藻危机感并不矛盾 2008-04-21
· 别拿“蓝藻常态”推卸责任 2008-04-21
· 蓝藻都不算反常了 还让人怎么理性看待? 2008-04-21
· 理性看待民众对蓝藻的关注 2008-04-21
· 对成为常态的蓝藻不能麻木 200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