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呼唤“公交文化” |
9月16日至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活动期间,各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将带头参与;城市至少实施一项长效措施,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活动前后以及活动期间,城市要对有关的各项环境指标和交通技术指标进行监测。
对私车普及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无车日”的重点不在于讨论限制汽车发展,而在于思考如何建设更快捷、便利和绿色的城市公交体系。[详情] | |
无车日,由“日子”快快变成“月子” |
根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仅仅是这三个“急功近利”的数字,就着实让人激动。但是,仅仅盯着这三个数字,就未免太过于短视了。“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对于城市来说,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微观而言,它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给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松绑”;宏观而言,它将有效地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和主动投身城市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详情] | |
“无车日”的环保注解不仅是不开车 |
有日益高涨的公民环保意识作为支撑,我想,108个城市街头肯定会出现一群群为了城市环境而甘愿放弃开车、步行或者乘坐公交上班的人。问题在于,“不行车”仅仅要在“无车日”里为之吗?不开车,可以为城市环保出一份力,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健康,这一点谁都明白,但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民步行上班费时费力,公交出行又很不方便,注定会是暂时的行为。[详情] | |
“无污日”是不是更好一点? |
9月16日-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在108个城市同时开始。在全国范围举办此项活动,在我国这是第一次。因此,该项活动受到了各方密切关注。近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必须从公共交通优先战略能否持续推进、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能否有效实施的高度,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办好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大力推进和谐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详情] | |
“公交优先”善莫大焉 |
“公交优先”理念的顺利推行既需政府各部门更新观念,改善城市公交,也需要市民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更多地采用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使交通工具在路面上的构成比例更为合理。
在城镇化、城市汽车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过度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的环境问题、交通拥堵现象引起了各方的持续关注。而科学测算表明,若按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详情] | |
“无车日”理念能够延伸多远 |
记得2005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当时,新华社记者分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街头的采访表明,几大城市不但机动车拥堵依旧,很多有车族对“国际无车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相当“肤浅”。两年过去,从几个重点城市到108个城市,从1天到1周,“无车日”理念的推广得到了很大延伸。但是记者认为,对于我国的汽车社会,“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详情] | |
仅一个“无车日”是不够的 |
汽车是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象征,在某些地方,汽车甚至成为加速现代化进程和GDP的保证。然而正所谓物极必反,人类万万没有料到,如今汽车的过渡使用却成为经济又好又块发展的瓶颈: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交通出现严重堵塞,成群结队的“吃油老虎”也使能源问题凸现出来。根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仅仅一天“无车”,竟有如此多的好处……[详情] | |
以无车日理念反思公共交通政策 |
中国首推公共交通周计划,既是对全球范围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诉求的积极回应,更重要的,也是对城市本质属性的一次廓清。如果说,一个“举国无车”的日子,是中国对环保大国责任的承担,那么,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才是无车日活动所蕴含的深远旨趣。无车日从来不只是一个日子,而更是一种理念。中国不仅需要推行无车日,更需要“世界无车日”本身所带来的公共交通理念。换言之,我们需要以无车日的推行,来反思城市交通的公共政策。[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