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尽快实现由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导向 |
明确“十二五”改革导向必须从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大背景出发,把握改革发展的机遇。 (1)“十二五”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十二五”我国必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面临的国际压力将明显加大,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再次动荡的可能。从国内看,社会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呈现阶段性的突出特征。具体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谋划“十二五”改革要从发展阶段变化的基本国情出发。 (2)明确把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作为“十二五”改革的战略目标。未来5~10年,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我国改革的主线:第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导向必须转向内需导向;第二,“十二五”我国将面临刘易斯拐点,剩余劳动力不再充裕,意味着低成本制造不再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第三,高投资难以持续,意味着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能力减弱;第四,节能减排成为世界性趋势,意味着资源消耗性经济难以维持。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趋势看,“十二五”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3)推进发展导向转变,打破GDP增长必须达到8%的思维,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改革的基本指标。从发展的约束条件看,未来五年经济增长很难再保持也没有必要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是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很难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经济高速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就必然能迎刃而解的思维定式很难成立。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就是典型反映。建议“十二五”要真正打破GDP增长不低于8%的思维迷信,尤其是弱化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建议把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率作为衡量“十二五”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标,明确提出“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分别达到65%和55%”的战略目标,推进发展导向从GDP总量导向向国民收入导向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