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调整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其中70%的品种价格下调,这是10年来第二十三次调低药价。然而,如此调价,百姓能得到实惠吗?这种方式能解决看病贵吗?怎样管理、改革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我们汇集了网民、专家、记者的调查和意见,期望促进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考。
23次药价下调,百姓能得实惠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宣布,调整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品种价格进行下调,降价金额约50亿元。9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药价还将延续按种类分批调整的方式进行。近年来,我国连续23次降低药品价格,其中最大降幅达90%左右。在对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限价的同时,一些省份也已陆续开始对医疗机构用药进行竞标限价。在一轮又一轮的药价下调中,许多百姓却感觉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要求降低药费的呼声依然高涨。[详情]
网友热议:第23次药价下调
◆调价之后药品即消失,生产商改名换包装再重新高价上市,这样的招数都屡见不鲜了。药品降价必须动真格,建议统一药名,明确制剂包装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
◆3元多的药品标价62元。降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老百姓又得到了什么实惠?这儿降下来,那边又提上去,漫天喊价,然后降一点儿下来,这样的降价有何意义?希望所有的药品包装盒上都标明该药品的成本价和出厂价,让老百姓心里有个底。 [详情]
大家谈:药品价格:放开管制
加强监管
面对“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公开承认,目前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因而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详情]
药监部门:医院药价虚高有“方”可医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国顺接受采访时指出,扭转医院药价虚高现状,可采取三项措施。 [详情]
经济学家:降低药价需要多项配套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解决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问题,表面看是价格问题,实质上关系到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医疗保险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因此,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包括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需要配套改革。 [详情]
药品降价与郑筱萸受贿
据报道,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的受贿全部来自医药企业的直接行贿。国家药监局掌握着药品注册、审批的大权,而医药企业在“降价令”的“指挥”下,为了生存和谋利,不得不更换列入降价目录的药品名,换个商品名重新注册。于是乎,发改委一次次挥舞降价大旗,药品一次次更换“马甲”。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