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第23次药价下调
    2007-05-21    摘自新华网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调价之后药品即消失,生产商改名换包装再重新高价上市,这样的招数都屡见不鲜了。药品降价必须动真格,建议统一药名,明确制剂包装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
    ◆3元多的药品标价62元。降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老百姓又得到了什么实惠?这儿降下来,那边又提上去,漫天喊价,然后降一点儿下来,这样的降价有何意义?希望所有的药品包装盒上都标明该药品的成本价和出厂价,让老百姓心里有个底。
    ◆现在,流通环节这一块猫腻最大。一些医药代表,实行推销经费包干。国家出台政策,打击商业贿赂,医院不敢收红包、吃回扣了,利益都归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自己了,老百姓并没得到什么实惠。
    ◆越降价药费却越高,一些不法商和企业采取改头换面的方法,变本加厉,其实真正到老百姓手中还是高价。药品价格市场没有真正的监督,降价的利益还是经营者所有,老百姓买不到真实的降价药品。药价必须由国家控制,凡是新上市的药品,不法商和企业应无权定价。
    ◆西药降价对药企“杀伤力”可能不大,但对中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卫生院的“杀伤力”可就大了。我认为造成群众“看病贵”有四大原因:药价虚高、流通环节暴利、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院乱收费。还是综合治理为好。药品降价造成的“缺口”由谁来“埋单”?应该是药企、医院和政府财政。对基层卫生院,政府财政的作用绝不能缺失。否则,不是基层卫生院“死”,就是由群众来“埋单”。国家几次药品降价群众不见实惠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降价不是根本办法,药品管理流通渠道的整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药品全部由国有公司供给,假药、劣药就不会出现,降价后药品不再在药店出现的现象就不会有。希望政府能将药品降价一抓到底,并加强监督。
    ◆药品降价,不能老是成为画饼充饥。
    ◆降价药品后又改头换面以新的名称和包装上市,价格还是居高不下,严格新药审批程序是症结所在。治理药价虚高只是医疗改革的一个因素,治标只是权宜之计,治本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的目的。
    ◆要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应该规管药品的新药审批、减少药品的中间销售代理环节。
    ◆问题在物价部门本身,那2块钱出厂价的药,为什么能审核到二三十块,我想,物价部门在审核价格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更专业一点?不要把人家的“公关费”也一并审进去了呀。
    ◆降价是好事,但百姓买不到廉价药怎么办啊?
    ◆药品价格市场没有真实的监督,降价的利益还是经营者所有,我们老百姓要看到真实的降价!
    ◆治标不治本。调整多少次了?但老百姓的感觉却是越来越治不起病。关键是国家卫生医疗的保障体系没建立。
    ◆拿出260种、70%品种下调、降价金额50亿元,几个数字忽悠人。只管发布,不管落实,不管监督,更不管后果。因为它已经说了“80%的药品通过医生处方销售,解决这种现象要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老百姓需要实惠,而不要玩数字游戏.降价几十次老百姓得到了什么?
    ◆调价之后药品即消失,生产商改名换包装上市,是前几年的问题所在。我们为何不统一药名,明确制剂包装标准?如此简单问题就是拖着不解决,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再降价,我们将无药可买了,治标不治本。
  相关稿件
· 23次药价下调,百姓能得实惠吗? 2007-05-21
· 屈万祥:综合治理药价虚高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2007-05-15
· 应构建灵活多样的药价管制体系 2007-05-11
· 改革最高限价政策破解药价虚高 2007-05-10
· 今年将再降千余种药价 200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