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起校企合作的新闻让笔者很生感慨
。据报道,该合作办学,采用“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到企业实践一年,从而实现高校探索新型办学模式,企业获得高素质员工,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为行业乃至社会培养储备人才的“四赢”效果。 校企合作,联手互动培养人才的办法好。是多赢之举,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据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559万人,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技工荒”。“招工难”与“找工难”的矛盾凸显出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销对路”,企业用不上,而企业急需要的人才,学校却不能大量“产出”,这些普遍的矛盾,导致“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现象的存在,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人才的浪费和加剧了就业难的矛盾。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互动,实行“点重培养”,或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法,学校充分发挥了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企业拥有适合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再经过企业的实习和培养,便可达到“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目的。校企合作成为高校与就业的“直通车”。校企合作增强了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可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为大学生找到了学有专长,学有所用的用武之地,同时也为企业定点培养适合自己所需要的“有经验”的人才。 北京市交通学院院长李怡民说,要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就业“订单”为导向,把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才能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合性和针对性。因此,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确是“一石二鸟”的多赢之举。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全国大专院校,能否借鉴上述做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为企业乃至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型”人才,为“就业难”问题找到“解药”。同时,人们期待,有更多类似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教育形态来丰富我国的教育结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