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城市媒体报道,中国企业500强中,本地仅有六家企业入围。据说,这次评选至少还有四家本地企业可以当选而错失良机(这四家企业因未及时申报等原因失去应得的席位)。 具备资格却痛失席位,似乎很让人惋惜,但换个角度看,企业不进500强又何妨呢? 中国企业500强,实际上是有关组织主要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排定的一个名次,如此而已。作为企业,始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进不进500强并不能促进或损害其经济效益。此种排名,不过只具有象征意义,可能影响公众对企业的认知,或者可以为企业的目标定位提供参考。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来讲,即使一时未能入选,也谈不上什么实质的损失。企业做大做强还得靠扎扎实实的工作,而不是单纯的宣传广告。所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将来企业发展了,自然会获得相应的荣誉。 与西方的类似评选不同,中国企业500强的入选原来是要由企业主动申报的,而不是评选组织自主地进行经济调查和客观分析评价,其权威性不免要打些折扣。有资格但未入选的企业,有的是因不熟悉其操作规则造成被动的“失误”,有的则是基于目标不同作出的主动选择。就连主办方也承认,各个行业的产品规模和市场容量不一样,并非每个企业都要进入500强或以500强为目标。因此,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不了500强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反映了当今企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选择企划的自主性,犯不着为此耿耿于怀。 与世界500强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500强企业突出的特点在于基本上是国有企业,甚至国有独资企业,呈现出浓重的行业垄断色彩。这些企业块头虽不小,但经济效益与外国同行比较则相形见绌、差距巨大,即使入选也不值得夸耀,反而反映出国内企业的畸形状况。垄断企业纷纷当选500强,恐怕不仅不能促进其发展,反而可能导致他们把这种“荣誉”当成批评与反对的“盾牌”,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