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从互联网泡沫到房地产泡沫,再到政府债务泡沫
要了解危机的现状以及我们将走向何处,不妨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在过去10年里走过的路,以及我们是如何陷入当前困境的。 在整个20世纪 90年代,美联储将数额庞大的美元注入经济运行,这种做法首先助长了股市泡沫,尤以互联网板块为重。在2000年和2001年,在股市回落及就业率开始缓慢攀升时,市场曾经历过一段调整。 估值过高的资产(如股票)逐渐回归常态。互联网及股市泡沫导致资源错配,投资则大量涌入高估值板块,并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萎缩和失业率高企,与此同时,财富则趋于理性分配。 在经济世界,调整与纠偏必然要在短期内经历阵痛,这也应验了“良药苦口”的道理。但是在2000年和2001年,即便短暂的阵痛也是政治家和中央银行无法接受的。 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操纵下,利率持续走低。这就降低了借款成本,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并掩盖了一触即发的就业危机。但经济并没有因此真正强大起来。也就是说,公司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因为低利率而有所增加。由于真正有价值的实业投资屈指可数,廉价资本开始不断涌向房地产市场。 随着房地产价格暴涨,美国人的账面资产扶摇直上。这似乎让一切都显得安然无恙。换句话说,格林斯潘实现了避免美国经济遭受强烈阵痛的目标。但同样也可以说,格林斯潘阻碍了美国经济的自我救赎,而自愈恰恰是实现长久强劲复苏的根基。 当残酷的市场使经济举步维艰、房地产泡沫纷纷破裂时,更大的信贷泡沫已经酝酿成熟,政府制造泡沫的能力黔驴技穷。于是,美联储与奥巴马政府只能近乎绝望地把大把钞票塞到政府手里。 我们将在第二章详尽探讨美国“何以至此”,但在此时此刻,我想指出以下几点。 在过去10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泡沫造就的财富幻景一度成功推迟了经济崩盘,同样,这个政府泡沫也在让我们心存侥幸,甚至欢欣鼓舞。但泡沫里的压力必将不断积累,以至于美联储很快将不得不面对两个无奈的选择:(1)收缩货币供给,让利率大幅回升,与2002年或2008年相比,这种做法只会带来更难以忍受的痛苦;(2)源源不断地继续增加美元供给,这必将招致恶性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会带来各种各样令人不寒而栗的魔咒。 显而易见,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的方案是后者:以恶性通货膨胀吸纳过剩的美元供给。最有前途的选项则是前者:勒紧腰带,卧薪尝胆,而这同样需要政府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即它将无法兑现曾经许下的一切诺言,也无力偿还曾经签下的所有欠条。 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我们都将面对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崩溃”。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