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政策措施和其他反馈
增长率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政策反应(及其失败)是后续的重大历史事件。到20世纪80年代,生产率增速仍然低迷,看不到任何重现快速发展的迹象。产业界人士不再指望生产率能像以前那样,今天的员工也不指望成为将来的超级雇员。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知道,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抑制下跌,需要愚公移山般的努力,但没人知道究竟该移动哪座大山。不过,他们可以采取一些能够缓解问题的措施:抑制失业率的不断上升,向受打击更严重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1981年,热衷于供给经济学药方的新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希望普遍下调所得税税率,以此增强人们参与劳动、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收入的动力,从而增加就业。他还建议对企业的投资费用进行税收抵扣,厂房设备的投资增加虽然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助于提高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不过,当时的美国国会对财政责任的要求并没有21世纪前10年那么宽松,肯尼迪当年的减税法案是在他遇刺后才在充满哀悼情绪的国会会议上通过。非常相似的是,里根也是在遭受枪击事件后,其减税法案才最终通过。但政府同时也填补了一些逃税漏洞,希望尽可能弥补税率降低造成的税收收入损失,实现所谓的税收中性。但随着里根减税政策的推出,美国的失业率进一步提高,1982年达到10.4%的顶峰,直到1989年年底才回落至5.4%。 1989年,对供给经济学(曾称其为“巫术经济学”)心存疑虑的新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却希望维持财政赤字。然而在1990年,民主党人拒绝削减政府支出,国会表决通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增税法案,由总统签字生效。这导致美国失业率在当年年中开始提高,1992年达到7.5%,1994年回落到6.1%。当比尔·克林顿在1993年入主白宫时,美国政府的想法又改变了。克林顿的顾问们认为,财政盈余在未来数年内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其破坏的就业机会。不管怎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互联网革命和互联网泡沫。当2001年失业率再度飙升时,新当选的小布什总统再度求助于供给经济学理论,在2002年推出了所得税削减法案,随后在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扩大福利,最后还出台了鼓吹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措施。然而这一繁荣未能长期持续,失业率飙升到更高的水平。另外在这段时期,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大量人口开始参与经济活动,这使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58%~60%提高到80年代的60%~63%,再提高到90年代的近64%,这也表明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依然非常有效。 显然,即使在公共债务水平较低的初期,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消费政策和供给经济学的刺激劳动供给政策都未能逆转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趋势。这并不是说所有政策都毫无价值,而是强调这些行动只能带来暂时的缓解,而没有可持续的效果,而且即使能取得收益,也不足以弥补成本。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