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金融震荡升级为金融恐慌
2013-10-11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监管失灵

  事到如今,监管部门该敲警钟了。像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官员就已经明显坐不住了3。然而没有人出来公开叫停。

  而美联储的失声尤其令人心寒,它毕竟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监管部门。官员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投资者自己要为债券的完善性负责,至少要为定价的合理性负责。对那些容易拖欠的房贷人,就需要加高利息用以补偿投资者那方的附加风险。从美联储格林斯潘主席自上往下,所有人都把天平倾向依赖市场自身力量,而非动用人为高压监督。

  危机过后,有人为监管部门缺乏魄力辩解,认为那是法律权限缺失而造成的;这种说法明显有误。自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会就授予美联储干预不公及欺骗性抵押贷款的充分权限4。然而直到2006年后期监管部门才动手,显然早已错过时机,最终让地产泡沫拖累了整个经济5。

  正是系统的错综复杂(分支众多,机构臃肿)束缚了监管部门的手脚。除了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有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美国储蓄管理局 (OTC)和美国信用合作社管理局 (NCUA)等一连串机构。另外,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联邦住房金融局 (FHFA)也有话语权。6当然,声音越多越难达成一致的行动纲领。可以说许多大肆贷款的机构,正是监管最为薄弱的所在。这些放贷人主要是一些金融公司,比如新世纪金融公司、Ameriquest和Novastar。

  而评级机构没有打出房贷支持债券高警示也应算作一种监管失灵。由于资金标准和流动标准是银行用作风险管理的,所以评级机构在债券市场握有生杀大权。华尔街承销的债券,尤其是抵押支持证券,要附评级资料。投资者往往无法对复杂的债券做出评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收集数据来弄明白债券成分并理清投资结构。

  在房市炙手可热时,评级机构发出了不计其数的次债评级结果,而事后来看许多都太过乐观。其实,在不少情况下,机构在发出评级不久就着手下调工作了;情况明摆着,次债要比最初评级中的风险高一大截。

  评级出现偏差有几种原因,为首的就是评估数据的质量问题。一般来讲,评级机构假设从发行商那边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历史上也向来如此。因而评级机构把从房贷贷款人处拿到的一连串数据(诸如购房人的负债水平、收入情况、购房价格等)当作准确的,因而不做任何修饰;机构也没有确准数据的责任,因而根本不知道购房人的资料有异。所以万亿美元次债的错误评级结果完全是由虚假数据一手造成的。

  评级机构的重大失分却也扼制了长期以来对基本商业模型的指摘。多年来,一直有人怀疑评级机构夹在利益冲突中,只因他们是由发债人支付报酬(而非投资者支付报酬)。为此,不管数据如何,评级机构都会做出有利于发债人的评级结果。评级级别越高,发债人获利越大。一些人甚至指责发行人到处寻觅高评级结果,把单子有选择地抛给产生最佳结果的机构来做。

  根本是捕风捉影!评级是依照既有统计模型来做的,因而它限制了分析师自我发挥、伪造结果的可能。然而,机构评级费由发行人支付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么说来,恐怕利益冲突还真有那么回事。


12345678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 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 2013-05-27
· 第18个世界读书日 各地溢书香 2013-04-25
· 世界读书日:数字化时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