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金融震荡升级为金融恐慌
2013-10-11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管道破裂

  不得不承认,是新兴世界的资金潮及紧张不安的央行行长联手压垮了整个金融系统。华尔街的上策,即证券化,在兴盛前期还能勉强凑合,但面对狂轰滥炸,实在有点儿招架不住。

  证券化的过程包含了联合多方贷款,以本金及利率支付来支持债券,然后出售给投资人。早在1970年由联邦政府创建的吉利美(Ginnie Mae)就发行了首只房贷支持的债券。起初,一切都很简单,只有高质量或是政府作保的房贷才能入列。本金和利息直接支付给投资者,不存在任何灵活操作的空间。

  证券化的优势也一样直接明了,也就是资本跟着资金需求走。对房贷人来说,由于机构竞争的存在,他们可以找到优惠的按揭贷款;而对投资者来说,次债投资能帮他们分散投资风险。同时国会对机构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也甚是心满意足。

  然而,正如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证券化也有其缺陷。由于放贷机构很快就打包卖给华尔街,事后贷款变质就与机构脱了干系,那机构还有什么动力确保贷款质量呢?这个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移动住宅贷款的证券化市场中就浮出水面。当时银行把数十万级贷款贷给低收入还款困难一族,结果排山倒海般的拖欠几乎要吞没整个房地产市场。

  证券化同时对银行挤兑(像那些曾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让经济遭受灭顶之灾的)非常敏感。那时,存款人一旦察觉银行陷入困境就立马跑去提现,结果严重挤兑导致了恐怖深重的灾难。如今看着最后一瞬资金停流了,次债投资者也一样恐慌不已。要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信用卡证券市场也曾被同样的恐慌笼罩一时。

  然而移动住宅及信用卡证券市场的教训在21世纪头10年中期的大好盛世统统被人遗忘了。华尔街捆绑了结构复杂、内容难懂的万亿美元级住房抵押贷款,随后将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见图1-4)。次债收益又汇入房市,一波波新晋按揭贷款后来又供给风险看涨的借款人。在2006年放贷巅峰时期,约有一半的新贷款被免除首付,申请人就业或收入资料也无需登记,只凭一张草草的购房评估表就能获取贷款。


12345678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 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 2013-05-27
· 第18个世界读书日 各地溢书香 2013-04-25
· 世界读书日:数字化时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