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五节 两人到底想些什么
弄懂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方法,融会贯通之后应用于我们自己的投资实践是我们向两位大师学习的目的。但是,投资方法来源于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如果我们只关注方法,显然是不够的。 任何人形成自己的原则都是建立在他人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基础上的。所以投资思想是投资方法基础的基础。 巴菲特具有乐天性格。借用他自己说过的话,他出生于大恐慌年代,出生时美国股市已经崩盘,人们对危机的恐惧已经习惯。巴菲特对待危机的态度是尽全力规避危机,或是努力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需要指出的是,对危机不感到恐惧与努力减弱危机的影响存在根本的差异。 认识到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所有人都会受到危机的影响,与害怕危机出现的想法是根本不同的。不过,巴菲特一方面具有乐天的性格,另一方面又利用危机带来的机会进行投资,二者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包括减弱危机的影响乃至从根本上避免危机,这些原则是乐天的巴菲特自己总结出来的。可以这么说,他的投资原则又反过来影响了巴菲特的性格,性格与投资原则相互影响,成为巴菲特的特征之一。 索罗斯的情况也类似。许多人误以为索罗斯总是对危机充满恐惧,担心危机随时出现,面对危机会坐立不安。很明显索罗斯并非那样的性格,他伟大的投资风格与普通人的看法相差很远。我们有理由相信索罗斯的心态十分优秀。 分析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内心世界以及两人想法的外在表现,有助于理解他们的投资哲学。 1.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 与市场上大多数参与者一样,索罗斯和巴菲特不能容忍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也不能容忍某些人或制度成为自由市场发展的障碍。但两人又有所不同,巴菲特并没有做出维护体系的行为,索罗斯则不然。基于幼年时期的痛苦记忆和自己开放的社会理念,索罗斯有自己一整套的哲学思考,他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扩大自由民主主义的影响。 巴菲特具有乐天的性格,他采取的态度是自然形成的。索罗斯有自己的信念,他选择与敌人无情地战斗。这并不难理解,我们能从他的经历中找到一些根据。 ◆喜爱现实的巴菲特 巴菲特从未表现出思想的痛苦,这与索罗斯有很大差别。巴菲特是个百分之百的实用主义者,他的思维方式乃至投资理念都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巴菲特很少谈及所谓的主义、哲学,他更多的言论是关于怎样投资的,包括成功的投资方法、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运作方向、为人处世之道等。只要随便翻翻有关巴菲特的报道和书籍,很容易就会得出以上结论。 巴菲特的人生观、投资观、生活观等的共同点是:弄清自己的兴趣,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巴菲特生长在美国,美国是自由世界的典范,所以巴菲特没有被政府管制的经历。他的态度很单纯,不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感到苦闷。久而久之,巴菲特的态度就变得适应所处的社会。索罗斯身上所具有的苦闷、自我检查、自我反省、承受压力在巴菲特身上都找不到。 巴菲特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民主主义的国家,喝可乐吃汉堡、快乐地跳舞在巴菲特的脑海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不会苦闷地思考到底民主主义为何物,他一直享受着民主主义带来的自由。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并非是个超越了阶级主义的人,他在2003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说,美国也存在阶级斗争。巴菲特在信中更是明确地指出,如果阶级斗争出现,他希望自己所在的阶级能够成为赢家。 巴菲特认为自己属于哪一个阶级?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共和党众议院议员,巴菲特本人后来加入了民主党,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不喜欢激进主义。我们可以猜测,巴菲特在心里认为像自己一样具有保守思想的精英应该掌握美国社会的主导权。 这些观点并非巴菲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演讲的现场用一种调侃的方式作的比喻。对巴菲特而言,最重要的是享受民主主义政治秩序的果实,快乐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投资活动。索罗斯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积极为之努力,类似的情况极少发生在巴菲特身上。 ◆想要实现理想的索罗斯 索罗斯自称卡尔?波普的弟子,是开放社会理念的信徒。他讨厌所有与民主主义相对立的人,尤其是独裁者。即使是正在掌权的独裁国家领导人,索罗斯也丝毫不会顾及。索罗斯常在公开场合抨击他们,并资助那些国家的反独裁团体,支持他们推翻政府。因此索罗斯一度被许多国家领导人质疑是美国CIA(美国中央情报员)的情报人员。 从在自己祖国匈牙利开放进程中所做的努力可以看出,开放社会理念是索罗斯的信仰,他对自由民主主义有自己的执著。批评者针对的并非索罗斯为自由民主主义所做的努力,他们批评索罗斯通过民主进程而获利的行为。专制国家一旦完全开放,走上自由化道路,往往引发社会混乱。社会混乱恰恰是索罗斯所期待的,因为那会带来获利的好机会。所以,批评者们的观点认为索罗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自由民主主义扩散之后带给人民的痛苦,索罗斯是一个以金融力量为武器的政治家。 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认为互联网并没有创造价值。索罗斯的想法完全相反,他认为信息的传播有利于自由化进程的推进。索罗斯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在匈牙利自由化过程中,“复印机”的普遍使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索罗斯为自己当时为匈牙利提供了大量复印机引以为豪。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化的信念是与索罗斯的哲学信仰完全一致的。 索罗斯有自己的信念,为了达到目的,他会提前作充分的准备。索罗斯考虑全面,行事周到,在推进匈牙利自由化进程中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索罗斯的这些特点。 2.功利主义者和开放论者 巴菲特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索罗斯的老师是卡尔?波普。但是,很显然,巴菲特并没有将格雷厄姆当做自己的人生导师,他只是在投资方面遵从老师的教导。从来没有公开资料表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人生导师。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挚友,也是生意上的伙伴,受巴菲特的影响,他也将格雷厄姆当做自己的老师。芒格在提到二人的关系时也只是说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很大。 20多岁时本杰明?格雷厄姆度过了一段彷徨的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来格雷厄姆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他意识到,如果不设定一个目标,人们往往就缺少目标意识,无法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后来为自己设定了13个目标,写在一张字条上并且随身携带,还不断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 当所有的13个目标全部做到时,那个受到所有人尊敬的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也就出现了,这么说绝不过分。 13个目标是:节制、沉默、整肃、决断、谦虚、勤勉、诚实、正义、中庸、清洁、平静、禁欲、朴素。这些道德标准并非完全适用于巴菲特,但是很明显巴菲特的生活方式和投资哲学都受到了格雷厄姆的影响。 卡尔?波普提出了开放社会理念,并且一语道破最好的体制就是民主主义制度。但是,波普同时认识到谬误的延续和对可能存在的谬误的更正是最重要的。波普很谦虚,他主张付诸实际行动时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波普也同时主张,那些妨碍开放社会进程,企图走向封闭社会的人们是错误的,他们的思想应该被改造。 站在全人类的立场,索罗斯和巴菲特的想法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幸福,为了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巴菲特,强调社会安全网的重要性 “政府要做的事是推动贸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提供保障,给予失业者必要的扶持。在我们家,我的妻子和儿子都不做生意。” 巴菲特是个资本家,他认识到资本家的职责也是提供类似的安全网,一定程度的保护是很重要的。 “从社会赚来的钱应该全部还给社会。” 巴菲特有过不少关于财富的言论,他还捐出大笔资产给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从中不难看出巴菲特非功利主义的思考方式。巴菲特还将和平看得非常重要,他曾提及应该控制军费。 巴菲特早在1986年就说过如果军费增加和人口增长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人类终将灭亡。巴菲特强调国会是能够终结军备竞赛的唯一机构,他还对大亨们毫无节制地推动军备竞赛表示忧虑。 巴菲特的想法与他的好友查理?芒格的观点一致。查理?芒格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做自己的人生导师,芒格有过多次明确的表述。 芒格认为投资行为与一腔热情是两码事,必须时刻警惕丧失理性的情况发生。芒格认为茫然的投资,通过投资获得大量的“恶钱”是一种“原罪”。凯恩斯有自己的赎罪方式,他靠打工自己挣学费,还加入英国军队。富兰克林42岁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开始了作家、政治家的生涯,更关心慈善事业。芒格的人生态度是与他们一脉相承的,芒格也完全追随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从巴菲特将财富还给社会的言论以及捐赠的行动不难看出,芒格的态度影响了巴菲特的想法。 ◆索罗斯,站在与开放社会敌人战斗的最前线 不存在不能被修正的知识、真理和人类智慧。 ——卡尔?波普 索罗斯像老师卡尔?波普一样,在开放社会进程和推动自由民主主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且,他不像巴菲特那样将自己的财富捐给他人的慈善机构然后撒手不管。索罗斯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索罗斯基金会,他直接管理,亲自运营,提出主要的想法,并寻找协作者。 索罗斯还不断地进行自我审查,以防止自己的基金会演变成一个官僚化的机构。索罗斯还对基金会支援的项目进行检查,如果效果不如预期,他会缩小捐赠规模,或者干脆替换基金会的管理人员。 索罗斯所有的慈善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开放社会”。为什么索罗斯如此热衷于“开放社会”?这与索罗斯的经历有关,索罗斯经历过战争,独裁统治也让索罗斯幼年时期遭受痛苦,此外也受到了大学时期的老师卡尔?波普的影响。今天的索罗斯拥有财富和财富带来的影响力,他清楚自己的言论会对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因为有助于他实现自己的目标。 索罗斯指责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是“开放社会”的敌人,捐出巨资企图让布什在追求连任的竞选中失败。在索罗斯看来,布什总统奉行的美国霸权主义与开放社会理念是相违背的。索罗斯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批评者们担忧民主主义的未来未必就如想象般美好,但是索罗斯反驳说,如果布什当选情况只会更糟。后来布什连任成功,索罗斯对反对布什的团体和运动的资助也继续下去。一些美国共和党成员认为索罗斯是在用钱来复兴美国左派,他们与索罗斯几乎爆发理念之争。但是索罗斯却说,“我自己常常位于中间”,索罗斯担忧自己会从中间立场转向极右,为了防止那种情况发生,他又提出了左派再建理论。 ◆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 卡尔?波普(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后来在英国教授哲学。他认为哲学是封闭社会信念崩溃的一种反映,一些哲学家认为过去的封闭社会是幸福的,总是梦想回到过去。另一些哲学家认为生活在封闭社会是不幸的,梦想走向开放社会。卡尔?波普通过分析封闭社会,提出了开放社会理念,他深受伯里克斯、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影响。 卡尔?波普说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种开放社会。开放社会不再有革命的过程,也就是说,百姓不再流血,人们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领导人的更替。只有开放社会才会存在无限制批评的自由,如果法律有错,可以随时被纠正;教育机会均等,权力者不能限制他人自由;只有开放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 卡尔?波普认为人生而平等不过是句空话。一个人既有可能生活在富裕之家,也有可能先天残疾。任何两个人出生时智商和意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波普认为需要为弱者考虑的制度。他批评亚当?斯密式的自由放任。他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只有这样尊重个人的社会才不会因为某个领导人的去世而结束。不能依赖于最高领导人的道德和人格,富裕的独裁国家并不如贫穷的民主国家更好。 但是,波普也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辩护。他认为帝国主义国家占领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工厂,修建铁路,有利于殖民地社会的发展。 卡尔?波普最大的局限在于他希望走改良主义道路,而不愿意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他对人类历史过分乐观,在他看来,像法国大革命之类是完全没必要发生的,人们只需要建立制度,通过选举实现领导人的更替。 3.两人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分析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的内心世界,是在小说中才会发生的事情。笔者与巴菲特和索罗斯都不相识,对两人内心世界的分析肯定会被质疑不准确。然而,即使与两人见过面,也未必能够正确读懂他们的内心。了解巴菲特和索罗斯,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分析两人的言论和行为,对两人的内心想法进行推测。巴菲特对金钱有天生的直觉,索罗斯则具有读懂市场走势的卓越才能。 ◆巴菲特,天才与懒虫的综合体 巴菲特喜欢做事,是个天生的乐观派。巴菲特曾经说过无数次,人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喜欢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巴菲特来说,不论是想要赚钱的想法还是赚钱的过程都是令人愉快的,反倒金钱和财富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显然巴菲特对于赚钱绝非单纯喜欢而已,他是个赚钱的天才,而且一直在不断努力。 巴菲特具有与众不同的数学才能,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对数字的敏感。巴菲特有一种想法,没必要做的事情当然也没必要做好,做非凡的事情时也不一定要有“一定要做成伟大的事”的想法。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将想做的事情做好。据巴菲特妻子苏珊?巴菲特所说,巴菲特对于家务事从来都不关心,可以说一件家务也不会做。巴菲特说自己的心里有一张表格,那些别人不喜欢但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做起来仍会觉得幸福。如果自己对做的事不满意,即使得到别人的称赞,仍然不会觉得快乐。相对别人的看法,自己喜欢、把握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的这些特点还表现在他的投资活动中。他对简单的事情感兴趣,不喜欢复杂的。他不喜欢对未来作出预测,认为弄懂现在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像个懒虫,但他同时又有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天才能力,最终他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让人吃惊。巴菲特到底有多“懒”,还能从一件事情看出来,别说自己的传记,他甚至从未亲笔写过一本书。索罗斯出版过多部著作,对写书一点都不偷懒,但是巴菲特从不写书,他只动笔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还有每年写给投资者的一封信。 ◆索罗斯,洞察力带来灵感 索罗斯自称是个失败的哲学家,他将对哲学的兴趣都转到了金融市场。索罗斯将自己的哲学理论与金融模型结合起来,希望在金融市场上验证自己的理论。有一点索罗斯和巴菲特始终保持一致,那就是两人从未自称天才。然而,索罗斯有自己的愿望,他希望自己创立的理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具有影响力,希望自己独创的学说被认可。相对于“金融家”的称赞,索罗斯更喜欢别人把他当做“思想家”,索罗斯更希望别人接受他的知识体系。 不论何时,索罗斯都要在内心深处忍受着作为异乡人的孤独感。不论是最初在英国还是后来在美国,不论是最初贫穷的时候还是后来成为富豪之后,总是自己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孤独感刺激索罗斯渴望赚更多的钱,他没有选择传统道路,而是试图创造新方法。另外,与其说索罗斯的成功是因为他的才能,不如说是运气好。这可以从索罗斯周围人的评价中得到验证,索罗斯能够读懂未来。 1985年《广场协定》(人为使美元贬值)签订前,索罗斯预见到日元即将升值,就提前买入大量日元。后来协定签订,日元果然大幅升值8%,急速上升势头过程中许多其他对冲基金选择了迅速卖出日元获利,但是索罗斯却认为日元还会继续升值,最终索罗斯直到日元升到最高点附近时才卖出,赚了一大笔钱。 在攻击敌人要害时索罗斯不盲从,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行动。我们可以将之称做灵感。但不可否认的是,索罗斯的这种灵感来自其以哲学思考为基础形成的洞察力。他的哲学理论和洞察力虽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索罗斯的确是靠自己的天才能力,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取得成功。索罗斯将自己的哲学理论与金融市场结合起来,制作出模型,再通过市场进行验证。 4.两人到底为何投资 索罗斯和巴菲特进行投资的理由是什么?大多数人很容易便会想到是为了赚钱。然而事实却不尽然,巴菲特喜欢投资,享受投资的乐趣,他将投资当做自己的事业。对索罗斯而言,投资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也是验证自己理论正确的绝佳机会。 普通人追求的财富会到什么程度?张开双臂拥抱金钱,将勤俭节约的钱投资了优良的股票,或者偶尔投资不动产,最终获得的收益足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这是许多普通人的目标,如果希望成为巨富,最初所设定的目标就需要与普通人有所不同。 索罗斯和巴菲特从无到有,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活动赚得了巨额财富,到底他们是怎么想的? ◆巴菲特,看重资本的配置 严格说起来,与其说巴菲特是个投资者,不如说是一位实业家。一旦巴菲特判定某家企业有价值,就会买下那家企业,将它变成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巴菲特本人正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董事长。虽然他的并购行为一向被归类为投资,但是巴菲特本人将投资与企业经营看得一样重要,巴菲特很重视被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且在收购之后会继续将公司经营下去。 巴菲特曾不止一次明确表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利益。无论是购买优秀企业的部分购票,还是买下整间公司使之成为集团子公司,最终目的都是增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收益,当然也是为了巴菲特自己,因为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最大股东。那么,增加股东收益是巴菲特进行投资的唯一最终目的吗?当然不是,巴菲特选择将通过投资获得的财富捐赠出去,返还社会。 笔者认为,进行资本配置是巴菲特投资和经营企业的根本目的。巴菲特拿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本(包括他自己的资本)并购优质企业,或者投资优质企业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通过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资本的收益,再将收益返还给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菲特扮演的是典型的资本家的角色。巴菲特做得很优秀,堪称典范。 对巴菲特而言,资本最有效的配置方式应该是投资,浪费和乱花钱都是错误的,应该被严格禁止。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本,巴菲特避免浪费绝非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投资家。 巴菲特一有机会就说自己所从事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通过投资赚钱。也就是说,通过投资赚钱符合他的个性,赚钱让他感到幸福。巴菲特还说过一段话: “我很喜欢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果幸福地活着对长寿有所帮助,我肯定能超过麦修彻拉(《圣经》里的人物,存在于诺亚方舟之前,活了969岁,是最长寿的人)保持的纪录。对我来说,即使完全没有报酬,我也会高高兴兴地继续做下去,并且享受其中的快乐。” 巴菲特年薪不过10万美元,是美国企业500强CEO中年薪最低的。为了节省花在可口可乐上的开支,巴菲特总是一次买一大堆,然后存进冰箱。巴菲特所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 ◆索罗斯,谋求投资理论与哲学思想的对接 纵观索罗斯的一生,独立思考让他在成为对冲基金经理之后成功赚到钱,财富又让博爱主义者索罗斯有能力开展慈善事业。然而,造就今日索罗斯的,并不是他赚钱的方式,而是索罗斯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索罗斯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理论模型。 关于人类谬误的反射性理论是索罗斯哲学的核心,索罗斯将自己的哲学理论应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波动。更有甚者,索罗斯不满足于预测金融市场,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够预测整个社会的全部状况。 20世纪60年代是企业并购的高潮期,众多企业通过并购提高平均每股收益。巴菲特正是在那段时期买下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通过并购国民赔偿公司进入保险行业。对于企业并购导致的泡沫,索罗斯通过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解释。索罗斯将泡沫过程分成七个阶段,(1)开始;(2)加速;(3)经过验证之后更加强化;(4)混乱;(5)顶点;(6)下降趋势加速;(7)金融危机高潮。虽然准确预测各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很难,但是过程的顺序是一致的。 也可以通过索罗斯的理论分析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过程。根据索罗斯的理论,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使贷款变得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景气加速,贷款购买房地产和用房地产进行贷款相互作用,形成反射性关系,直到房地产泡沫达到顶点,银行房贷也达到最大规模。扭转时期由于强制清算(拍卖等)房价会大幅下跌。 1986年金融危机期间,索罗斯对一家公司提出严重质疑,并进行了卖空操作,在公司股票陡然下跌之后,索罗斯再购买股票进行补仓,获得巨额收益。 卡尔?波普的理论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索罗斯则将之一般化,特别是与金融市场结合起来,发挥了巨大威力。如果某一项依据在投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其价值被最大化利用,一旦被证明所谓“依据”的价值与人们预想的不符,收益便会产生剧烈波动。在证券市场上这种理论尤其适用。 5.隐藏身影的人,展露身影的人 不知为何,与经常在大众面前出现的人相比,人们反倒对隐遁者更感兴趣。觉得他们很神奇,对他们的关注更多,也更容易产生好感。这反过来恰恰证明,对那些经常抛头露面的人来说,赢得大众的好感要更困难一些。 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职业投资家,既非演员,也非政客,但上文的理论仍然适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巴菲特得到了完全正面的评价,是优秀的导师,索罗斯则成了反面的典型,尽管今天的巴菲特和索罗斯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他们都会在媒体上出现,向公众阐述自己对市场的看法,同时又对自己的投资战略和投资组合严格保密。保密与隐遁是一脉相承的,如此说来,两人的投资没什么区别。 ◆巴菲特,渴望成为完全的自由人 一次,有人问巴菲特想赚钱的理由是什么,巴菲特回答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完全的自由人”。或许正是这种想法让巴菲特决定远离华尔街,回到故乡奥马哈开始自己的投资生涯,而不是每天面对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许多人认为巴菲特身上有一种隐士的特质,他的很多朋友也持相同的看法。 巴菲特说自己不喜欢被一群陌生人包围着,这与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但是,很多人拒绝与人交流是因为缺乏自信,巴菲特则不然,他主动选择隐遁。巴菲特说自己不喜欢聚会,对收拾家务也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但同时巴菲特也说自己喜欢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他喜欢回到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办公室,安静地坐下来,享受隐遁的乐趣。 巴菲特的外形并不吸引人,但是只要他一开口,崇拜者们就会仔细聆听,生怕漏掉一句重要的话。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隐士们是一群口才不好的人。巴菲特则完全相反,巴菲特专门参加过演讲培训课程,也钻研过关于辩论的书,绝对属于能言善辩的那一类人。 在奥马哈寻找合伙人进行投资之初,巴菲特曾经为周围的居民开设金融课程。听众多数是巴菲特的邻居,年长巴菲特很多,他们一开始在心里有些轻视巴菲特,但是巴菲特只用了10分钟就让他们改变了想法,通过简短的语句,形象的比喻,再加上特有的幽默机智,巴菲特彻底征服了台下听众。其实,回到奥马哈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为了有胆量在众人面前演讲,巴菲特支付了100美元学费就读卡耐基开设的演讲课程,还做了其他一些精心的准备。 具备了所有的才能,却不表现出来,年轻的巴菲特选择隐藏自己,目的是避免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固守自己的投资原则。笔者认为巴菲特是一个优秀的善于进行自我管理的人。 ◆索罗斯,目标是成为超越国界的政治家 马其顿前总统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称索罗斯是“没有国籍的政治家”。一般政治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往往不顾原则,索罗斯却能坚持原则,而不受国家间的利害关系影响。 1999年12月,索罗斯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救世主,还说自己正在做的就是没有国籍的政治家所做的事。也许是梦想,也许是妄想,索罗斯之所以有这样的梦,肯定受到了来自父亲的影响。索罗斯回忆说,自己为了梦想付出努力,梦想本身也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索罗斯总是站在善的一方,与恶作斗争,即使对父亲的观点持保留态度,也会忠诚于父亲的观点。 “我有非常明确的外交政策,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的良心。我的所有政策都是出自真心,我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将世界变成一个开放社会。为了开放社会之花的灿烂绽放,我提出了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方法。为了实现我的目标,需要花很多钱。但是为了人类和平,花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吝啬,难道不是吗?” 今天对索罗斯的言论竖耳倾听的人正越来越多,但是1989年索罗斯说出上面那段话的时候,更多的人表现出的是嘲讽,或者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直到今天,索罗斯的哲学理论仍被认为是行不通的,受到世界众多哲学家的排斥。但索罗斯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哲学理论的评判,索罗斯自己的主张是一贯的,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无论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权利。我也一样,我也会犯错,我也有权利犯错。” 索罗斯知道自己的出现并不受欢迎,1998年访问韩国时,他用了一个假名字预定酒店,为韩国政府提供克服金融危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自己的失误,索罗斯从来都是坦白承认。索罗斯承认自己预测1998年亚洲经济会崩溃是个错误,他自我检讨说自己的观点太极端了。 6.他们的政治活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吗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索罗斯对韩国金大中政府进行了支援。索罗斯说自己之所以帮助韩国,是基于自己对民主主义以及民主化的信念,以及友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选举期间,巴菲特表态支持共和党候选人,理由是他本人与共和党候选人是好朋友,相信他能够拯救加州。仔细分析索罗斯和巴菲特的政治活动,似乎并不像他们的投资行为那样有明确的原则,而且两人也并不坚定地坚持原则。 ◆巴菲特,政治活动让人看不懂 巴菲特让人看不出他有什么政治理念。父亲是共和党党员,而且是众议院议员,巴菲特自己却加入了民主党,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也是民主党党员,两人的选择与忠于共和党的巴菲特家族的态度完全不同。巴菲特说自己选择加入民主党的理由是20世纪60年代民主党关于人权的政策与自己的态度一致。然而,200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期间,巴菲特又变成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竞选顾问,巴菲特说两人是老朋友,并且的确为老朋友的当选作了努力。 从事例来看,巴菲特的政治理念似乎不那么坚定。所以作为民主党党员却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并为其助选也并不是无法理解。对于巴菲特的活动,竞选期间美国报纸和电视台都作了推测,巴菲特的真正目的是为投资加利福尼亚灾害保险事业提前进行政治活动,这种推论并非没有根据,而且完全可能。 在奥巴马竞选时期,巴菲特担任了奥巴马的竞选顾问。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初,有报道说巴菲特与奥巴马是远亲。在奥巴马总统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之后,巴菲特高调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巴菲特声称美国政府强有力地介入对美国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些事例来看,巴菲特的政治活动似乎并不像投资企业那样固守某一原则,不过,想想看,巴菲特选择自己的政治立场不是以“钱”为原则吗? ◆巴菲特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劳工伤害保险市场 美国CBS电视台2008年曾报道说,股神巴菲特将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劳工伤害保险市场。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子公司——国家赔偿公司后来进入加利福尼亚州保险市场,为加利福尼亚州地区的劳工提供保险,还为旧金山地区提供ARRIS服务。消息人士还透露,国家赔偿公司将发行规模为10亿美元的债券。如果一切顺利,伯克希尔?哈撒韦将成为市场规模210亿美元的保险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民间金融机构。 2008年第二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保险事业共创造了4亿2200万的净利润。据业界人士分析,巴菲特选择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劳工保险市场,是因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修改法律有利于提高保险业的收益率。去年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选举期间,巴菲特担任了施瓦辛格的经济顾问,为支持其当选一度非常活跃。 业界专家分析说,“施瓦辛格选举期间承诺改革保险市场相关规定”,“使进入加利福尼亚州保险市场变得很有吸引力”。 一位专门研究保险市场的经济学家预言,“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内,未来将有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市场”。劳工保险为劳动者的医疗费和欠薪等提供赔偿,如果员工因公死亡,还为其家属提供一定的数额赔偿。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众多公司进入保险行业导致恶性竞争,价格不断下跌,2000年之后许多公司退出了这一市场。如今国家灾害保险基金(SCIF)占据着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劳工保险一半的市场份额。这项基金到2003年年末总资产为153亿美元,负债却高达132亿美元。 ◆索罗斯,跟随思想和信念行动 如果说巴菲特的政治脚步与“钱”紧密相关,索罗斯的政治活动就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在政治上,可以说索罗斯是为了自己的信念在不断努力。 前文已经提及,索罗斯花了一大笔钱企图阻止美国总统布什竞选连任,理由是索罗斯认为布什政府的政策与自己的开放社会理念相悖。 索罗斯举起反对布什的旗帜源于“9?11”之后布什总统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合演说,布什总统在演讲中说:“不与我们联合起来就是我们的敌人。”索罗斯因为这句话将布什归为开放社会的敌人,并且认为开放社会正在受到威胁。在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活动中,索罗斯与巴菲特一起当起了经济顾问。但是,最近索罗斯又高声批评奥马巴政府的政策,索罗斯指责奥巴马政府“对金融系统的运作方式在很多方面延续了布什政府的政策,很让人担忧”。 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政策是用政府国债资金帮助处理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进行资本扩充,索罗斯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方法。他认为选民有权知道真相,民主制度本身已经不能履行职责,他批评说选民们被迷惑了。对索罗斯来说,民主主义与开放社会形态最接近,但是当这种模型运行困难或者与最初的目的相违背时,相关的政策必须被消除,这就是索罗斯的信念。 7.对待追随者的态度 对巴菲特和索罗斯来说,在他们白手起家赚取巨额财富的过程中,资金和人是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巴菲特在收购企业时肯定会涉及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安置的问题;索罗斯运行着规模庞大的基金,需要选用基金经理。后来索罗斯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也要挑选管理人员。 并购企业又被称做“企业猎人”,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收购方不可避免地会以企业结构调整为名解聘管理层和员工以削减成本,几无例外。基金经理们最看重的是业绩,通过裁员削减成本以提高收益率是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会采取的措施。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巴菲特和索罗斯对待人的态度。 ◆巴菲特,从不改变别人 最优秀的领导人要具有挑选人才的直觉,选出最恰当的人才,保证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一旦被选定的人开始工作,领导人要有足够的自制力,绝不参与,安静地待在一旁。 ——富兰克林?罗斯福 巴菲特最看重的是对他人的信任,他曾经多次提到如何处理与企业管理层的关系。巴菲特曾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 “我们努力使子公司能够独立经营,而不是进行某种程度的监管。事实上大部分子公司管理层也充分利用了我们赋予的独立性,他们用主人翁意识报答我们的信任。我们寻找那些正直的人经营企业。”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为企业选对了人,就可以完全忘掉市场行情。巴菲特还曾提及,如果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反对,即使是以投资为目的购买那家公司的部分股票,他也会很苦恼该如何遵守普通人都需要遵守的原则。 像罗斯福总统说过的那样,巴菲特从未因私事使唤公司管理人员。巴菲特每隔两年会给公司经理们写一封信,信的内容通常不会超过两行。包括要求管理人员像管理自己的企业一样热爱公司,使掠夺者的想法从自己内心走开,另外还会写上一些警告语句。 巴菲特通过并购企业之后从企业创造的利润中获得收益,如果之前的经理人值得信任,大部分情况下巴菲特会予以留任(巴菲特会提前进行调查),避免与他们发生摩擦。巴菲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他一眼就能区分谁是骗子谁是真正的人才,他会无条件地清除笨蛋,他也知道贤明的人拒绝交易。 奥马哈市有位名叫Larry King的人,巴菲特说自己是奥马哈市唯一不借给他钱的人。巴菲特称之为“寄食者”,并当着他的面直接说出来。巴菲特敢于那样做,也是作为领导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索罗斯,总要改造他人 不像巴菲特,所有与索罗斯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没能长期待下去。吉姆?罗杰斯与索罗斯一起工作了10年,德鲁肯米勒也在工作了10年之后选择离开。野心的差异,另外,对冲基金经理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都是原因所在。不过,如果与所有人都不能长期共事,就要从那个人的为人方面寻找原因了。 吉姆?罗杰斯与索罗斯一起工作时,是索罗斯基金高速成长的时期。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之后,罗杰斯曾说出了两人决裂的原因并对索罗斯进行公开指责。罗杰斯认为两人产生分歧是因为见解的对立,与其他无关。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在维持基金多大规模上罗杰斯与索罗斯的观点截然相反。 罗杰斯喜欢小规模的基金,索罗斯主张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应该招聘更多的员工,最后两人决定分开。分手时两人的关系仍然很好,然而分开之后,罗杰斯便开始对索罗斯恶语相加,索罗斯对此感到很遗憾。 索罗斯成立慈善基金会之后开始物色基金经理人,德鲁肯米勒就是这个时候索罗斯发现的人才。也有一些基金经理人为索罗斯工作超过10年,但最终都没有坚持下去。 德鲁肯米勒听说过索罗斯经常换人,犹豫一阵之后才决定为索罗斯工作,他是抱着向索罗斯学习的想法去的。后来德鲁肯米勒从索罗斯的儿子那儿听说自己是索罗斯排名第九的候选人,一度丧失信心。德鲁肯米勒为索罗斯工作时每天凌晨5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非常努力。由此看来,与索罗斯一起工作是十分辛苦的,索罗斯想找的是能够代替自己工作的人,所以他经常换人。 ◆正确的分析态度 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和投资心理学分析三种。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固守某一种分析方法。 基本面分析方法需要分析的变量很多,且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化,投资者需要学会分析经济的运行脉络。例如,许多影响美国股市走向的经济指标在我国根本不存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反应很敏感。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来自全球各地的利好和利空消息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在股票市场上,对企业进行基本面分析的方法永远适用。如果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出结论企业业绩很好,或者未来很有发展潜力,市场占有率将上升,企业股价也将上涨。 除了基本面分析方法,投资者还要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主要通过对过去股价的变动进行技术分析来预测股价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的方法非常多,但都是建立在过去股价变动规律的基础上的。最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之一是分析过去股票的价格变动规律和交易量,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最后作出投资决定。 成为投资大师必须掌握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另外,心理学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不论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都很擅长进行投资心理分析。追随伟大投资者的投资原则进行投资也是行之有效的投资方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