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二节 两人的成长经历
许多人从幼年开始经过不断地试验失败之后才确定人生目标,另外一些人也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认识到最初的理想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与他们不同,历史上的大人物们好像天生就带着某种基因,随着成长基因也开始发挥作用,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走上了自己特定的人生轨道。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做个大富豪,索罗斯小时候认为钱是不重要的,但是两个人成长经历中相似的情况也很多。虽然各自处在地球的一端,互相不知道对方,但两人在初中时却几乎走了一样的路。 1.巴菲特拥有怎样的先天特质 巴菲特的智商是125,从事证券行业没有任何问题。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性格。芒格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巴菲特身上有着成为投资大师的某种先天特质。 ◆生下来就与众不同 巴菲特对记忆数字很擅长,他身边的人也都说与数字在一起时巴菲特就会变得很兴奋。巴菲特喜欢记数字,他能一口气说出美国各个城市的名字及其各自的人口数量。这种非凡的能力继承自他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巴菲特的母亲对数字也很敏感。巴菲特开玩笑说自己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对数字有了本能的反应。 巴菲特刚出生时爸爸正在筹备自己的经纪公司,家庭经过了一段苦难时期。儿时的巴菲特非常喜欢一种金属材质的换钱机,巴菲特到处帮人换钱,对换钱的过程着迷得不得了。 巴菲特第一个真正的事业是可口可乐。巴菲特后来购买了大量可口可乐的股票,其实6岁时小巴菲特就已经开始卖可口可乐了。巴菲特的母亲回忆说,她也是从当年巴菲特卖可乐开始明白了巴菲特真正的兴趣所在。 巴菲特先用25美分买来6瓶可乐,再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和较远一些地方的人,获得20%的利润。20%的收益率是巴菲特一生的目标,通过小时候在零售业取得高收益率的经验,巴菲特体会到了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发现了零售业是生意的机会之地。 10岁时巴菲特改卖百事可乐了。20世纪40年代百事可乐每瓶容量为360毫升,可口可乐为180毫升,但是两种可乐价格却差不了多少。这样一来,等于同样重量的可乐,百事可乐要比可口可乐便宜,百事可乐变得更具竞争力。巴菲特还想出了去垃圾桶搜集可乐瓶盖来判断哪种可乐更畅销的方法,以此来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 巴菲特不相信统计资料和别人推测出的数据,也是在这个时期巴菲特养成了亲自调研的习惯,后来收购美国运通公司时,巴菲特也亲自去市场了解运通信用卡的使用情况。10岁的巴菲特已经读完了当地图书馆所有有关投资的书籍。 巴菲特说自己6岁~7岁时就已经对股票市场发生了兴趣,当时他刚开始卖可口可乐,巴菲特至今仍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开始股票投资。8岁时,巴菲特开始阅读父亲书架上关于股票的书。 ◆初中是黄金时期 巴菲特说对自己而言初中7年是比大学更重要的一段时期,为什么会这样想?巴菲特在初中时开始了所有自己喜欢的事。他喜欢数学和文学,老师们也发现了巴菲特的特质,特别是巴菲特具有非常突出的数学才能。他编辑了一份刊载赛马信息的报纸,也开始了文学素养的积累。他迷上了赛马,在自己的报纸上预测可能获胜的马匹帮读者赚钱。巴菲特在自家地下室印刷这份报纸,然后以每份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朋友还建立了一套预测获胜马匹的数学模型。在东方人的观念里,巴菲特对赚钱的痴迷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甚至有些过头,但幸运的是巴菲特生长在美国。 只要与数字和钱有关,巴菲特就会陷进去。他对股票的痴迷也近乎疯狂,巴菲特自己制作了股票价格升跌一览表,对企业股票价格的涨跌倒背如流。现在巴菲特已经不看类似的表格了,股价对照表和企业的基本面无关,巴菲特说表格对自己没有用。 巴菲特11岁时在爸爸的经纪公司帮忙记录股价,从此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兴趣。正是在爸爸的公司里,巴菲特整理股票的信息,制作股价升降表格,看到了格雷厄姆那本名为《证券分析》的书。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读完格雷厄姆的书,自己仿佛看到了光明。 有一种观点认为早期教育对人们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菲特可以看做是完美的例子。巴菲特对股票市场的感觉是通过早期教育获得的。这段时期巴菲特也学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能被他人的话影响,绝不能告诉别的投资者自己正在买什么股票。 ◆11岁时初次进入股市 1942年,巴菲特帮爸爸记录股票交易价格和整理股票债券资料的同时用自己攒的钱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只股票。巴菲特买的是一家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小巴菲特还说服了姐姐和他一起投资,后来他们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卖出,扣除手续费,净赚5美元。然而,几年后那只股票上涨到每股200美元。巴菲特13岁时第一次离家出走了,但是与其他孩子成了不良少年不同,巴菲特是为了进行股票投资。 巴菲特和两个朋友向父母撒谎说去附近的高尔夫球场当球童赚钱,实际是去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hush巧克力工厂,虽然访问完企业之后巴菲特决定不买hush的股票。巴菲特喜欢拥有特许权的企业,不能不说跟这次经历有很大关系。 其他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小巴菲特却做到了。通过说服姐姐和自己一起投资,他掌握了扩大投资收益的方法,编辑报纸出售让巴菲特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直接访问企业进行调研是巴菲特后来重要的投资方法。可以说巴菲特在初中时期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投资的全部要诀。 ◆赚钱的想法一直持续着 巴菲特从未停止赚钱的想法,反而欲望越来越强烈。14岁时巴菲特已经靠送报纸赚到了1000美元,还第一次申报了个人所得税。巴菲特说自己这时候最想做的事就是赚钱,送报纸能赚钱,所以他喜欢送报纸。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赚到钱,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 对巴菲特而言,赚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能耽误。偶尔遇到生病的情况,妈妈会替巴菲特送报纸。巴菲特用于存钱的抽屉是谁也不能碰的,即使只有1分钱,巴菲特也会放入抽屉里。父亲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神甫,在父亲看来,巴菲特的行为是眼里只有黄金,其实巴菲特关心的是合理性、数字和钱。不知道今天巴菲特对钱的痴迷有没有改变。 进入高中后,巴菲特又和朋友开始了新的事业。他和朋友凑钱买下一辆即将报废的劳斯莱斯汽车,开始了租车的生意。车的状况很糟糕,不知道巴菲特是不是从那时起对汽车行业产生了偏见。但他们还是通过租车赚到了钱。这时巴菲特常常说自己30岁时会成为百万富翁,朋友们听后并不怀疑。 除了租车,巴菲特还开始了出租二手游戏机的生意。他和朋友合伙买下二手弹子机,请擅长修理的朋友把机器修好,然后放在繁华地段的理发店里出租。他们的弹子机生意越来越好,最后巴菲特和朋友共买了7台弹子机,每周能赚50美元。把巴菲特当时每月的收支做成表格,估计会是很亮丽的一份投资成绩单。巴菲特还从父亲手中买下一个农场,然后租给别人收取租金。拿到大学通知书之后,巴菲特卖掉了弹子机,清算之后拿着自己的那一份去读书了。 在学校里,巴菲特并没有引人注目的举动,但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成了股票市场的专家。他一共赚了6000美元,大部分是通过送报纸赚来的,这笔钱足够支付巴菲特读大学的学费。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并非由父母提供,到1950年年末,巴菲特的资产已经达到9800美元。 2.对索罗斯而言,生存训练是严酷的 跟巴菲特比起来,索罗斯的童年生活要平凡得多。虽然不像巴菲特那样数学才能得到周围人的赞美,但索罗斯也有自己的特点。索罗斯经历了残酷的生存训练,此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危机,索罗斯总能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索罗斯与巴菲特的性格不同,一旦走进市场,他发挥的作用是具有破坏性的。 ◆父亲计划的教育 父亲提瓦达是个懒惰的律师。提瓦达很有女人缘,但是并未因此而减少对家人的关爱,尤其对两个孩子,提瓦达完全履行了父亲的义务。直到进学校读书,索罗斯每天的第一件事仍是到父亲床边问安。母亲更喜欢索罗斯,而不是哥哥,因为索罗斯更温和,让人快活。 善于表达爱意,自然能得到妈妈的疼爱,但孩子天生都有固执、叛逆的一面,索罗斯也不例外。哥哥保罗比他大两岁,但是被哥哥欺负时,索罗斯决不会只等着挨打。匈牙利剧作家、活动家伊斯托凡?奥罗兹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碰到索罗斯时的情景。索罗斯走近伊斯托凡,挥起双拳,打掉了他的两颗牙齿。在学校里,小索罗斯还喜欢掀起女生的裙子。童年的索罗斯就是个典型的富裕家庭出身的调皮鬼。 6岁时索罗斯一家搬到了一所更大的房子里,那是个独门独院的别墅。那段时期因为女人问题父母经常吵架,让索罗斯很痛苦。不过总的来说,生在富裕犹太律师家庭的索罗斯小时候过得很幸福。 父亲提瓦达虽然很懒惰,在女人问题上麻烦不断,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有一整套自己的想法。11岁时,父亲与索罗斯约定在滑雪场见面,索罗斯便独自一人开始了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最终索罗斯成功到达了目的地,这让索罗斯很自负。在滑雪场见面后,父亲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其实因为害怕儿子会迷路,父亲派了一个熟悉路线的人一路跟着索罗斯(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父亲连路费都没给,让索罗斯自己想办法)。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父亲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指导着两个儿子的成长。 索罗斯认为父亲的教育是自己成功最重要的基础。当哥哥保罗到了读中学的年龄,提瓦达没有让儿子去最好的那所学校,因为他希望保罗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孩子,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两个儿子变得更强壮,提瓦达鼓励他们多做运动。提瓦达的目标还有无论如何让儿子们的个子超过自己。 ◆改姓 1936年,索罗斯6岁,父亲将自己家的姓由原来的施瓦茨改成了索罗斯。随着纳粹势力不断扩张,提瓦达判断匈牙利终将被占领,提前将自己的犹太姓氏改掉更安全。仅仅两年之后,他担心的事就发生了。改姓之后索罗斯就一直用新的姓氏至今。根据《匈牙利—英语词典》的解释,“索罗斯”的意思是 “下届继承人”,在世界语中,“索罗斯”有“飞起来”的意思。提瓦达年轻时的所有理想和哲学追求在俄罗斯战俘营都被消磨掉了,回国后靠管理岳父的财产生活,玩些文字游戏。提瓦达将姓改成索罗斯,是否包含希望索罗斯成为继承人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 提瓦达为儿子的成长可谓处心积虑。索罗斯读初中四年级时,父亲以索罗斯的名义向慈善团体捐了一笔钱,布达佩斯当地报纸还进行了报道。1939年12月23日,报纸以“乔治?索罗斯捐款行善”为题详细描述了小索罗斯是如何将捐款放进木质捐款箱的细节。这应该是提瓦达一手策划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思维的缜密。先是在纳粹到来之前改掉自己的犹太姓氏,然后故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慈善,意图很明显,期望给别人留下非犹太裔慈善家的印象。 ◆在反犹浪潮的漩涡中 巴菲特对股票发生浓厚兴趣的时候,索罗斯是位喜欢现代美术的普通学生。周围的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整个欧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差别对待,餐馆和旅店都贴着“禁止犹太人入内”的标签,提瓦达带领妻子和孩子搬到了中立国瑞士,他的对策是办理去美国的护照,送妻子和孩子到美国生活。随着1944年德军占领布达佩斯,恐惧气氛减弱后,索罗斯一家又搬回了匈牙利。 索罗斯曾回忆说自己不是激进的个性,只是很爱玩和做运动,对周围其他的事情不甚关心。关于索罗斯的童年还有另一个版本,说索罗斯常常幻想自己变成了英雄。 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索罗斯很自信。索罗斯从小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属于很特别的那一类人。 索罗斯的数学差得一塌糊涂,英语和法语甚至必须请家庭教师补习。这个时期的索罗斯很茫然,但也开始对历史、新闻和写作感兴趣,读了许多冒险小说、神话故事和古典文学书籍,也试着进行了诗歌和短篇小说的创作。12岁的索罗斯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不过也许是因为太难,索罗斯并没有深入钻研。 ◆为生存而挣扎的阶段 1944年纳粹占领布达佩斯之后,整个城市的犹太人陷入即将被屠杀的恐慌之中。面对复杂的状况,提瓦达也为了家人的安全苦苦思考对策。年轻时从理想主义艺术家变成西伯利亚战俘营囚徒的经历让他迅速转变成一位生存专家。 索罗斯当时给纳粹政权匆忙成立的犹太人委员会当跑腿,纳粹当时在欧洲许多城市都建立了类似的机构,目的是掌握犹太人的动态,然后便会将犹太人迁徙至特定区域强制劳动,或者关到集中营里,结果往往都是死路一条。在事务所当跑腿的第二天,索罗斯回到家后对爸爸说委员会正在发传票,提瓦达意识到可怕的事就要降临到自己的同胞头上了。 提瓦达命令索罗斯停止替犹太人委员会送传票,他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已经到了非常时期,所有“正常的法则”都已“靠边站”,继续守法地走下去用不了几天大家都会死。 生存已经成为最高法则。当年3月29日,纳粹统治机关颁布法令,所有犹太人必须佩戴黄色袖标。提瓦达伪造文件成功将全家人伪装成基督教徒。提瓦达还为其他的犹太人提供帮助,有的收了钱,有的是免费帮忙。改了新名字,有了新身份,提瓦达带领家人搬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地方躲了起来。 索罗斯也改了新名字,在父亲的庇护下最终活了下来。 ◆在战争的漩涡中获得自信 索罗斯经历过战争。他说那是一段令人兴奋的时期,也是他人生当中最开心的时期。因为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索罗斯获得了自信,生存的信念更加强烈。 “并不是每个人青年时期都活在危险当中,我却有幸有了这样的经历。最终能活下来让我获得了自信。另一方面,与英雄的父亲一起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我有自信未来战胜一切邪恶。我相信将来再发生任何事,我都能从容应对,并且会是最后的赢家。我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索罗斯说,与幼年时期所经历的战争相比,后来担任对冲基金经理所面临的风险都不值一提。 从战争中活下来的索罗斯更加尊敬父亲,是父亲教给了他生存哲学。再次遇到危机时,克服危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是索罗斯通过战争领悟到的。 ◆接触到金融界 对索罗斯一家来说,1945年苏军占领后危险依然继续。但是越危险,索罗斯就越兴奋。索罗斯曾经负责送密码信件。提瓦达觉得索罗斯年纪小,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受到怀疑,当需要兑换货币或出售珠宝时就派索罗斯去。索罗斯学会了怎样卖出高价钱,体会到了进行交易的乐趣。 索罗斯的另一大收获是通过亲身实践弄懂了黄金制品的流通过程。有一次索罗斯被派去拿着金手镯换法郎,索罗斯知道对方是因为想逃走才将货币换成首饰,就故意拖着不进行交易,直到对方带着现金法郎来了才成交,整个过程中索罗斯体验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感觉。 有些事情是只有在战争时期才可能经历的,索罗斯15岁时重新回到了学校。那段时期有时候一个晚上匈牙利货币就会贬值1/3,相反美元却迅速升值,一度只要1美元就足够全家人吃喝整整一个星期。放学后索罗斯的主要工作就是替父亲跑腿进行货币交易,这让索罗斯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件事给索罗斯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受父亲一位朋友的委托,去进行一大笔钱的兑换。 主要的货币兑换市场有两个,索罗斯发现两个市场的汇率差别很大,其中一个市场比另一个市场要高出20%左右。当索罗斯在汇率高的市场替父亲的朋友换完钱之后,多付一些手续费的请求被拒绝了,父亲那位朋友给出的理由是索罗斯作为中介人理应按最高的汇率替客户兑换货币。这件事让索罗斯学到市场交易主体获得的收益比中介高很多。当市场上某种现象出现,索罗斯和巴菲特总能正确地看清其本质,并且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当时索罗斯还发现是当权者故意推动通货膨胀。不过对当时的索罗斯来说,赚钱始终是副业,索罗斯从未考虑过自己将来成为一位金融家。 虽然城市被占领,但索罗斯家的财富反而增加了。家里又开始雇佣人,新买了夏季度假别墅。索罗斯过着安定的生活,喜欢游泳和打网球,在学校开始学习俄语。不久之后17岁的索罗斯独自一人去了伦敦。 3.大学时期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 1947年,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时走进了大学。对有些人来说大学生活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没什么特别的意义,索罗斯和巴菲特则不然。两人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大学的,区别是巴菲特更像一个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进入大学是为了享受更加自由奔放的生活,而索罗斯却是远渡他国,靠打工辛苦完成大学学业。 ◆巴菲特,整理投资哲学 巴菲特1947年~194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和统计学,大学三年级时转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1950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巴菲特也赚了些钱,涉猎的书籍主要是关于保险和统计方面的,不过巴菲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报的编辑上。巴菲特并不觉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课堂上讲的知识大多是已经存在的甚至过时的内容。 大学期间巴菲特在一家服装店打零工,还担任了一个杂志配送中心的经理,管理手下50多名报纸配送员。在附近高尔夫球厂当球童是巴菲特从高中时就开始的工作,大学时巴菲特捡球赚了1200美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是巴菲特绝不会疏忽的事。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申请到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却被拒绝了,之后巴菲特听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有一位很杰出的经济学教授,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并顺利入读,那位杰出的教授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关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本书其他章节已经作过说明,这里不再重复。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价值投资理论,他之前通过读书和自己的实践形成的关于股票的想法也得到了格雷厄姆教授的点拨。 巴菲特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格雷厄姆给他的成绩是A+,格雷厄姆之前从未给过任何一个学生这么高的成绩。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熟练掌握了老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哲学,为后来形成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打好了基础。 ◆索罗斯,永远地走上了哲学道路 索罗斯17岁到达伦敦,之后9年一直生活在那里。在伦敦期间,索罗斯考进了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接受正规的大学教育,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知识。到伦敦之后,事情并不像索罗斯当初想象得那样顺利,他并未能立刻开始自己希望的学习生活。最初几年索罗斯很受挫折,也很孤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期。与父亲年轻时突然被关进俄罗斯战俘营的经历很相似。 索罗斯会让人产生疏离感,或者说拒绝感。同样是经受考验,索罗斯回忆在纳粹和苏联军队占领下的布达佩斯时会表现出兴奋和自负,尽管那段时间一度在生死之间徘徊。在英国的那段生活却被索罗斯当做人生最差的一段时期。 英国人号称绅士,但索罗斯却很难适应英国的文化,在他看来,英国人严肃、冷淡,连用语和语调都有阶级差别。在英国,索罗斯感受到了一个异乡人受到的排斥,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努力融入英国社会,希望被英国社会接受。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亲身边单独接受现实的挑战,索罗斯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很痛苦。 索罗斯辗转于便宜的寄宿场所之间,干过的工作包括服务生、油漆工、洗碗工、人体模型制造工厂的工人,等等,1949年索罗斯正式入学伦敦经济学院。之前从未正式上过哲学课程,从未听过卡尔?波普讲课的索罗斯请求波普教授担任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因为索罗斯一直将他想象成自己的老师。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