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5节 “从众”带来错误“安全感”
人流穿行的马路,突然路人甲停下,抬头仰望天空。路人乙见状,模仿着他的样子,循着他的视线也仰望天空。路人丙见两人都抬头看天,也跟着看个究竟。路人丁见三人抬头望天,也……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停下,围绕在路人甲乙丙丁……周围抬头望天。 终于,路人X问路人X-1:“你在看什么?” 路人X-1答:“我想看看他在看什么,”遂转头去问路人X-2:“你在看什么?” ……以此类推,最后,路人乙问到路人甲:“你在看什么?” 路人甲答:“我鼻孔流血了。” 这是一个幽默,也是一种生活的自嘲。生活中我们经常对大部分人都做的事更为相信,认为只要大家都这么做了,就是安全的,自己也要这么做。如很多人都买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或必需的东西,我也要买。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从众心理。 这种从众心理会带给人们一种安全感,而在夸张宣传和过度炒作的营销时代,这种“安全感”却往往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奔着我们的钱袋来的。 心理学上解释从众消费心理是指在群体压力面前,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以群体中其他消费者的行为作为参照,作出与多数消费者一致的消费决定或反应。拥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一般都源于以下三种因素: 1.做事无计划,且不善于总结消费经验 很多人难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生活以及发展需要给自己一个确定的消费计划,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总结,因此由于不善于总结消费经验在消费行为中常常表现出没有主心骨,人云亦云,盲目冲动,因此产生从众消费欲望和行为。 2.缺乏自控能力 缺乏自控能力是指当面对广告宣传炒作的说服或是周围环境以及身边人群的诱导时,即使一定程度上明白不需跟从,但在强烈说服或影响下,就会很容易发生立场动摇,很快被说服,最终让钱袋里的钱流走。 3.隐含攀比心理 当人们看到大多数人都有了某一种同样的消费行为时,如果自己没有参与其中,会感觉自己落伍,或者在经济财力上不如别人。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差于别人,于是以钱袋里的钱为代价进行比较。 以上三种因素,都有一个起因,就是消费人会认为大众消费都是正确的,都是安全的,即使自己跟从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钱袋里的钱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走掉的。 钱袋保卫战之心理战略 抵抗自己的从众心理是找回自己的理智和主见的过程。要认清自己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并且果断决策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特别是在当下营销手段五花八门的信息时代,要想在各种“强说服”的广告效应面前不动摇,是一场艰巨的心理攻坚战。 要做到不盲目从众,造成不理性消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大自己的消费心理。 1.平和心态,不攀比,不盲从,多听自己的内心需求 大多数人都买同一样东西,并不代表你也需要这样东西。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中还被称为羊群效应,因为羊群会跟着头羊寻找食物。但我们不是羔羊,我们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审美能力的人,我们需要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判断。你的判断结果可以趋同大众,但你不能让大众代替你的判断。同样,大众的判断也并不是一个标准,它只是一个以大多数比例存在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买同一样东西,只能说明大多数人需要,甚至在这大多数人中有少数人是被另外的多数人影响的。所以,你没有必要再成为其中那个被影响的人。 2.认清“安全感”的背后 广告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人的消费,甚至,当人们在消费时,会以这个产品是否做过广告,广告是否有口碑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商家自然了解消费者的这种从众心理,因此,会利用非正常的商业手段来为自己的产品当“托儿”,造成产品被大众接受、认可的假象,让消费者觉得做出购买这一产品的选择更安全保险。可事实上,“事实”一旦被人为地操作,这种口碑本应该有的“安全感”反而成为一种误导。 所以那些,当那些“销量突破×千万”、“得到×亿顾客好评”的广告用语灌输进你的耳朵,务必用自己的理智去过滤一下,安全与否,还是自己最可信任。 钱袋是自己,选择是别人的,盲目追从别人的选择,却要自己买单,这本身对你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钱袋负责,还是清醒一点,理智一点为好。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